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愛情,會有嗎

2019-07-31     中財論壇

文/淡淡不如風;歡迎關注中財論壇

很多年前,我被高中里和女孩子玩得好的男同學刺激得不輕。那個時代沒有「狗糧」這個詞,但我知道自己吃了不少。

幾乎每個領著女生的男同學都會向我來描繪愛情的浪漫,讓我心嚮往之。他們說的時候眼角帶著笑,嘴角也帶著笑,那笑是自得,更是揶揄。

是的,他們喜歡向我描繪,那是因為我是絕無僅有的沒有經歷過愛情的人。雖然我帥氣而且會寫詩,但一直沒人配合我,所以很多年後我還在為這段經歷耿耿於懷。

四十歲以後的一次同學聚會,我問一個關係不錯的女生,當初男生說和你在一起的時候,很浪漫?

女生說,其實不過是拉過手,對過眼神。但對於愛情,說出來的總是要誇張的。

可謂一語驚醒夢中人了!

愛情就是一張白紙,讓執筆人隨意勾抹。每個人都會儘量讓這張白紙多些色彩,於是作家們寫出了千古風流,痴男怨女;

婚禮主持人則是極盡渲染,不遺餘力往「一見鍾情」「姻緣天註定」方面靠攏;

而普通百姓呢,也不甘心自己的愛情蒼白得可憐,就算在草堆上野合也要加幾個暗送的秋波——這也是人之常情吧,畢竟擁有浪漫是幸福的,沒有浪漫泡製浪漫也是幸福的。

泡製得久了,直線條變成曲線條了,白紙變成花花的了,假的變成真的了,自己也就相信了它原始上就是花花的,於是這一刻,恭喜你終於獲得了浪漫的愛情。

我認識位老師,在文學圈腕不小,人脈甚廣。有一次她給大家講個故事,是屬於她的愛情故事,向我們這些人完美地詮釋了什麼才叫「一見鍾情」。

她和老公的認識的過程很直接,就是經常在一起合作,某一天男人突然說了一句:「今天晚上,我在橋下等你。」

她當時愣住了,抬起頭看見一雙如火般熱情的雙眼,立刻淪陷在這灼灼目光中,心中霎時有個堅定的信念:自己就是他的人了!

後來呢?她講得聲情並茂的,在座的文學青年本身就容易被愛情故事感染,所以大家聽得如痴如醉,不斷追問「後來呢」。

後來,後來就赴約了,然後情投意合,各自離婚,又組織了新的家庭,一直到現在還恩恩愛愛。

哦,哦,哦……大家更加迷醉,紛紛喝彩鼓掌,還有的讚美並祝福這段美好的天定姻緣。

輪到我了。我說很佩服徐志摩,他能把搞破鞋說成人間四月天,可見在愛情面前,任何形式的美化都是順其自然的。

當然,我也佩服這位老師,她能把第三者插足美化成天作之合,這是一個好作家的天分。

後來呢?後來據說她很不高興。我也納悶,難道我說錯了嗎?

每個人都有追求愛情的權力,也希望愛情長遠。但我一直固執地認為,滿世界大喇叭宣揚的都不一定是愛情。

真正的愛情在心中,在眼中,能講給所有人聽的就是故事。

故事是來自愛情,但一定會高於愛情。所以讓我們看到的愛情更多是戲劇。

愛情喜劇固然讓人心生期待,但愛情悲劇才會深入人心。

比如台灣作家三毛的荷西的愛情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有人質疑這段在沙漠中的愛情能否如此浪漫。

於我看來,愛情肯定有,但荷西已死,死無對證,只剩下三毛一個人在書中和演講詞中勾抹愛情,她加了多少水分只有本人知道。

而今三毛也亡故,所以這段愛情的真假,已是歷史的迷霧,但真相有時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愛情故事有人聽,有人信,有人心生嚮往。

但我不太相信三毛,因為她到處宣揚自己的愛情,總是以讓別人相信博別人感動為目的了,當然,名人們實在是太喜歡炒作愛情了,其目的更是提高知名度,讓自己更加有熱度。

當然,就目下的名人們來說,他們的愛情更換比較頻繁,前一秒還至死不渝呢,後一秒已經鬧到法庭了。

這個時代還相信名人的愛情,大概心智還未開吧。

我覺得連名人自己都不會相信,他們更恰當的說法應該叫「合作」。成也合作,敗也合作。所以期待名人的愛情圓滿的,也只有那些還在象牙塔里的學生們。

二十年前,我在我的作品中寫道:「愛情與經濟世界成反比,錢越多,愛情越不可信,雜質越來越多;錢越少,愛情越值得珍惜,但結局越發悲哀。」

那時候我就是貧窮到底的,但我的心中始終裝著愛情。

我的愛情永遠在靜靜的夜晚,於淒風冷雨中,一條長長的小巷裡,昏黃的燈光下。

一張簡陋的桌,上有兩碟小菜,一袋花生米,兩枚鹹鴨蛋,一瓶白酒,倒得快喝得慢。

喝著酒,聽著雨,偶爾相視而笑,聊著沒有話題的話題……

如果有這樣一個女子,那我的愛情就到了,莫問前塵,莫問過往,但她隨時可以把我帶走——帶出門,不問東西,風裡雨里,我會伴著她走。

哪怕只走五步遠,那我至少擁有了五步的愛情。

會有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QusXmwBUcHTFCnf6jH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