清華女博士當選美國院士,為美立下新功,攻克困擾世界50年的難題

2023-10-27     郝傑

原標題:清華女博士當選美國院士,為美立下新功,攻克困擾世界50年的難題

十八世紀60年代,隨著瓦特改良蒸汽機,人類步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機器時代正式來臨,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人類科技得到了發展,西方在工業革命的推動下,科技遙遙領先。

當工業革命穩步的進入19世紀末期,機器工業又跨入了電氣時代,一場以信息為主的革命席捲全球,如今的我們依舊還處在信息時代,但第三次工業革命早已經打響了,人類步入了生物科技時代。

生物科技將會是未來的核心之一,霍金也是預言過,人類DNA遺傳工程、生物克隆技術將會成為主流。

霍金的預言一向有些「危言聳聽」,他認為人類在未來可以自由改造DNA,將人類進行特定培養,這些人比起正常人更加強壯、聰明,他們也會成為人類文明中的精英。

不管未來生物方向如何,生物技術都是工業革命最重要的一部分,而顏寧在生物領域中常常被人提起,她和她的團隊,首次解析了膜轉運蛋白,甚至攻破了困擾世界50年的難題《低pH依賴的溶酶體膽固醇外向運輸的結構基礎》。

然而當這篇論文發表之後,卻引起了軒然大波,輿論聲不斷,這些輿論聲中,有支持顏寧、也有一片罵聲,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原來這個世界難題是在美國實驗室攻破的!

顏寧,1977年出生於山東章丘,人如其名,不僅顏值高,從小的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秀,1966年考入了清華大學攻讀生物科學與技術,想要從事生物這一行,光是有理論還不行,還需要實踐。

基本的生物知識,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研究出來的,想要突破就需要作出「新東西」,顏寧走了科研這一條路,這條路也註定非常艱難,在本科生涯中,她不敢有絲毫的鬆懈,拿到學士學位後,選擇留美深造。

顏寧考入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來到這裡後,都會選擇一個專業指導老師,顏寧選擇了施一公。

當時施一公在普林斯頓大學已經是教授了,在普林斯頓很有名氣,一般的學生他都不帶。

施一公也是清華大學畢業,顏寧也是母校的人,施一公就給了她面試的機會,所謂的「面試」就是一場基本實驗,顏寧對這些試驗不太了解,手忙腳亂,為了節省時間,她減少了一些實驗步驟。

這些「投機取巧」施一公都看在眼裡,但同樣也看到了顏寧隱藏的天賦,施一公對她說:「實驗容不得半點投機取巧」,一番嚴厲的批評後,又開始教導顏寧做實驗。

在國外讀書期間,施一公一直都跟團隊裡面的人說:「我們做實驗,是為了造福社會,幫助國家」,受施一公的影響,2007年,完成博士後研究的顏寧回到了清華大學醫學院。

她組建了自己的團隊,除了研究生物蛋白質之外,還帶一些本科學生,培養他們成材,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開講啦》節目,顏寧曾受邀參加,在節目中,顏寧完全不是一樣只會做實驗是書呆子,她非常活潑,開朗,這樣的導師自然非常受歡迎。

2014年顏寧在清華實驗室,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的三維晶體結構,這是世界上第一例,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例,顏寧對世界做出的貢獻可想而知。

她依舊不驕不躁,先後參與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計劃項目,在清華獨立領導實驗室期間,她先後發表了59篇專業的論文,22篇學術論文被國際上多個科研組織所引用。

然而就在2017年,顏寧已經接受了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職位,這個消息傳開後,引起網友熱烈的談論,有人認為顏寧是「負氣出國」。

原來當年顏寧落選了中科院院士,顏寧對這件事並沒有給出解釋,就在輿論聲漸漸消失後,2019年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人們再次舊事重提,難道顏寧「棄國歸美」真的只是為了院士頭銜?

院士是一個科學家最高的榮譽,但顏寧應該並不在乎這些,她曾說:金錢不能變成衡量幸福的標準,我做研究不比那些『高官』更幸福嗎?

在普林斯頓,顏寧能夠得到更好的科研條件,而她所做出的研究是貢獻給全世界的,科學無國界,而且顏寧並沒有加入美國籍,依舊還是中國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0154ea116eb177925aee43a859dd1e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