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以胸部CT為主的影像學檢查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貫穿了新冠肺炎的整個診療流程,包括發熱患者的篩查,新冠肺炎患者的診斷、評估、臨床轉歸判斷等。因此,作為前線戰「疫」部隊的主要成員之一,放射科團隊始終於一線直面疫情,積極應戰,承擔了大量的工作。
在本期放射科的「抗疫故事」中,我們邀請到了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放射科宋彬教授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武漢同濟醫院)放射科夏黎明教授為大家傾情講述。
專家簡介
醫院篇:多個院區、整個省內一盤棋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民眾一心,眾志成城,真正實現了「全國一盤棋」。事實上,無論是大到整個國家,還是小至一個醫院、一個科室,都是如此。
夏黎明教授介紹,在此次疫情中,武漢同濟醫院承擔了三級診療任務。首先,最早在醫院本部開設發熱門診,開展新冠肺炎患者的篩查工作,同時將中法新城院區做為定點醫院收治重症患者,最高峰時可提供1050張床位。隨後,2月初,光谷院區也加入了定點醫院行列,提供床位850張。2月中旬,醫院正式接管武漢市最大的方艙醫院之一——光谷科技會展中心方艙醫院(共840張床位)。期間,武漢同濟醫院通過一體化的醫療雲平台,將4個院區連接起來,聯動開展新冠肺炎的防控工作,實現整個醫院「一盤棋」。
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作為西南地區的「醫療航母」、疑難危急重症診療的國家級中心,其在四川省內新冠肺炎的防控中必然要發揮重要作用。宋彬教授介紹,雖然在成都市內,重症患者均集中在成都公共衛生醫療中心救治,華西醫院僅收治部分普通患者,但醫院承擔了全省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診療指導工作。在由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各專業醫學專家成立的新冠肺炎救治組中,華西醫院李為民院長擔任大組長,宋彬教授則為放射醫學組組長。從大年初二起,救治組通過5G遠程視頻會議,每天討論省內各個定點醫院遇到的危重症病患的救治方案,基本實現了「一人一策、精準施治」,可以說在四川省新冠肺炎的整體救治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影像學檢查篇:貫穿全程,多方面潛力可挖掘
談及影像學檢查,尤其是胸部CT在此次新冠肺炎防控中的應用,兩位專家都一致認為其「具有非常高的價值」。
確實,從新冠肺炎的整個診療流程看,影像學檢查貫穿全程。肺部影像學通過可視化的檢查,直接觀察患者肺部的改變,在新冠肺炎的診療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可以說是從患者的篩查、診斷、嚴重程度判斷、療效評估,到病情進展的監測及後續隨訪,均不可或缺。
對於當前疫情防控的重點人群——重症患者,宋彬教授認為,影像學檢查仍具有諸多可挖掘的應用潛力,包括結合影像學肺組織破壞程度及肺功能受影響情況和臨床、實驗室指標,對患者未來是否會出現炎症因子風暴起預警作用;對於因呼吸性肺小葉存在痰栓及黏稠分泌物而影響換氣的患者,影像學檢查可以幫助分析痰栓及黏稠分泌物成分,以指導臨床如何在通氣、吸氧的基礎上,進行吸痰來緩解患者的缺氧;通過CT觀察背部肺葉、肺段的受累程度及病變的性質,來協助臨床為患者選擇更好的通氣體位,以改善換氣效果,提高養護水平等。
夏黎明教授則重點強調了整個病程中通過CT動態觀察患者肺部變化的重要性,包括病灶數目、大小、密度、性質的變化,這些均是患者病情變化的重要提示。他指出,在診療過程中,臨床醫生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在個體化的時間窗內進行CT複查,以更加及時有效地了解病情的變化。對於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夏教授認為,CT影像中病灶的範圍、體積、性質變化、進展速度等均是重要的指標,其中,病灶的範圍、體積最為直接。對此,應用人工智慧對肺部病灶體積占比進行量化,可實現科學和精準評估,為臨床帶來有益提示。
此外,夏教授還指出,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對於肺部病變的評估,一般來說CT平掃即可,但在需要排除其他臟器問題或肺動脈栓塞等時,需要進行CT增強掃描。此外,宋彬教授還指出,隨著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廣大復工潮會帶來更多的CT增強掃描需求,這對提高放射科的檢查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對比劑的選擇方面,宋彬教授認為,需要結合對比劑的理化性質、患者的具體病情及掃描部位綜合考慮,儘量選擇安全性有保證,滲透壓、粘滯度、濃度等各方面綜合理化性質最為均衡,獲益風險比最優的對比劑,同時優化對比劑注射方案及掃描序列,以達最好的強化效果。
放射科團隊篇:應對疫情,放射人在行動
在新冠肺炎的防控中,中國醫護表現出來的專業素質和奉獻精神,贏得了全球讚譽。放射科團隊作為一線抗疫戰隊成員之一,承擔了大量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務。
夏黎明教授介紹,武漢同濟醫院放射科共282名醫護,從1月8日醫院動員部署疫情防控後,科室立即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組,專門負責新冠肺炎相關影像學檢查工作的組織、動員、協調及後勤保障等,在做好放射科本職工作的同時,將防止患者間的交叉感染和醫護人員的自身防護作為工作的重點,確保科室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的有序進行。
夏教授感概,在武漢,疫情期間,放射科的工作量大不足為奇,科室最多一天要進行1000餘次的影像學檢查,目前也仍保持在每天400~500次。對此,科室通過統籌規劃,根據患者數量實時調整人員和設備安排,在保證工作完成的基礎上,確保科室醫護不過於辛苦。同時,將最好的防護設備優先給一線人員使用,重點保護他們的安全。此外,在防止交叉感染方面,科室規劃了專門的檢查區分別進行發熱患者篩查及住院患者的CT檢查,所有檢查室、設備及相關用品都按院感要求進行處理。
在華西醫院放射科也同樣如此,宋彬教授介紹,從1月17日到上周,共有近8000例發熱患者來院篩查時進行了影像學檢查,在院感的指導及全科的共同努力下,科室在保質保量完成檢查工作的同時,沒有一名醫護人員感染,宋教授認為這是第一個值得分享的好成績。在此基礎上,華西醫院放射科還將新冠肺炎防控相關工作做了更多的延伸。
第一,積極響應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援派請求,派遣科室黃子星副主任醫師、冷琦主管技師趕赴武漢前線支援。對此,宋教授深表感動,他談到,在醫院號召大家自願報名弛援武漢時,作為一線直接接觸患者的高危崗位,放射科技師即有30餘人報名。而黃子星醫生作為一名援疆幹部,放棄了自己的春節休息及與家人團聚的時間,主動報名去一線貢獻自己的力量。
第二,將一線技師檢查與AI軟體結合,對新冠肺炎感染進行初步的分析與判斷,對於高度疑似者,立即上報住院總進行進一步確診。通過這一方式,醫院共篩查出15例高度疑似患者,最終5例確診。
第四,利用大眾媒體平台,宋彬教授還通過網上直播,分享影像學檢查在抗擊新冠肺炎戰疫中的價值,讓大眾也了解了影像學在此次疫情中發揮的關鍵作用。
以上無一不體現著放射人在此次疫情防控中的「積極行動」,可以說是將這一團隊的作用儘量發揮到極致,全力以赴,最大化地助力抗擊疫情,讓人為之感動。
小結
在疫情中,放射科團隊的無私奉獻精神讓人無比動容。最後以夏黎明教授的一段感言結束本文:「在國家和在人民最需要你們的時候,你們冒著被感染的風險,甚至生命的威脅,你們挺身而出,無怨無悔、義無反顧地抗擊疫情,奮戰在一線,你們是最可愛的人,是最美的逆行者!」
編輯整理|中國醫學論壇報 寒林
本文由拜耳支持
僅供醫療衛生專業人士學術溝通使用
PP-ULT-CN-0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