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看點:
1、核污水排海,引發大眾食安焦慮
2、受事件影響,海鮮火鍋店主考慮換經營方向
3、海鮮、餐飲店又該如何自救?
日本排放核污染水 全網炸了!
8月24日,日本東京電力公司召開記者會,攤牌了,不裝了,準備干一件人神共憤的事——將核污染水排向大海。
該公司稱,預計當天的核污染水排放量為200到210噸,首次排放的核污水總量約為7800立方米,預計持續17天。
該公司還稱,核污水的排海工作會24小時運行,這一過程,將持續約30年。
當日下午1點,日本開始排放核污水。
全網炸了,至今關於環境、食安等顧慮問題,在各網絡平台的討論熱度居高不下。
話題截圖
中國: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
日本如此惡行,國人早已群情激奮,外交部也態度強硬地發聲。
據外交部網站24日消息,外交部發言人稱,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這一錯誤行為。
同日,中國海關總署宣布,將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
公告截圖
另外,擔心民眾會因核污水問題而搶鹽,中鹽集團24日發布聲明稱,我國的食鹽產品結構占比為井礦鹽87%、海鹽10%、湖鹽3%,井礦鹽和湖鹽生產均不受日本核污染影響。中鹽集團在全國有完善的產銷企業布局,食鹽儲備供應充足。
因為日本核污水事件,有業內人士預測,中國7萬多家日料店,將陷入史上最長寒冬。
韓國:海鮮市場空無一人
核污水事件,讓韓國的水產行業陷入涼涼,據韓聯社24日報道,韓國多個海鮮市場幾乎空無一人,漁民對未來生計表示擔憂。
韓國某海鮮市場
一位做了多年海鮮生意的老闆說,以前在上午10時左右和下午5到7時(這兩個時段),即使是生意不景氣的時候,市場也很繁忙,但這些天,市場就是一條沒有顧客的、空蕩蕩的高速公路。
「疫情期間,生意都比現在好。」
日本:漁民稱「自己被騙了」
日本的行徑甚至激怒了本國民眾,有福島桑表示,核污染水排海將為福島這片土地長期蒙上陰影,福島似乎已看不到未來。
有日本報道稱,一半的日本人不想買福島的海產品,七成的進貨商不想進貨,只有歐盟、美國承認核污染水安全。許多日本漁民聽說消息後,憤怒地譴責日本政府違背了此前和漁民溝通的承諾,聲稱「自己被騙了」。
日本漁民稱「自己被騙了」
海鮮專門店、日料店首當其衝
日本排放核污水,是全球性事件,影響的是整個世界的安全,作為小老百姓、火鍋人,我們該怎樣面對?
為此,火鍋餐見採訪了多個火鍋老闆、供應鏈負責人,聽聽他們怎麼說。
1、海鮮火鍋店:海鮮火鍋店突然爆滿,但對未來表示擔憂
青島一家海鮮火鍋店老闆告訴火鍋餐見,24日下午就有顧客陸續到火鍋店就餐,晚上6點到9點一直處於爆滿的狀態。
他也表示,面對火鍋店突然爆滿一半是驚喜,另外一半是擔憂。長遠來看,消費者對產品的安全要求將會越來越高,需要不斷向顧客解釋產品的來源。
對此,該海鮮火鍋店老闆坦言,隨著事件的發酵,接下來對國內的日料、海鮮餐飲店勢必產生一定的影響。
海鮮火鍋(示意圖)
「當前的事態以及大眾的敏感程度還在初期,如果考慮到未來的發展,將海鮮換代升級,還是調整經營方向,我覺得這是個問題。」他稱。
成都一家鮮貨火鍋店老闆也表示,門店已經接到相關文件,目前不能從日本再進口相關產品。
此外,為了打消大家用餐顧慮,該店老闆還專門發布了短視頻,帶大家查看他們的凍品倉庫,並把最近的「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進行了展示。
比稱巴沙魚來自越南,海帶苗來自大連。並表示,特別是對於進口產品,會特別留意。
也有餐飲經營者表示,現在顧客對日料、海鮮等沒有安全感了,目前來看這些餐飲品類在較長時間內都會受到衝擊。
2、海產品供應商:進口產品有相關檢驗,不必過於焦慮
華南一家大型海鮮製品生產商負責人告訴火鍋餐見,企業生產的海鮮原料來自南美,目前的捕撈季已經結束,所有的貨要麼在路上,要麼在倉里。
看事態的發展,影響到南美估計也在5年之後。
海鮮產品(示意圖)
他認為,目前的海外形勢對海鮮加工端沒有影響,至於說消費者的憂慮心態到什麼程度,還很難去評估。
同時他也表示,本身進口水產品在進出口岸就有檢驗,目前餐飲企業、消費者不用產生顧慮。
也有海帶苗生產企業負責人稱,核污水事件,對於國內海產品上下游產業的影響現在還不好說。
3、如何避免「一竿子打倒一片」?
事實上,國內一些海鮮餐廳有些有苦難言,而面對當前大眾的心理,可以表達門店的實情。
首先,菜品名標註上原料產地,比如魚片源自南美洲。
增加門店聲明,圖源:美團外賣
其次是,在門店可露出的位置,包括店門口、線上,增加聲明,為了讓顧客知道自家產品跟相關區域沒有關係。
再者是,表達態度,強調門店絕不使用相關區域產品。
最後
日本排放核污水,是件大事,目前來看,短暫的市場波動肯定存在,火鍋老闆還應根據自身情況及時調整策略,以疏導消費者情緒為主,進而打消就餐疑慮。主要矛盾抓住了,方法就會有千萬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