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婧
圖:來自網絡
在我小時候家裡每年都養豬。一直到1999年父親才把修了幾次的豬圈推倒,家裡不再養豬了。
豬當時是我們家裡重要的經濟來源。不僅如此,豬圈裡放上麥秸,豬在裡面折騰,還能幫忙漚農家肥。現在都是秸稈還田了。那時麥子收了之後,麥秸垛成麥垛,玉米秸稈留著燒當柴火。
喂豬吃的都是麥秸面和玉米糝、麥麩。夏天的時候割青草、拽紅薯秧喂它。紅薯收穫後會挑小的紅薯煮一大鍋。在和豬食的時候放一些捏碎。就連夏天吃個西瓜,瓜皮也是要單獨留到盆里喂豬。養大半年豬才能出欄。
上世紀90年代,我上初中。一個深秋的晚上,一家人正在吃飯。母親對父親說,今天鄰居把豬賣了,4塊一斤。父親說,正好有些需要花錢的事項,手裡不寬綽。賣了豬,好解解燃眉之急。吃過飯母親去找村上的一個豬經紀人打聽。母親說問了價格是4塊1一斤,比前幾天漲了不少,比鄰居家賣的價格還貴一毛錢。
父親說,要不把豬賣了吧。趁現在價格好。讓母親明天晚上忙好跟豬經紀人說一聲。因為那人白天要逮豬賣豬,白天不在家。父親讓母親明天晚上去跟人家說一聲,後天來逮豬。
第二天晚上。母親給我們做好晚飯,跟父親說,我跟人家說趕明兒逮豬了哈。父親點頭同意。
我聽見跟著跑出去了,追到大門口。我小聲說,媽媽,要把豬給賣了嗎?不賣行不行!
我心想,那隻小豬苗從春天買來的時候還是還是小小的、白白的,很是可愛。我幾乎每天給它喂食,它一看見我過來,會馬上抬起頭,拖著那慵懶的身子起來。我對它就像我自己喂的貓兒、狗兒之類的寵物一樣。我看著它一天天長大。如今說要把它賣了,我真是有點不捨得。
母親聽見了我說的話,停住腳步。就在我們家大門口南邊一點。我看見母親停在那裡。我接著說,要不別賣了!有一點哀求的語氣。
我又想起了,如果把這隻豬賣了。我知道它的命運就是變成餐桌上的一道菜。過春節的時候,我見過在家裡宰豬。那時候會用一身直徑1米多的大鐵鍋用幾塊磚頭墊起來燒開水。有專業逮豬的人用鉤杆子勾住豬的下巴,豬不願就範,嗷嗷的嚎叫。但也不敢亂動。幾個人有的拽尾巴,有的抓腿側放在案板上。有一個專業的人員負責宰。想起這些場面,我聯想到我自己喂的小豬也逃脫不了這樣的命運。我心裡不由得心裡一緊。
母親沉默了許久還是沒有動。我猜似乎母親也是不捨得。但我看不清母親的表情。
我想再為自己的想法再爭取一下。又跟母親說,要不別再賣了,前幾天3塊6,沒幾天就長到4塊1了。再等幾天萬一價格在上漲呢!
似乎母親覺得這句話有道理。她嘆了一口氣,就轉身往家裡走了。到了家裡,飯菜都涼了。母親對父親說,再等等吧,萬一價格再漲了呢!父親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我吃著飯心裡暗自慶幸母親聽了我的建議。以為我救下了我喂大的小豬。
過了大概有半個月晚上做飯的時候母親對父親說,生豬2塊7一斤了。這半個月一天一個價。我接話茬說,那怎麼辦呢?價格會不會越來越低!要不把咱養的豬給賣了吧!
母親對父親說,要不賣了吧!誰知道價格會不會更低!天氣涼了,要給他們三個添置衣服了;還有喜酒要喝;還要買些化肥······
我聽了心裡特別不好受,吃飯的時候也沒有吭聲,吃了飯悻悻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間。我想一隻豬300多斤,就是我一句話讓父母少賣好幾百元錢!反正養豬就是為了賣了換錢的。況且它是我們一家人重要的經濟來源。我和弟弟們的學費、我們每年都要添置的新衣、我們每日的吃食,都是不小的開銷。幾百元錢,當時能替父母解決太多的難事。
我埋怨自己目光短淺,價格越是高越不賣,還想著價格會更高;價格越低越是趕緊出手,擔心價格會更低。
母親看我不高興。走過來勸我,吃一塹長一智。這不怪你,我們都是這樣的。
豬被拉走之後,做飯之前不用再燒開水燙豬食了。省事是省事了,心裡總覺得空落落的。過了大概一個星期吧,母親又買了一個小豬苗。一切又如舊。
過去這麼多年,這件事情依舊是歷歷在目。可是吃了一塹,也沒長一智。類似的錯誤也犯了不少。從1999年以後家裡就沒再養豬了,生豬價格如何,我們不再關心。
前幾天從外地回老家。回娘家時花60多元買了二斤豬肉。父親母親都接連說豬肉價格那麼高,早知道就不讓你買了。我跟他們說就是因為貴我才買的。我知道你們節省,我猜豬肉貴了你們就不捨得吃了。
母親點了一下頭說,是的呀。上次吃豬肉不記得什麼時候了。大概一個多月以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