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當前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已呈持續向好態勢,然而隨著境外疫情加速擴散蔓延,我國疫情輸入壓力持續加大,疫情防控工作必須慎終如始、如履薄冰。在確保疫情防控首要任務的前提下,疫情期間的卒中綠色通道診療行為也需要做相應的變通和合理化的調整,力圖在特殊環境下使得腦卒中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救治。
瀋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瀋陽市卒中急救地圖的發起者,連續兩年蟬聯 「五星級高級卒中中心」,即便在疫情特殊時期,也能確保24小時為腦卒中患者提供溶栓、取栓服務。據統計,2020年第一季度共計開展溶栓197例、取栓24例,相比去年同一時間不降反增。本報特別邀請瀋陽市腦卒中診療專業質量控制中心主任、瀋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徐冰副院長,為我們分享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應對策略和方案。
專家介紹
疫情期間的卒中綠色通道建設:科學防控和有序就診兩手抓
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卒中救治兩大挑戰:時間和防護
一方面,「時間就是大腦」,從患者入院至開始靜脈溶栓的時間(DNT)越短越好,然而很多醫院的急診和發熱門診設置在一起,急診入院患者面臨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新冠肺炎排查工作也會對急救時間造成延誤。另一方面,疫情期間對穿刺、取栓這類有創操作提出了較高要求,需要負壓手術室或單獨的導管室,醫護人員防護和院內感染防控面臨重重挑戰。
瀋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經驗分享
徐冰副院長介紹道,瀋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國家高級卒中中心,疫情期間的卒中救治工作並未受到太大影響,DNT時間基本沒有延誤,究其原因可以總結為下述三點。
其一,急診通道和發熱門診分開設置的先天優勢,有效排除交叉感染隱患,卒中救治照舊在急診有序開展。
其二,根據國家及省內新冠肺炎防控相關規定,基於既往精細化管理的成效和經驗,在疫情期間迅速建立了適合腦科醫院的門急診就診卒中患者綠色通道流程圖(圖1)。接受溶栓、取栓患者,首先詢問流行病學接觸史,並常規開展胸部CT平掃和血常規,初步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後啟動院內正常卒中救治流程。
圖1:新冠肺炎期間門急診就診卒中患者綠色通道流程圖
其三,對卒中收治標準流程進行合理規劃,根據不同步驟採取分級防護,確保就診患者及醫護人員的安全。對胸部CT和血常規結果正常但有流行病學史、出現發熱等疑似症狀的患者,指定專用導管室進行手術,術後轉入指定的隔離監護室,進行單間隔離。
通過嚴格採取上述應對措施,瀋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疫情期間的卒中救治工作有序開展,不僅達成「零感染」的目標,也並未造成DNT時間過多延誤。據悉,醫院在2020年第一季度共計開展開展溶栓197例、取栓24例,平均每個月溶栓65~66例,相比去年同一時間不降反增。
關鍵時刻見真章:卒中急救地圖發揮不可或缺的導航作用
卒中急救地圖面向公眾的科普宣傳亟待加強
中國卒中急救地圖自2017年發布以來,經過不斷升級、優化,快速救治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疫情期間更是發揮了不可或缺的導航作用。徐冰副院長介紹,瀋陽市卒中急救地圖由若干家腦卒中定點救治醫院、質控中心和120急救網絡串聯而成,使卒中患者在最短的時間內由專業的120急救人員精確識別,快速送到有溶栓能力的定點醫院進行規範化救治,從而有效避免院內延遲、二次轉運再延誤、救治斷點等情況。瀋陽也成為全國第七家、東北三省首家繪製卒中急救地圖的城市(圖2)。
圖2:瀋陽市卒中急救地圖
徐冰副院長反覆強調卒中急救地圖面向公眾宣教的重要性,患者只要掃描二維碼就可關注「卒中急救地圖」APP,頁面上有「送醫院」「撥打120」選項,實現120與定點醫院信息共享,縮短院前急救時間,可以極大程度地降低卒中患者的致殘率和致死率。
典型病例分享
徐冰副院長分享了一例疫情期間成功救治的典型病例。患者51歲,入院時病情嚴重,肢體全癱、言語不清,初步判斷為大腦中動脈的大血管閉塞,溶栓治療後稍微好轉;患者家庭經濟情況不佳,與其家屬充分溝通長期利弊後行取栓治療,術後第4天基本恢復正常,皆大歡喜。「不拋棄、不放棄,盡力挽救每一位卒中患者的生命健康,是作為醫者的職責和成就感之所在,疫情特殊時期更是如此。」
「當然也有一些反面的案例,一位47歲女性患者之前不知道卒中急救地圖,輾轉幾家醫院後,最後才打聽到我們醫院。遺憾的是,入院時已經超出卒中救治時間窗,只能束手無策、最後落下重度殘疾,」徐冰副院長說道,「這也提示公眾意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此外,也可能與特殊時期部分高級卒中中心醫護人員前往武漢支援、常規救治能力受限有一定的關係。」
疫情下的堅守
24小時為腦卒中患者提供溶栓、取栓服務
默默奮戰在臨床一線的醫護人員
卒中救治團隊合影
徐冰副院長告訴記者,目前的臨床一線壓力非常大,沈城百姓的醫療服務,尤其是卒中急救,還要兼顧疫情防控、醫院發展等等……他們在重壓之下毫無怨言地工作,不是專家,不是英雄,沒有閃閃發光的事跡,卻在一線做著最繁重的工作,為默默無聞的他們點贊。希望全社會還有一線醫護人員的家屬們給予他們最強有力的支持、理解、幫助和關懷。
「小至一個科室、一家醫院,大至一個社會和國家的發展都需要大家團結協作,互相支撐,」徐冰副院長說,「只要團結一致、共克時艱,疫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相信我們醫院經過這次考驗和全力付出,能更團結、能有更好的發展,為沈城百姓提供更高水平的醫療服務。」
編輯整理 | 中國醫學論壇報社 晨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