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億股民蒙在鼓裡:「500股補倉法」,跌5毛補500,漲5毛出500

2019-07-25     招財貓YSLC

(本文由公眾號越聲投顧( ysw88821)整理,僅供參考,不構成操作建議。如自行操作,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自負。)

收購猴子的人走了

一天,村裡來了一個陌生人。他告訴村民們,他將以每隻10美元的價格收購猴子。村子附近的森林裡有很多猴子出沒,村民們開始對它們進行大肆捕捉。收猴人以每隻10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幾千隻猴子。當猴子的數量減少的時候,村民們停止了捕捉。

這時,收猴人放話出來,每隻猴子的收購價提高到20美元。這個價格是原來的兩倍,村民們又重新投入到捕捉的行動中。

不久,猴子的數量更少了。村民們再次停止捕猴,開始恢復他們的耕作。收猴人把每隻猴子的收購價提高到25美元。但是,森林裡的猴子已經很少了,村民們努力一天,也很難抓到一隻猴子。

後來,收猴人把收購價提高到50美元。不過,他說自己必須回城裡去處理一些事情,收購猴子的事將由他的助手代理。

在收猴人回城之後,助手指著被老闆收購到的幾千隻猴子對村民們說:「我們來做一筆交易吧。我以每隻猴子35美元的價錢賣給你們,等我的老闆從城裡回來,你們再以每隻50美元的價錢賣給他。」

村民們拿出所有積蓄買下所有的猴子。但是,村民們從此再也沒有看見收猴人和他的助手的身影……

主力,或者說莊家,把籌碼高價倒給了小散。 這裡的助手顯然是配合主力散布虛假消息的人。相當於現實中的各種莊托、不良媒體等。 莊家把股價炒高以後開始放利好說股票依然有很大的上升空間,以此吸引散戶接盤。

過了半年,村子裡又來了一個商人。準備10美元一個再收購猴子,有些村民絕望了就賣了,有些村民和猴子還培養出感情就不賣了。收購了一星期後,商人提高到15美元,又有些村民賣了。再過了一星期,基本上買不到什麼猴子了,商人手裡也囤積了不少猴子。這時商人的助手悄悄告訴村民,現在外面有錢人都要吃猴腦,一個猴子能賣100美元。賣了猴子的那些村民就反悔了,去找商人,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又從商人手裡50美元一個全部買回來了。

故事還在繼續,只是莊家還是那個莊家,散戶還是那個散戶,每一次不同的變換手法,受傷的總是散戶。

有人問怎樣判斷是否暫時的危機,我的看法:1,從長期供需格局來看,是否依然處於需求增長的初中級階段而進入壁壘越來越高;2,從競爭格局來看是否依然持續拉大與對手的差距;3,是否具有渡過危機的物質基礎;4,能否客觀看待危機並正視其中的危險和機會;5,管理層的信譽和能力是否值得信賴。

一部電影沒拍好,只是輸個票房。但把爛作品歸咎給陰謀論或觀眾不懂,那就輸了自己和未來;一個產品沒做好,只是輸個營業額。但把搞砸了的業務推脫給競爭對手或者消費者,那就輸了自己和未來;一個投資標的沒選對,只是輸了一時的業績。但把虧損找什麼體制或者市場環境的藉口,那就輸了自己和未來。

當一個標的需要挖空心思甚至用「信仰」去支持上漲時,距離大幅度的下跌就不遠了;而當一個標的擁有並反映了幾乎所有下跌的理由時,距離可觀的回報也不遠了。2011年中以來,對於市場的「估值差」異常之大的問題保持著饒有興趣的觀察,今年的市場給出了答案。理解市場,與研究企業同樣重要。

謹慎的投資者在分析企業時,總希望找到「萬無一失的壁壘」,但事實是絕大多數成功企業的壁壘不是從娘胎來帶來的,而是經營過程中的「現在進行時」。特別是在發展初中期,其優勢並不足以達到「壁壘」的階段。但達到足夠壁壘了,又可能已進入發展的末期了。說到底還是個「度」,凡事過猶不及。

面對熊市的層次:1,對市場正常現象大驚小怪,天天做痛不欲生狀,靠罵發泄苦悶,善找藉口卻永遠不會反思自身;2,認知上基本理解市場周期性的必然規律及現象。心態上依然難以遏制的痛苦,技能也還做不到很好的利用市場;3,充分理解市場,積極利用熊市擴大收益率差距,頭腦理智心態從容。


解套

股市中被套的股民永遠都占大多數,然而真正能實現完全解套的投資者可謂鳳毛麟角,即便真的解套了,能否保證後期不在陷入困境,也是個難題。對被套牢的投資者來說,必需掌握補倉的技巧,但補倉是一把雙刃劍,善於補者可達到攤低成本的目的,股價稍一回升便可解套甚至獲利;不善於補倉的投資者猶如把錢塞給一個無底洞,成本未攤低,倒把虧損不斷擴大,最後在虧損的泥潭中不能自拔。下面分享一套簡單易懂的解套技巧,希望幫被套的股民逃離苦海。

解套技巧:

一、500股補倉法

第一種,逢低每跌2個點補500股,然後逢高每漲2個點出500股。

第二種,每跌到一個支撐線補500股,然後每到上一個壓力線出500股。

第三種,每跌5毛就補500股,然後每漲5毛就出500股。

大家可以靈活應用,以萬變應不變,沒有錢的一次補100股,錢多的補倉1000股。

二、前提條件要注意

1.股價跌得不深堅決不補倉。如果股票現價比買入價低5%就不用補倉,因為隨便一次盤中震盪都可能解套。

2.前期暴漲過的超級黑馬不補倉。歷史曾經有許多獨領風騷的龍頭,在發出短暫耀眼的光芒後,從此步入漫漫長夜的黑暗中。

3.弱勢股不補倉。特別是那些大盤漲它不漲,大盤跌它跟著跌的無莊股。

三、簡單易學的解套方法

1、全面清倉法:

當一隻股票跌破30線或60線,必須高度警惕,如果股價跌破後的短期內不能收復,那麼必須全部清倉。

適用於處於下跌初期的股票。

重要的技術位置和趨勢線被跌穿,猶豫不決只會使虧損加大,日後操作更困難。

2、向下差價法:

前提:投資者可以準確的判斷後市是向下走勢。

如果股票被套牢,等待反彈,當股價到一定的高度時,先賣出,待其下跌即將反彈時再次買回。

反覆使用這種低買高賣的方法,可以降低股票的成本,如果操作得當,總資金補回了虧損,就可以完成解套。

3、單日T+0:

根據股票實時價格的波動來做文章,本質還是降低成本。

昨天有100股被套,有兩種方法:

先買入100股,待股價漲了,賣出100股;

先賣出100股,待股價跌了,買入100股。

可以反覆使用這種方法,收盤數量和昨天是相同的,但是現金增加了,成本降低了,最後資金回補直到解套。

4、資金復位解套法:

核心原理:由被動解套,轉為主動解套。

資金復位:把死套的資金變成靈活運用的資金,有效的資金運作。

、關鍵點:套住的資金要學會釋放。如何找到低點和高點。持幣時間長,持股時間短。

重要的技術位置和趨勢線被跌穿,猶豫不決只會使虧損加大,日後操作更困難。

詳細說明:假如我們是10元成本的股票,當時買了1萬股,總共花了10萬。現在股價跌到了5元,只剩下5萬。也就是說,套了5萬。那麼,我現在的目標,應該是讓這5萬的資金重新回到10萬,資金就可以得到解套,就不需要等到股價漲到10元去再解套。

解套方法實戰圖解:

1、換股操作,彌補損失。

假如投資者發現手中被套的股票成了明顯的弱勢股,在短期內翻身的機會渺茫,就應當忍痛從速將該股脫手,儘快換進市場中有發力啟動苗頭的強勢股,寄希望於從買進強勢股中獲利,以此彌補被套牢時的損失。

2、有賣有買,分批解套。

對於那些手上持股較多的投資者,不妨採取分批解套的方法,先將已經解套的個股分批地賣出,在賣出的同時,再另行補進一些強勢股,這樣做既可因買進強勢股獲利而彌補部分損失,又可避免因股票套牢而導致心態不好,影響自己下一步計劃的實施。

3、被套個股中做波段解套法。

對於初入股市不久,技術並不好的投資者,或是你比較看好的一隻個股賣了之後便漲的情況,可以使用被套個股持續做波段,反覆的高拋低吸來降低成本,進而解套。

個股不會一直跌,也不會一直漲,熊市也會有反彈行情,我們要抓住每一波的行情來做好高拋低吸,降低成本,被動的等待解套,那只是來回坐火車而已。行情持續不好之時,更長時間的解套,既浪費了時間,也浪費了成本。

解套的誤區:

1、沒有止損的概念

在股市裡誰都會有犯錯誤的時候出現。沒有人能每次都做對,關鍵在於做對的時候充分盈利。失誤的時候果斷止損。減少損失。沒有止損的概念是導致投資者虧損的最大原因。這就是把自己往火海里推。還不知道反抗。止損實際上是克服人性本身弱點。

2、被套不怕,不賣就不賠

有投資者在被套以後固守待解。認為不賣就不虧,肯定可以漲回來。這種想法也不是不可能的,在變化難測的股市大潮里,這個時間是可長可短的。因此與其無休止的等待,既消耗時間和精力。還可能錯失另一次投資良機。倒不如想辦法解套才是正經的,等著解套這種想法最好不要有。

3、只要補倉就能解套

補倉能夠解套確實不假,認為只要補倉就能解套就太片面了。補倉其實是風險很大的解套方式,尤其是在大盤趨勢向下的時候,補倉的結果只能是越套越深。

解套時注意:

1、被套的原因是買入成本過高,只要能在比賣出時更低的價格買回來,那麼,你就成功地降低了成本。

2、解套要有耐心,只要能降低成本,分多次做也無所謂,千萬不要想著一步到位。

3、換股要謹慎,切記不要重蹈覆轍。


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下做T的基本技巧

做T的關鍵就是看分時均線,股價在均價線上方遠離均線的時候賣出,股價在均價線下方遠離均線的時候買入

大盤高開高走,個股單邊上揚行情,一般不做T,或只看一分鐘線在一個分時調整波段內做T,要求10分鐘完成買進和賣出整個操作;

大盤低開低走,個股單邊下跌行情,一般做倒T,即先賣出再買回,或者只賣出不買回,等第二天早盤低點;

震盪牛皮市可論據情況做正T或倒T

做T的幾個口訣:

上升趨勢下,每次回踩均線或上升趨勢線的下跌都是買點;

下降趨勢下,每次反抽均線或下降趨勢線的沖高都是賣點;

震盪趨勢下:每次碰箱體上沿是賣點,每次踩箱體下沿是買點

如何有效的做T

1、計劃我們的交易在做T之前,我們先要對自己做一個評估,第一類:資金不多,可以快進快出;第二類:資金比較多,想穩健一點;第三類:資金大,安全第一。對自己有了一個評估後,接下來是倉位的控制。第一類:全倉,因為資金量小,進出方便,全天T一次就可以了;第二類:四分之三倉位,全天做三次T;第三類:半倉,全天做四次以上。為什麼這樣計劃,下面會講到。

2、交易我們的計劃 有了計劃,接下就是交易,

第一類,由於我們是全倉,所以只能做反T,只能先賣後買。我稱之為持股做空。什麼意思呢,就是在盤中抓住向下的趨勢第一時間賣出,然後在低位買回來。比如:股價10元,持有1000股,市值10000元,成本也就是10元(不計交易費用),在10元賣出1000股,9.8元買入1000股,這時我們的持股情況是這樣的,股價9.8元,持有1000股,現金200,市值10000元。成本就變成(10000-200)/1000=9.8。就這樣,成本就下來了,如此反覆操作,成本將無限接近於0。

第二類和第三類。因為倉位未滿,手中有現金,所以可做順T和反T。每天操作次數控制在5個來回以內。看準了再出手,看不准不動。

做T的注意事項

1、在實際操用中,難免會有做錯的時候,比如剛剛空,結果沒跌反漲。最好是在賣出價的位置平倉。錯了就要認。同等價進出,起碼成本不會增加(不計交易費用)當然最好是看準了才動。

2、不要貪,原則上2個點以上隨時都可以平倉。因為你當天的任務已經完成,如果只有1個點也別覺得少,怎麼說成本又降了。

3、以持股做空為主,因為做空操作,就算是錯了,你不會虧錢,大不了是個踏空。而做多操作,做錯了虧的是現金。

4、選擇標的必須震幅大。平均震幅8以上最好。銀行股之類的就別選了,難得有震幅大的時候,每天幾分波動,沒法做T。

5、波段 做T 打板,效果更好。當然最簡單的方法就是一直持有,有直做T。何時清倉就看你高興了。


交易始於修心,心靜者勝之

眾所周知,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來看,投資者是有限理性甚至非理性的,在投資過程中的行為很容易受到情緒的支配,事實上也確實如此。我們不難發現,很多投資者都難以做到客觀,哪怕是程序化交易其策略也是基於歷史數據或者市場的通用方法由人編寫的,有時候也會因為主觀情緒的波動而被改變策略邏輯。也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得不重視心理因素在投資中的重要地位。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能幫助我們增強內心的定力,不至於在交易中隨波逐流,迷失自我。

交易是對人性弱點設置的遊戲,資本市場其實就是一個人性的遊戲場,我們倘若想成為一名優秀的玩家,勢必要先了解遊戲規則,即了解自己,了解人性。修心恰好能幫助我們回歸本心,知道自己人性的弱點,然後對症下藥,不斷修復投資時的心理世界。尋找內心世界的平靜能讓我們保持冷靜,更好地避開外界種種因素的紛擾,學會知足常樂,不被利益所誘惑,堅守自己的交易理念,也只有這樣才能始終保持客觀的態度分析局勢,專注投資又不為投資所綁架。

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投資界人士,在專注於交易的同時也開始注重內心世界的修行。交易之餘,他們不再泡在行情研究和策略修正里,而是轉向茶藝或傳統文化,沉澱心緒。至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趨勢,我想很大的一個原因應該在於隨著交易年限的增加,他們逐漸開始意識到情緒和心性對交易成敗的影響有多大,所以試著從修心的角度出發,調節自己在交易過程中的心態,用心靈去交易,克制慾望,享受更自由的人生。

曾在網上看過一個故事說得是一位非常精通易術占卜的人算到自己十分心愛的花瓶將於某年某月某日某時破碎,於是決定在那天不惜一切代價保護它。他在當日將花瓶擺於桌子正中央,寸步不離守護。到了吃飯時間,其妻見喚其多聲均不應答,大怒,上前用力一拍桌子,花瓶應聲掉在地上摔碎了。此人頓悟,感嘆左算右算卻未將自己算入其中,從此不易不卜。故事中的主人公沒有將自己融入系統之中,因為這樣也就無法把握自身行為對事件的結果產生的影響。交易亦是如此,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影響著價格的波動,價格波動又反向干預其行為,兩者之間互為因果,相互反饋。在這樣一個混沌的體系中,心靈交易顯得尤為重要,它能達成個體和整體的和諧統一,並使得投資者與市場形成有效互動。

有語云:「交易始於修心,次理念、次策略、又次技巧,世人常反行之,故事倍功半者多矣!」這句話的大概意思就是從自我內心出發的交易才能夠收放自如,讓交易成為生活的調味品而非必需品;其次,擁有一套正確的交易理念可以使我們充分把握住交易機會,不會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情況;再次,有效的策略能保證我們在交易過程中的攻守平衡、進退有度;最後的投資技巧則有利於我們找到更優秀的進出場位置。而市場上的大多數投資者卻反其道而行之,所以總是花了大心力卻得不到理想的投資效果。

最後,送各位一句話:「成功投資的敵人不是市場中的對手,自己而已,古往今來,有成者必注意修身與修心。」

如果您喜歡以上文章,想了解更多股市投資經驗及技巧,關注公眾號越聲投顧( ysw88821),乾貨很多!

(本資料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時應審慎評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fqMKmwBmyVoG_1Z2p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