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紅色記憶 不忘初心使命
營口的大地上,紅色資源豐富,革命精神豐沃。一些我們常常談及的地名,伴隨著營口解放、新中國成立而誕生,歷經風雨滄桑沿用至今。它們有的記載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有的滲透著令人難以忘懷的紅色基因,成為了這座城市寶貴的文化資源。
正值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之際,今天,讓我們循著營口的紅色地名,一起追憶曾經發生在這片熱土上的紅色故事……
建一鎮
建一鎮原名接官鄉,1946年該地區區長丁雋一被國民黨殺害,建一鎮因烈士丁雋一而得名。
丁雋一(1926-1946)原名丁士魚,山東黃縣(今龍口市)人。1943年秋,中學輟學後隨父到東北做零工。1945年11月,蓋平民主政府成立,招聘教師。丁雋一考取了教師短期訓練班,結業時分到蓋平鎮政府工作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46年6月被任命為蓋平縣九區(今建一鎮和黃土嶺鎮)區長。
丁雋一能文能武,在深山老林中培養黨積極分子,並廣泛發動、領導群眾同當地的惡霸地主進行英勇鬥爭。1946年10月,國民黨軍向遼南進攻。丁雋一放棄了隨大部隊南下的機會,堅持留在各方面情況比較熟悉但環境十分危險的鄉村領導工作。後來,丁雋一身患重感冒,高燒不退,在與匪徒周旋時,經過長途跋涉、晝夜勞累,病情更加嚴重。為了不拖累大家,丁雋一留在一老鄉家養病。10月29日,因叛徒告密,重病在身的丁雋一被敵人逮捕。在嚴刑拷打下,丁雋一毫不畏懼,大義凜然。11月1日凌晨兩點左右,丁雋一被秘密拉到蓋平護城河外殺害,犧牲時年僅20歲。
一年多以後,東北解放。蓋平縣九區劃入營口縣管轄後,營口縣委、縣政府決定,把丁雋一生活戰鬥過的接官鄉改為雋一鄉,取諧音建一鄉。
在建一鎮矗立著丁雋一烈士紀念碑,碑上銘刻著:
……
丹楓紅葉 世代相傳 緬懷烈士 飲水思源
慰君英靈 泣神動天 愛樹之碑 勒銘永念
……
隨著歷史變遷,建一鄉地名又變為建一公社、建一鎮等。
當地退休教師鮑振民告訴記者,父親曾見過丁雋一腰別手槍在鄉里開展工作,也曾將烈士的故事講給他聽。丁雋一墓與烈士紀念碑已成為該鎮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逢清明節,建一鎮的中小學生都會停課祭掃烈士墓,這裡每名學生都很熟悉丁雋一曾在這片土地上的光榮故事。
這些故事是幾代營口人心中的集體記憶
這些故事是紅色歲月留給我們寶貴財富
你還知道營口哪些紅色地名?
點擊留言 我們期待分享您的紅色故事……
1.楊運鎮楊運村│營口紅色地名
記者 / 朱琳 張精兵 夏霖編輯 / 李旭
責編 / 李丹 魏家鵬 製作 / 郝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gnHAnMBnkjnB-0z_2F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