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鬧心好煩?對95%的寶寶都有效的5s止哭法,親測有效!

2019-05-02     嘟嘟醫生輕鬆孕育

戳關注,你關心的育兒問題這裡都有答案!

從寶寶出生起家裡各種哭聲就沒停過,睡前哭、睡醒哭、餓了哭、飽了也哭,甚至喂奶的時候還在哭!好吧,寶寶還小不會說話,我忍......


可好不容易大一點了,會說話了,以為自己快要熬出頭了,結果一言不合還是哭!


這可咋辦?


家人一聽寶寶哭就讓哄,可是怎麼哄?有時候根本哄不好!當媽的都要被折磨到抑鬱了......


其實想要止住寶寶哭很簡單,首先你要知道寶寶到底為啥哭!


1

寶寶為啥哭


每個年齡段的寶寶哭的原因都不一樣,所以我們要按年齡段不同來分析。


在寶寶不會說話以前,哭是寶寶主要的交流方式,他們通過哭來獲得大人的注意,然後才能順利的獲得他們需要的東西,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睏了累了想睡覺

2.尿布髒了不舒服

3.餓了

4.被外部的聲音或者環境刺激到了

5.腸痙攣、食物過敏

6.疾病或者疼痛

7.需要排氣

8.恐懼或者焦慮(想媽媽了)

9.沒別的就是想哭


具體的哭聲內容辨別可以看下嘟媽此前的科普

寶寶到底在哭什麼?7種秘密信息你GET到了沒?


不過,你還是要學會理解自家孩子的哭聲信號,每個孩子都有獨特的個性,哭聲也是同樣,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等到寶寶再大一些,比如說4個月以後,開始牙牙學語,生理需求如渴了餓了不舒服等會慢慢能夠「說」出來 ,但內心的情緒還得通過哭鬧來表達和宣洩。


2

0-3個月的5S止哭法


嘟媽在上面已經說了一些寶寶哭的原因,那麼寶媽們只需要根據原因來對應解決就好,比如說餓了就喂奶,尿布髒了就換新的等等。只要寶寶的訴求得到了滿足,那麼就會重新歸於平靜。


可是還有很多寶寶總是毫無理由的哭,哄也哄不好,那該怎麼辦呢?


來自Harvey Karp醫生的「5s止哭法」送給你們!


5s止哭法是指:包襁褓(swaddling)、讓寶寶側躺或俯臥(stomach position),發出噓——聲(shushing),輕輕搖晃寶寶(swinging)和讓他吸吮奶嘴(suck)。


1

包裹寶寶法

用布或者毯子包裹寶寶,模擬子宮環境,讓他們覺得安全,從而平靜下來。



(包裹寶寶的方法)


2

側臥法或俯臥法


很多父母在寶寶哭鬧時習慣把寶寶仰抱,這樣卻起不到很好的安撫效果。可以把寶寶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或者把包裹好的寶寶臉朝外抱住,而身體側躺或趴在父母的手臂上。同樣也是模擬子宮環境。





或者可以學習下來自羅伯特•漢密爾頓醫生的「the hold」法:

抱起寶寶,將寶寶的雙手交叉在胸前,然後用你的手包裹住寶寶,記得用虎口托住寶寶的頭,再以45度角斜抱寶寶,輕輕地前後晃動。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寶寶睡著後,要將他們翻到仰臥位,防止嬰兒猝死綜合徵的出現。


點擊了解可怕的嬰兒猝死綜合徵到底什麼?


3

噓聲法


寶寶在媽媽的子宮內會聽到很多不同的聲音,研究表明這些聲音接近於人們平時所發出的「噓」聲,又接近於譬如吹風機和吸塵器等家用電器所發出的噪聲。


如果寶寶在哭,那寶爸寶媽就要用和他們哭聲一樣響的「噓——」聲音量來安撫他們,或者播放一些家用電器噪聲;隨著寶寶安靜下來,家長也要逐漸降低音量。


4

搖晃法


創造一個搖晃的頻率,但是注意晃動的幅度,不能太大,否則會引起「嬰兒綜合症」;也不能太小,會起不到安撫的作用。


比如說你可以把寶寶放在嬰兒車裡搖晃。


如果在前面的方法中寶寶哭鬧已經得到了緩解,那麼就不需要這個方法了,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不過最好使用頻率不要那麼高。


5

吮吸法


使用安撫奶嘴、或者把你的手給寶寶吃,這個方法對95%的寶寶都有用。但是,兩個月以下的寶寶不建議用安撫奶嘴。


這裡有個小秘訣,在寶寶吮吸奶嘴時輕輕地把奶嘴往外拉,每拉一次都會讓寶寶感覺「快要失去這個奶嘴了」,他就會吸得更緊一些,如此反覆寶寶就會昏昏欲睡了。




一般來說,使用5S法的其中一到兩個就可以安撫好寶寶,讓他快速入睡,但也有某些寶寶,需要四個甚至五個方法齊上才有效。


3

千萬不能這麼哄!


一定不要使勁搖晃寶寶!很多長輩或者寶爸寶媽一看到寶寶哭個不停就趕緊抱起來大幅度晃來晃去,或者有時候寶寶怎麼也哄不好,怒向膽邊生,咆哮帝附體,只想瘋狂的搖晃寶寶發泄憤怒......





這是絕對錯誤的!會引發「嬰兒搖晃綜合徵」!因為寶寶的頭部血管非常脆弱,不能容忍這樣大幅度的晃動,會造成血管破裂!


根據美國兒科學會的資料顯示,每年都有超過1000名的寶寶死於「嬰兒搖晃綜合徵」!




4

日夜哭鬧不休要小心腸痙攣!



大約有1/5的嬰兒會出現腸痙攣,最常見於2~4周,到6周表現得最厲害,但到12周時,通常就開始減少,到3個月時,大多數寶寶的腸痙攣都會神奇的消失,只有很少數寶寶會持續到第4或第5個月。


很遺憾的是,醫學上對於這種現象病沒有確切的解釋。


腸痙攣一般表現為:


寶寶非常痛苦,從大哭轉成尖叫,並且這種痛苦會持續3小時,有時更長,偶爾還會夜以繼日的哭鬧。雙膝向上,緊攢拳頭,一般還會更加好動,緊閉或張大眼睛,皺眉,甚至會短時間屏住呼吸。排便次數增加,還會放屁。


醫生通常按照「三個至少」來診斷:


至少哭鬧3小時,至少每周哭鬧3天,至少持續3周。


此時家長應該及時就醫,向醫生詢問應該如何治療!


5

大點的孩子應該這麼哄



從寶寶4個月開始就開始學說話了,能夠逐漸表達自己的訴求,各種生理需求就可以通過語言來進行溝通,不過對於一些處於分離焦慮中寶寶,一看不到媽媽就哭個不停,或者習慣於用大喊大叫來獲得家長注意力的寶寶,單純的語言交流無濟於事,這種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從上面的方法中我們不難發現,其實最終都是要讓寶寶感覺好像又回到媽媽溫暖安全的子宮裡一樣,所以不管寶寶多大,我們的終極目標也還都是——讓寶寶感受到安全感!


一般來說,母乳喂養的寶寶會更粘媽媽,但是在分別的時候,媽媽們一定不要依依不捨,和寶寶上演一場瓊瑤大戲。也不要趁寶寶不注意偷偷溜走,這樣欺騙寶寶的感情,會讓他們再下一次時更為警惕和鬧得更凶!


要建立快速的離別儀式,用寶寶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寶寶自己回來的時間,比如說「太陽公公落山了媽媽就回來啦」,回家時第一時間擁抱親吻寶寶,給寶寶足夠的安撫,並且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媽媽的愛意,這樣對於寶寶以後的成長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而對於習慣大喊大叫的寶寶來說,家長一定要做到及時給予反饋,比如說認真履行自己的諾言,答應過10分鐘就陪寶寶玩那麼就一定要做到!其實寶寶想要的只是來自媽媽爸爸的注意力,只要他們不會覺得自己被忽略了,那麼自然就平靜下來了。


在寶寶情緒失控的時候,家長不要批評寶寶或者嘗試教育他們,這樣只會適得其反,應該耐心安撫,等待寶寶平靜下來,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訴求,最重要的是不要讓寶寶覺得哭鬧能幫他們獲得他們想要的,這樣會養成不好的習慣。


需要注意的是,不論寶寶怎樣哭鬧,做家長的都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和輕柔的語氣,要知道,寶寶其實是很敏感的,他們能夠準確的感受到你現在的心情,如果你表現出不耐煩或者憤怒,是會嚇到寶寶的,從而令他們哭鬧得更凶。


如果你覺得你現在的心情無法平和的與寶寶交流,那麼千萬不要強行與寶寶接觸,可以先將寶寶交給其它的家人,自己出去散一下心,等你心情好了再回來繼續安撫寶寶,你的好心情也會讓寶寶感受到,隨之變得平靜。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參考資料:(滑動查看)

1. Jeanne Segal, Ph.D., and Melinda Smith, M.A.When Your Baby Won』t Stop Crying.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parenting-family/when-your-baby-wont-stop-crying.htm,2018.

2. Krych E H, Johnson R V, Cook W J. Mayo Clinic guide to your baby’s first year. Intercourse[J]. 2012.

3. 謝爾弗. 《美國兒科學會育兒百科》[J].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

4. 麥考夫等. 海蒂育兒大百科(1-3歲)[M]. 南海出版社, 2014.


分享本文,解救被哭鬧逼瘋的媽媽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d8c_2sBmyVoG_1ZuKp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