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鵬霖 / 文
「作為韓國公民,抵制日貨是我們的使命。」7月5日,韓國首爾,日本駐韓國大使館前,韓國市場協會召開了一場新聞發布會,協會主席金成民(音)宣布,即日起,協會成員停止銷售日本商品。為顯示決心,與會成員們抬起腳將一個個印有日企商標圖案的紙箱踩癟。
在首爾的部分超市,來自日本的啤酒、咖啡、香煙等商品已經遭到下架,原本擺放這些商品的位置,豎起了印有「停止銷售、購買日本商品」字樣的標語牌。
7月4日,日本正式加強對韓國半導體材料出口管制,並將把韓方從安全保障上值得信賴「白色國家」清單中刪除,使韓國無法享受尖端技術出口免申請的優惠。而韓方自上而下也不惜擺出對抗姿態。
日韓糾紛走到了全面貿易戰邊緣。
「G20剛結束就拔刀」
7月1日,G20大阪峰會剛剛結束。在這次峰會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順利會晤,向世界釋放出了積極信號,為中美亟待解決的貿易問題打開了窗口。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在峰會閉幕時強調「致力於維護與發展自由、公平、無歧視的貿易體系」。
話音未落,日本政府即宣布,修改對韓國的出口管理運用政策,決定從7月4日開始實行限制向韓國出口電視、智慧型手機中OLED顯示器部件使用的「氟聚醯亞胺」、半導體製造過程中必須使用的「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等3個品種。
「G20剛剛結束,日本就對韓國拔刀」。韓國《中央日報》直接批評,限制出口的3種材料里,有2種材料,日本占據世界90%的市場份額,韓國企業難以找到替代供應商,無疑將遭受「直接打擊」。
對於韓國來說,日本的出口管制直接打擊到了韓國的支柱產業——半導體產業。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SK海力士的有關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庫存量「不足3個月」;被問及「如果不能追加採購,3個月後工廠是否會停止生產」時,回答稱「是」。
7月5日,韓國首爾,韓國市場協會在日本駐大使館前開新聞發布會,舉牌呼籲「抵制日貨」
「韓國股市被日本恐怖籠罩。」《韓國經濟》7月8日的報道如是寫道。當日,韓國綜合股指大跌2.2%,創5月31日以來的最低值。半導體股票大幅下挫,三星電子、SK海力士等下跌幅度在2%左右,相關中小半導體企業的下跌幅度超過10%;由於擔心對日旅遊萎縮,韓國主要航空企業和旅遊相關企業的股價下跌幅度在5%左右;此外,鑒於韓流文化也可能受到影響,韓國主要影視和娛樂公司以及經紀公司的股價也出現3%-5%的跌幅。
看上去,日本一出手就扼住了韓國的「喉嚨」。
歷史問題經濟解決
宣布修改對韓國出口管理運用政策時,日方沒有明說原因,僅提及「日韓信任關係受到嚴重損害」,但當時多家韓媒一致認為,此舉是為了報復韓國不斷向日本討要二戰時韓國勞工的賠償。
兩天後,7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證實了韓國媒體的分析,他表示由於在原勞工訴訟中韓國政府沒有提出應對舉措,日方此舉屬於事實上的對抗措施,「韓國沒有遵守承諾,就不再給予此前的優惠措施」。
安倍所說的「承諾」,指的是2015年12月28日韓日簽署的《韓日慰安婦協議》。協議稱韓日就「慰安婦」問題達成「最終且不可逆轉的一致」。而根據協議,日方向韓國政府主導的「和解與治癒基金會」出資1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200多萬元)。
但是在韓國國內,這份前總統朴槿惠執政時簽下的協議遭到普遍抵制。文在寅政府上台之後,一直拒絕承認《韓日慰安婦協議》。
雖然韓國未公開宣布撕毀協議,但日本認為韓國實質行為與協議相悖,多次表達不滿。
2018年10月,韓國最高法院裁定,日本企業應對1910年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韓國強制勞工提供賠償,判處新日本制鐵向4名原告每人支付賠償金1億韓元(約合人民幣61萬元)。由此,日韓持續近一年的爭端拉開序幕。
韓國法院隨後針對三菱重工、那智不二越公司等曾經強征勞工的日企作出類似判罰。今年6月19日,韓國政府再次提出由日韓兩國企業共同出資賠償的解決方案,日本官房長官菅義偉公開表示拒絕,稱「完全無法接受」。韓方則進一步表示,受害者已經提交申請,要求對扣押的日本企業資產進行「出售變現」,很快就會付諸實際行動。
6月29日-30日大阪G20峰會期間,安倍晉三和文在寅短短8秒鐘握手後各自離開,並未單獨會晤——兩方給出的理由都是「行程已滿,沒有時間」。
青年日本問題學者陳洋在評論文章中分析認為,日本政府其實從年初就開始在商討報復韓國的措施了。考慮到日本參議院選舉即將舉行,通過加強對韓出口管制,安倍政權既展現出了強硬的外交姿態,又順應了當下日本的社會民意——非營利團體日本言論不久前發布的民調顯示:約有50%的日本受訪者對韓國持「不好的印象」——從而為執政黨贏得選舉增添了一分把握。
「我認為比起歷史認識的差異,更主要的是國家利益不同。圍繞朝鮮核問題,(重視維持施壓的)日本與對放寬制裁態度積極的韓國的戰略利益相距甚遠。此外不能忽視的是,在對華關係方面,日韓的利益也有很大不同。」美國智庫「外交關係協會」高級研究員希拉·史密斯認為,當前,日韓方面看不出希望美國介入調停的跡象,而美國政府「有太多其他的關心事項」,也無暇顧及,但「已出現日美同盟和美韓同盟(選擇哪一個)的零和狀態徵兆。對於美國的政策決定者而言,這是非常困難和危險的狀態」。
盤古智庫東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羅震的看法,則相對樂觀一些:「日本可能認為有必要創造日韓關係中的新熱點,以讓歷史問題降溫,進而讓兩國民眾、政府更多認識到日韓經貿關係的重要性,以此為突破口來推動日韓關係再發展。」
6月12日,韓國首爾,韓國示威者在日本駐韓國大使館附近舉行第1391次例行機會,敦促日本政府解決慰安婦問題。
他指出,日方下手狠但也留有餘地。韓國半導體巨頭的庫存只能「維持三四個月」,而事實上,日本政府審查日本供應商對韓出口的時間通常為90天(三個月)左右。「可以說,只要兩國關係重回『信賴關係』,雙方企業願意進行貿易,韓國企業並不一定要面臨因缺少進口而停工的最壞情況。」
「這場鬥爭只是剛開始」
「我們應該抵制赴日旅遊。(韓國)政府也應該就此次日本經濟制裁採取關稅報復、禁止旅遊和限制出口等措施。」
一名韓國網友在青瓦台網站的請願書上寫下了這樣的話語,短短兩天之內得到了11622人的支持。
至少當前,韓國並不接受「向日屈服」。
韓國民意調查機構真實計量器公司7月4日發布民調結果,顯示45.5%的調查對象支持韓方從訴諸世貿組織等國際法層面應對日方出口管制;24.4%的人支持採取經濟報復手段。
韓國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長官洪南基同日表示,因為世貿組織仲裁耗時長,訴諸世貿組織「不是唯一方案」,韓方將依據國內和國際法採取措施。路透社認為,洪南基的話顯示韓方可能對日方採取報復措施。
韓國《東亞日報》稱,隨著日韓交惡,韓國已列出100種日本可能限制出口的工業產品。此外,韓國還開始全面評估對日爭端蔓延到金融業與資本市場的風險。
「這場鬥爭只是剛開始,還沒有結束。」韓國執政黨共同民主黨領袖李海瓚說。
7月5日,「和解與治癒基金會」被韓國方面正式解散——韓國政府於2018年11月宣布,由於《韓日慰安婦協議》的一些內容並未事先取得受害者的共識,撤銷「和解與治癒基金會」法人資格,並啟動清算程序。
韓國的這一「報復」行動,再次刺激到了日本。日本內閣官房副長官西村康稔當天在東京稱,日本「決不接受」。
隨後,安倍晉三首相7月7日向媒體給出了「制裁」韓國的另一個理由:「韓國說自己切實遵守(對朝)制裁規定,落實了貿易管制,但考慮到韓國明確違反了(日韓)請求權協定,我們懷疑韓國沒有遵守貿易管制規定也是理所當然」,「它們(韓國)的話不值得信任」。
「希望日方能反躬自問:有沒有信守自由貿易原則和國際社會通過貿易實現共同繁榮的信念?」7月8日,韓國總統文在寅終於下場發聲,「韓日陷入以牙還牙惡性循環的局面是絕不可取的。韓日兩國應該通過協商解決問題, 日本政府應撤回相關措施,回到尊重自由貿易軌道上來。」
韓日首腦走上貿易戰最前線,顯示出日韓之間的糾紛有可能擴大為全面貿易戰。《日經亞洲評論》稱,在如今世介面臨越來越大風險的時刻,這對東亞來說不是個好兆頭。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