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贏家不說話!拼多多也是嗎

2019-11-14     華盛前哨

編者註:雙11拼多多在「上行市場」中繼續發力,百億補貼過後,公司將面臨什麼困境?

作者/華盛學院 橙青黃

今年雙11,天貓宣布2684億成交額再創新高,京東雙11累計下單金額達2044億。而拼多多再次選擇不公布成績單,但官方公開信中卻透露了一些信息:如11月11日零點剛過16分鐘,平台汽車銷量即破1000台,消費者主要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貧困地區的農產品銷售增速超過220%,主要由一二線城市消費者購入。這說明拼多多本次雙11在「上行市場」中繼續發力。從股價來看,儘管目前拼多多業績還處於虧損狀態,但整體看股價處於歷史高位,略有調整。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靠低價迅速占領市場,如今逆道上行

拼多多崛起之前,電商增量從哪裡來成為行業內的一大困惑。但在拼多多崛起之後,「下沉市場」一下子成為電商之間的共識。回顧2018-2019,拼多多先是從阿里和京東稱霸的電商行業中開拓出一條道路,並以高速的增長迅速占領這片領地。如今,拼多多已成為電商市場中僅次於阿里、京東的重量級玩家。

「百億計劃、低價、拼團」是拼多多的幾大主要標籤。拼多多在靠低價策略打出一片江山後,各大電商紛紛涌至四、五線城市搶占市場資源。而此時拼多多開始逆道上行,將目標市場對準向購買力更高的一、二線城市用戶。如今年雙11中的汽車、數碼產品、農產品等的銷售等,其實早在今年的618購物節,拼多多就已經針對這部分用戶進行了一些嘗試,並提前建立起了信任。

GMV單季度加速上揚,平均客單價偏低

拼多多2019年二季報顯示,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12個月期間,拼多多GMV(總成交金額)達7091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621億元同比增長170.5%,增速有所放緩,這也很好理解,因為拼多多在占領「下沉市場」的模式已經趨於成熟。但較於一季度123%的增速,二季度拼多多環比增速為163%,實現GMV的單季度加速上揚。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GMV的上揚,離不開拼多多年度月活買家上升的貢獻,從下圖表可以看到,截至2019年第二季度,拼多多的年度月活躍買家已經達到4.83億,與京東3.21億之間的差值拉大至1.62億,而跟阿里的6.74億隻差1.91億,2019年二季度拼多多的月活躍買家數量已居電商第二。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雖然如此,但拼多多的月活躍買家的人均消費金額較低,到2019年二季度僅為1467.50元。同時,拼多多平均商品銷售單價由一季度的34元提升至二季度的35元,增速較慢。拼多多的GMV僅為京東的28%,可見提高客單價有助於增加公司的GMV,從而增加總收入。(參考公式:總收入=GMV*貨幣化率=客單價*活躍買家數量*貨幣化率。)因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拼多多要進軍一、二線城市了。

資料來源:華盛證券

百億補貼過後,拼多多靠什麼來拼收入?

2019年二季度財報顯示,拼多多的總營收為72.9億元,同比增長169%,虧損由一季度的64億收窄至10億元,其中營銷費用為61億。百億補貼的推出使拼多多一、二線城市用戶的比例在增加,是拼多多占領一、二線城市用戶的一項有力的舉措。

對於當前靠低價策略和百億補貼打出市場領地的拼多多,占據一、二線市場尤為重要,因為這意味著總收入的增加。但其主會場幾乎所有品牌商家遭遇「強制二選一」的問題;同時,在百億補貼過後,拼多多平台上的商品價格是否會有向上的調整,月活躍客戶增長速是否會持續減速?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從長遠來看,拼多多要麼捲入阿里的陣地戰,持續燒錢,要麼再開闢出一條非同尋常的道路。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zKB0aG4BMH2_cNUg-b0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