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頭疼的總是父母。孩子離不開手機、平板電腦這些電子產品,通過網絡獲取了數倍於父母的信息,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早熟!不僅僅是生理上的早熟,還有心理上的早熟。
有些父母發現,跟孩子講道理講不過,管教也不聽,孩子一旦被逼急了甚至會跟父母「兵戎相見」。當孩子進入中學,步入青春期後更難管教!家中是男孩子的擔心孩子打架鬥毆、不務正業,過早接觸社會;家中是女孩子的父母更擔心,擔心孩子在學校受欺負、早戀,甚至是做出一些「越界」的事情。究竟是什麼讓我們的孩子不再做「乖孩子」呢?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父母在批評孩子方面是很有天賦的——無師自通。批評孩子的花樣很多,內容無所不包,從吃飯到穿衣,從跟同學交往、玩耍到學習。只要父母心情不好或者孩子表現的不如意,就可能會迎來劈頭蓋臉的一頓罵,甚至有可能遭受到家庭暴力!這種無節制、無根據的責罵與批評,不僅會嚴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還會疏遠親子關係。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想一下,你會想要靠近一個整天批評你的人嗎?如果別人每天都在告訴你你不行,你還會有勇氣去做嘗試嗎?
與過度批評相對應的是無條件寵溺,不論犯什麼錯,一句「他還是個孩子」、「他還小,你好好說話不可以嗎」就過去了。久而久之,孩子覺得自己的錯誤無所謂,自己就應該被寵著。當某一天,父母實在無法忍受,開始管教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根本不聽自己的!為什麼?因為孩子一直有人護著,有恃無恐,更深層次的原因是孩子篤信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對的,父母的意見可以聽、可以不聽。這樣的孩子是沒有是非觀的,唯一的衡量標準就是自己的心意!
正確的做法是父母要敢管、敢批評!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要告訴孩子什麼事情是對的、什麼事情是錯的,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第一次做錯了可以講道理,第二次也可以講道理,第三次一定要適當「懲罰」孩子!如果是一些原則性的錯誤,一定要第一次就嚴厲制止、批評,比如安全問題!
中國人的感情是內斂、含蓄,不論什麼時候,我們總喜歡以一種謙虛的態度處事。謙虛是好的,但是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過分的含蓄、內斂會讓我們的孩子沒有成就感。當孩子取得進步時,我們的父母在表揚孩子的同時,總會再加一句:不要驕傲!然後再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作為鼓勵。這樣的父母自己享受了別人家父母的肯定帶來的榮耀,卻不願跟自己家的孩子分享這種喜悅!
每個人都喜歡被人肯定、被人關注、被人鼓勵,孩子更是如此!我們的父母應該做出改變。當我們發現孩子取得進步、做出好的改變時,一定要及時鼓勵、讚揚我們的孩子。我希望我們的父母能夠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誇獎孩子的天賦。舉個例子,當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時候,我們要夸孩子的努力和付出,而不是說「你真聰明!」因為前者是對孩子付出的肯定,後者卻將孩子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否定了!
為了鼓勵孩子,很多父母會承諾給孩子獎勵。但是當我們的孩子拿到獎勵時,有些父母卻會不能如期兌現。有時候父母認為遲兩天給沒什麼,但是孩子卻斤斤計較。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父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問題,而不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
作為孩子,他所有的付出和努力都是為了這一份獎勵,而父母的「失信」會讓孩子十分失落。哪怕後面再補上,那份喜悅卻是截然不同的!換位思考,如果作為員工,本該這個月發的工資被老闆拖到了下個月,你會怎麼想?有多少人會罵娘呢?同樣的道理,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信任就是通過這一件件小事建立起來的,也可以通過這一件件小事被消磨殆盡!
如果你想要跟孩子成為朋友,那就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只有你們真正站在同一立場上考慮問題,才能跟孩子找到共同語言,成為朋友!
親子關係是需要維繫的,沒有一勞永逸的捷徑,只有點滴積累。做錯事該批評、懲罰就要批評、懲罰,做的好該表揚就表揚,永遠不要吝嗇自己的表揚,因為一句肯定可能會讓孩子給你帶來巨大的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