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第二波疫情影響,消費市場信心不足,港股集體下跌,也同樣傳導至餐飲業。
6月15日,呷哺呷哺股價開盤即跌7%,在上午跌幅微微縮小後,在14:07跌幅擴大至12.3%,最終以10.49%的跌幅收盤,收盤價為7.42港元/股,當天成交量2752.62萬股,成交額為2.08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同在港股上市的餐飲股海底撈、九毛九、味千中國,也與呷哺呷哺股價同步走低,自6月11日起海底撈出現三連跌,累計跌幅超10%。今日盤中一度跌超5.01%,股價創近一個月以來新低。
九毛九今日跌3.51%,報13.18港元,味千中國跌3.85%,報1.25港元。同程藝龍、翠華控股等跌超5%。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整體情況來看,除味千中國外,呷哺呷哺、海底撈、九毛九股價在今年三月中旬,隨著疫情的向好,逐漸回暖。關於港股餐飲股今日集體下挫原因,業界猜測與北京連續三天出現本土新增病例有關。
呷哺呷哺近期股價走向
跌幅最大的呷哺呷哺,2019年在北京地區的餐廳數目為313家,占總餐廳數的30.63%。在北京地區的凈收入為20.16億元,占總收入比例為43.17%。
以上數據來說,呷哺呷哺此次股價猛跌或與其對北京市場過度依賴有關。實際上,呷哺呷哺已在通過擴張的方式,減輕其對北京市場的依賴。
2019年呷哺呷哺在北京地區的餐廳數目占總餐廳數的30.63%,但在2018年呷哺呷哺在北京地區的餐廳數目在其總餐廳數中的占比更高,高達34.9%。
凈收入方面情況也類似,2019年呷哺呷哺在北京地區的凈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為43.17%,但在2018年呷哺呷哺在北京地區的凈收入占總收入比例約為47.2%。
呷哺呷哺CEO趙怡曾在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2019年呷哺呷哺在密布華北市場的同時,逐步在加密華中地區,並將品牌輻射到華南地區。而2020年,呷哺呷哺在密布華中地區的同時,將進一步布局華南地區。
北京確診106例,「敲門行動」全面開展
6月15日0時至24時,北京市新增報告確診病例27例、疑似病例2例、無症狀感染者3例。自6月11日新增1例確診病例至6月15日24時,北京市已新增確診病例106例,尚在觀察的無症狀感染者10例。
北京市委組織部官微6月15日發布, 本市各區全面開展「敲門行動」,摸排與新發地有關人員等信息。各街道迅速組建摸排隊伍,下沉幹部、社工、樓院長、志願者等一對一認領任務, 逐戶敲門,以面對面方式開展「地毯式」入戶摸排工作,精確掌握相關人員基本信息、到市場時間及密切接觸人員情況等資料,建立完善摸底數據台帳,按照區疾控中心安排組織相關人員到指定地點進行核酸檢測。
最需要重視的是,目前北京已有兩家餐廳員工確診新冠肺炎。
這兩家餐廳一家為北京市豐臺區花鄉首經貿附近的李記川菜,確診女員工為該餐廳的合伙人兼服務員;另一家為北京紅花大海碗餐飲管理有限公司,2名確診患者系大海碗天橋樂匯百貨商場店員工。
上述兩家餐館門店均已關停,在大眾點評上的門店也已全部下線。目前,上述兩家餐廳的員工及其他密切接觸者正在接受核酸檢測並等待結果。
北京市多家商場、街邊餐飲店、連鎖餐廳的防控措施明顯升級。不接待聚集性用餐、要求顧客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隔桌用餐、設置一米線、走一桌消毒一遍等措施十分常見。
受疫情影響,北京西單、三里屯、南鑼鼓巷等熱門商圈的眾多網紅餐廳並沒有出現用餐「扎堆」的現象。上個周末,上述商圈人流驟減,多數餐廳上座率較低,其中日料店的生意最為慘澹。
北京市熱門商圈南鑼鼓巷人煙稀少。
自相關部門抽檢時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新冠病毒後,北京絕大多數日料餐廳立即停止了供應三文魚及相關產品。赤坂亭、江戶前壽司、將太無二等多家日料店均停售三文魚及相關產品。
不少喜愛日料的網友表示,出於安全考慮,近期不會再去日料門店用餐,外賣也不敢再點。此外,其他種類菜系的餐廳,客流及訂單也明顯受到影響。
北京西單大悅城蛙來噠,用餐尖峰時段門可羅雀。
「儘管店內防控措施做得比較到位,但有餐飲業員工感染肺炎的消息一出,上周末來店用餐的人數少了一半,外賣訂單也少了三成。消費者外出就餐還是比較害怕,估計再過兩周,店裡生意才有可能好轉。」北京市朝陽區歡樂谷附近一家川菜老闆娘表示。
新一輪疫情防控態勢下,餐飲行業自覺、自發進行核酸檢測的現象較為普遍。不少餐廳本著對顧客、員工負責的態度,會主動安排職工進行檢測。
「目前預約檢測的人群,除了有相關接觸確診案例經歷的市民外,還有不少餐飲從業人員。這一行業比較特殊,一旦有感染患者或無症狀患者,後果不堪設想。」北京市海淀區玉泉路一名社區醫院工作人員說。
在炎炎烈日之下,不少人正排隊等待進行核酸檢測。
按照北京市商務局的要求,根據北京市疫情形勢,餐飲業防控目前已調至二級應急響應時的管控措施。具體包括: 控制就餐人數、確保用餐間隔一米以上、停止酒席宴會群體性聚餐等。
中國烹飪協會表示,近日,北京連續出現新冠肺炎新增確診病例,受此影響,北京餐飲業防控更加嚴格,常態化疫情防控仍要保持高度警惕。餐飲企業應主動篩查政府部門指定的高風險食品原料,確保食品原料可追溯。外賣和恢復堂食的餐飲企業要履行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正規渠道採購原料,禁止購買、儲存或使用來源不明的食品原料。
-END-
歡迎關注 #羅華山餐飲o2o# ,每天分享餐飲創新案例、工具、方法,諮詢專家給你的企業運營把關護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ltuvXIBd4Bm1__YFAP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