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歷史觀》在京發布

2019-08-28     中國社科馬克思主義

嘉賓合影。本網記者吳文康/攝

本報訊(記者高瑩)8月22日,《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歷史觀》發布會在京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趙奇出席發布會並講話。

趙奇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植根於中華沃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將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中華文明史的經驗教訓貫穿到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思考當中。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歷史觀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是對近代以來我國歷史發展道路的深刻思考,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學習好、把握好、闡述好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歷史觀,對我們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增強「四個自信」,繼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都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社長趙劍英在致辭中說,《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歷史觀》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歷史觀的基本內容,歸納其理論特色,探討其內在脈絡,總結其核心要義,對於我們深入理解和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的歷史觀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學術價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歷史觀的豐厚滋養,近現代以來中國歷史發展的道路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歷史觀產生的重要基礎,黨史、國史與改革開放的歷史是習近平治國理政歷史觀產生的當代源泉。深入學習、掌握和運用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歷史觀,對於繼承和弘揚中國優秀歷史文化和智慧、堅定「四個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所長卜憲群表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具有豐富的思想內涵、科學的內在邏輯、鮮明的時代特徵,是建立在科學歷史觀基礎之上的思想。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學習、歷史思維、歷史借鑑已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新時代治國理政的重要理論和實踐基礎。《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歷史觀》一書用了30多萬字的篇幅,根據豐富翔實的材料,較為全面地研究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歷史觀。中國共產黨人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不斷創新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植根於中華大地,是在中華民族數千年的歷史傳承中形成的,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中國的傳承與發展。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歷史觀的核心要義所在。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韓慶祥認為,《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歷史觀》全面、系統、準確梳理了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歷史觀,抓住了「歷史觀」「習近平治國理政」「中國道路」這三個核心要素,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政治價值、實踐價值。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具有高度的哲學思維,注重歷史邏輯,其核心是道路。道路問題是關係黨的事業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決定命運,道路就是黨的生命。要理解近代以來的中國歷史,離不開對中國道路的深刻把握。要理解和把握中國道路的精髓,離不開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研究,也離不開對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的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副總編輯李紅岩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科學的重要論述內容豐富,需要進行深入學習和闡釋。其中,有兩個命題格外重要。一是歷史理論命題,叫作「歷史決定了我們」。它啟發我們思考中國歷史的性質、動力、規律性、階段性及結構特點、文明始點與基因等,思考我們的歷史與別人的歷史的區別是什麼。因此,要開展中華文明起源研究、中國歷史道路研究、中華文明史研究、中外文明比較研究等。二是史學理論命題,叫作「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它啟發我們思考應用什麼樣的方法才能學好這部教科書、以什麼樣的歷史觀為指導才能科學認識這部教科書、怎樣做才能繼續撰寫好這部教科書。因此,要開展中國通史、斷代史、專門史、區域史等理論研究。總之,應從歷史理論與史學理論兩個方面去深化、細化對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的理解,並最終體現在學術成果上。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哲學部教授王傑認為,我們學習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應有不同的維度,歷史維度、中國傳統文化維度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悉,《習近平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歷史觀》一書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5月出版。此次發布會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主辦,是第26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系列活動之一。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年8月28日第1766期 作者:記者 高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uiO2WwBJleJMoPMUC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