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天龍八部》中的歷史,你不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2019-07-25     鄉村老母雞

[摘要]金庸借用歷史背景寫小說,也只當歷史是掛酒瓶的釘子。將歷史融入小說能讓讀者漲知識,畢竟這段「冷僻」歷史在必修歷史課上學不到。讀者也得分清內部的歷史虛實,以免說出「假歷史」而貽笑大方。

浩淼如海,氣勢磅礴的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講述了北宋宋哲宗時代的武俠故事。經過多人「精確考證」,它的主要故事封裝在大約公元1091-1094年之間(推算會有不少互相矛盾之處)。雖依託時代背景,可它又會洒脫地改編歷史,讓人蒙在鼓裡、甚至信以為真。有鑒於此,該小說中某些「歷史事件」需要進行真偽和年代鑑別。

一、遇到哪位楊元帥?

杏子林中,喬峰誇讚丐幫長老吳長風曾力抗西夏「一品堂」高手,破壞其行刺楊家將的陰謀,又提到楊元帥贈給吳長風一塊「記功金牌」。這位楊元帥是誰?大家多半會想到楊家將最有名的將領楊業或楊延昭。

喬峰替吳長風受罰刀,說起吳長風助楊家將的功勞

歷史上楊業在公元986年去世,楊延昭在公元1014年去世。處於1092年的吳長風,對這兩位年代久遠的楊家將首領,只能感嘆「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死」了。如果吳長風是在20年前(約1072年)替楊家將抗擊西夏,他能遇到的楊文廣(楊延昭之子,1074年去世)也已是垂垂暮年。若按虛構故事,楊文廣之後還有楊懷玉、楊士瀚、楊金豹等幾代楊家將,但歷史上楊家將早已後繼無人了。吳長風能不能趕上楊家將的末班車,還是有懸念的。

無論虛構還是歷史,這兩代著名的楊家將離《天龍八部》的年代都太遠了

二、蕭峰平息遼國叛亂

《天龍八部》中蕭峰曾助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平定皇太叔耶律重元的叛亂,論功行賞當上了南院大王,小說時間約為1093年。

而在歷史上,耶律重元在清寧九年(1063年)發動叛亂,平叛首領也不是虛構人物蕭峰。更何況,這年蕭峰(約1062-1094年)只是個初生嬰兒,就算真有其人,也「生不逢時」、無法平叛。金庸故意將平叛之事挪後30年,多半是在等蕭峰長大,給他出風頭的機會。

遼皇帝耶律洪基分析這次叛亂的原因


蕭峰挾持皇太叔,平息叛亂

有觀點認為,「重元叛亂」在1063年如期發動也很合適。「重元叛亂」帶來了遼國皇室和貴族間的矛盾,耶律洪基為轉移內部矛盾,就想對宋作戰(外部矛盾)。在宋朝恐慌的氣氛下,野心家慕容博才能製造謊言,借少林方丈之口忽悠群雄去雁門關圍攻契丹武士(蕭峰就是此事件遺留下來的嬰兒),挑撥宋遼關係。

讓「重元叛亂」作為蕭峰命運轉折事件的誘因,也能順理成章。不過,既然小說中「重元叛亂」已被挪後了30年,那麼推理再合理也只是一廂情願、練練思維而已。

三、段譽繼承誰的皇位?

《天龍八部》寫大理段氏的故事,講到了段正淳已為情自殺,避位為僧的保定帝段正明只好直接傳位給段譽。

歷史上,不僅段正淳當過大理皇帝,且段氏政權還中斷過。1094年,段正明被迫讓位給權臣高升泰,自己在崇聖寺出家為僧,大理國主從此易姓,「前理國」結束。誰料,龍椅還沒坐熱的高升泰在兩年後(1096年)就迎來生命大限,臨終前迫於各方壓力,又將皇位還給段氏。繼位的段正淳就成為了「後理國」的第一位皇帝。1108年,歷史上的段譽(真名為段正嚴或段和譽)從父親段正淳手裡接過皇位,而非伯父段正明。

段正明直接將皇位傳給了段譽,而歷史上中間還有兩任皇帝

高升泰在《天龍八部》中也登場了,卻並不是野心勃勃的篡位者。他和段正淳之間「淳哥」、「泰弟」地互相稱呼,與段氏融洽友愛。只要這種關係不是裝的,那高升泰就沒有篡位動機。

金庸在小說中省略了兩任皇帝(高升泰和段正淳),隱藏了大理皇室的風雨飄搖。段正明退位的1094年在小說年代範圍,而段譽繼位的1108年已遠離了小說年代。如果段正明直接傳位給段譽,那段譽就能提早在1094年繼位了。

四、段譽虛報年齡?

《天龍八部》第四十八回講到段譽是大理保定二年癸亥十一月廿三日出生,換算成公元是1084年1月3日。

寫有段譽生辰八字的金牌

小說中大理上德皇帝段廉義因奸臣楊義貞叛亂而被殺,此事歷史上發生於1080年。小說又杜撰皇子段延慶在叛亂中逃亡,卻仍因特殊身份而被多方追殺。到保定二年二月(1083年,陽曆上比段譽出生早一年),逃亡中回到大理的段延慶,遇到了傷心的擺夷女子刀白鳳。刀白鳳為了報復丈夫段正淳的負心薄倖、拈花惹草,就自暴自棄,與此時滿身膿血、雙腿折斷、面目毀損的段延慶相好。僅這一次她便懷上了段譽,於是十月懷胎,年底生下了段譽。

保定二年,身受重傷的段延慶回大理想取回皇位

在小說時間區間1091-1094年中,生於1084年的段譽本該是個十歲以下的兒童,而小說卻設定段譽20歲左右。不到十年就年逾弱冠,莫非要拔苗助長?為了讓段譽成年,金庸只好拉長了時間。段延慶回憶往昔歲月,也說是20幾年前的事。

電視劇中段譽和喬峰結拜時說出了自己二十歲,和書中大致匹配

此外,書中寫到鍾靈的生辰八字是己未年十二月初五丑時,那就是1080年1月。姑且承認她成年也沒問題,但看這出生年份明明還比段譽早四年,怎麼做他妹妹?

鍾靈和段譽

不是金庸數學不好,而是他計算時有疏忽;不是金庸歷史不好,而是他不想處處掣肘於歷史。在《鹿鼎記》中,金庸也設法讓鄭克塽儘早成年,才能讓他出來攪局。

五、遼國皇帝會攻宋?

遼國皇帝耶律洪基在小說末尾發兵攻打北宋,被蕭峰勸阻在雁門關。這也是金庸為使小說大結局精彩而虛構的故事。

《天龍八部》中是蕭峰的努力才阻止了耶律洪基攻宋

在歷史上,遼國和北宋早已於公元1004年簽訂了《澶淵之盟》,以示兩國友好,互不侵犯,直到1120年宋金聯合攻遼才撕毀和約。在1094年的和平大背景下,耶律洪基要處心積慮南下攻宋,以及宋哲宗趙煦妄圖整軍北伐,都是不識時務。更何況,歷史上耶律洪基非常親宋,還很昏庸,怎能有魄力去攻打大宋呢?

澶淵之盟

《天龍八部》寫到太皇太后高氏跟宋哲宗提起《澶淵之盟》(第四十九回),說明小說並未無視這份「停戰協議」。可作者依然在和平主旋律下杜撰、渲染著宋遼關係緊張的氛圍。這種「唯恐天下不亂」的情節處理方法正是為了增加小說的矛盾衝突。

「所幸」的是,正如這次耶律洪基南征被勸退一樣,各種宋遼衝突,常常不戰而止或是「雷聲大雨點小」。十五年前契丹國入侵雁門關,丐幫宋長老及時報信,使大宋守軍有備,嚇退敵人;丐幫前任幫主汪劍通被契丹國五大高手設伏擒獲,事後獲救,只是丐幫和契丹高手的小範圍衝突;三十年前有關蕭峰身世的「雁門關慘案」,也並未出動兩國國軍。只寫欲動干戈、小動干戈,沒有真正釀成戰禍,總算不違背歷史大背景。

《西遊記》中唐太宗李世民當了33年皇帝,比歷史上多活了十年,這樣唐僧十四年取經(貞觀13年-貞觀27年)回來才能看到活的李世民;《水滸傳》中梁山好漢滅亡遼國,不符合金國滅遼的史實,卻能突出梁山好漢的勇猛和民眾的願望;《三國演義》中曹植作《銅雀台賦》的時間從歷史上的210年被提前到了208年,才能在赤壁之戰前夕被諸葛亮改編、來激周瑜出戰抗曹(「連二橋於東西兮」改成「攬二喬於東南兮」)。古代名著也沒有拘泥於歷史,為了小說精彩而紛紛改編歷史。

同樣地,金庸借用歷史背景寫小說,也只當歷史是掛酒瓶的釘子。將歷史融入小說能讓讀者漲知識,畢竟這段「冷僻」歷史在必修歷史課上學不到。讀者也得分清內部的歷史虛實,以免說出「假歷史」而貽笑大方。

如果當《天龍八部》中的歷史是平行世界中的中國歷史,思路就暢通了。小說世界和真實世界這兩個平行世界中,歷史細節有部分重合,也有部分有出入,這既不失歷史厚重感,也不缺小說創作自由度。

對《天龍八部》中呈現的歷史,要睜一隻眼、看到其與真實歷史的重合和出入,要閉一隻眼、寬容對待其與歷史的出入。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rd_u2wBJleJMoPMfI3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