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效,江蘇有哪些經驗?

2020-03-07     群眾雜誌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江蘇始終堅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挽救生命不惜一切代價。


目前沒有死亡病例,前期治療取得了階段性的積極成效。這些成績來之不易,有哪些經驗可供借鑑?為了防止院內感染,江蘇省採取了哪些預防措施?


記者7日上午採訪了江蘇省新冠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主任醫師黃茂教授。



問:作為江蘇省衛生健康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救治專家組組長,能否談一下江蘇省最新救治情況?


答:至3月6日24時,江蘇省連續17天無新發確診病例。確診631例,出院 601例,目前95%以上的確診病例已經出院,餘下的少數住院病人也積極康復當中。全省救治的患者年紀最大的97歲,最小的患者只有10個月,如今都康復出院了,治癒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特別是重型、危重型病例救治方面,省衛生健康委在人、財、物方面給予了充分的保障,集中了最好的資源。在有效篩查和干預下,江蘇的重型、危重型比例大大減少,目前沒有死亡病例。


問:從目前看,江蘇省治癒率較高,重型、危重型發病率比較低,這主要是因為採取了哪些策略?


答:為了確保高質量的救治,打贏這場抗「疫」戰,全省集中了最優質的醫療資源、最好的專家隊伍、最先進的醫療設備,省、市、醫院業務領導全程跟蹤,現場辦公調度藥品、設備等資源,形成救治資源集聚優勢,可謂是全力以赴、眾志成城。我們也總結出一些「江蘇模式」:


一是在治療救治方面,實行「分片分區」管理。集中全省呼吸、重症、感染、院感、中醫等專業83名專家力量,組建省級專家組。全省分成5個小組負責5大片區,實行分級負責,責任落實到人。省級專家312人次巡診會診病人812人次,市級專家1667人次巡診會診病人3648人次,進一步提高醫療救治質量。我記得徐州有一位67歲女患者,病情多次出現反覆,治療起來非常棘手,當地醫生報告我們後,我們仔細分析了這名患者前48小時的用藥情況、輸液量及尿出量、供氧量等數據,從中尋找蛛絲馬跡,終於發現病因所在,及時修改了治療方案,現在這名患者已經康復出院。


二是注重加強多學科協作,例如對病例全程開展心理干預治療,加強康復指導、營養支持,嚴密出院病例隨訪複診等。


三是注重中西醫結合,發揮中醫藥獨特作用。制定了新冠肺炎中醫診療方案,組建中醫會診專家隊伍,開展中西醫聯合救治,積極發揮中醫藥抗疫作用。



問:您覺得最關鍵的措施有哪些?


答:關鍵還是一個「早」字,也就是堅持關口前移,搶占「早診早治」的先機。


首先是確診病例早發現。組織制定了預檢分診規範流程,所有二級以上醫院預檢分診點均配備1名以上呼吸科或感染科高年資醫師。在醫療機構設置發熱門診541個,並通過媒體向社會公布發熱門診信息。1月20日以來,江蘇省發熱門診累計就診人次數480917人次,發熱門診累計留觀人次數56968人次。對疑似留觀病人第一時間開展核酸檢測,做到應檢盡檢快檢。


二是病情變化早預警。率先建立輕型轉重型預測模型,匯聚全省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臨床數據信息,對全省新冠肺炎病例病情變化進行預警,有效提高了輕型轉重型病例預判能力,為救治贏得了寶貴時間。


三是重點人群早干預。重點關注老年、孕產婦、兒童、合併其他基礎病和肥胖病例等重點人群。各定點收治醫院每天對普通型病例監測兩次以上血氧飽和度,及早發現有轉為重型傾向的病例,及早採取干預措施,有效防止普通型、輕型轉為重型、危重型。


四是重症醫學早介入。充分發揮重症醫學在生命支持上的技術優勢,把重症醫學技術力量充實到省市級專家組和隔離病區一線。在江蘇省專家組中,有超過四分之一的專家是重症醫學專業專家,在隔離病區一線,每一位患者都有一名ICU主治醫師以上的技術骨幹負責救治。


問:新冠肺炎與非典、禽流感雖然同屬於呼吸道傳染病,但在診斷、治療上有哪些異同?


答:新冠肺炎不同於當年的非典,也不同於流感、禽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又有一些共同特點。例如新冠肺炎病例發燒溫度不是很高,但往往病情變化快,一個細微的生化指標的改變,背後往往就藏著隱患。


為此我們制定了血氧飽和度、乳酸、呼吸頻率等病例監測的相關敏感指標,利用省醫療服務綜合監管系統,加強病例每日研判分析,重點關注老年、孕產婦、兒童、合併其他基礎病和肥胖病例等重點人群,實施精細化管理。



問:請您介紹一下,為了防止院內感染,江蘇省採取了哪些預防措施?


答:江蘇省主要採取了以下五個方面的預防措施:


一是從嚴制定院感防控標準。在國家有關規範的基礎上,結合江蘇實際,制定江蘇省新冠肺炎醫療廢物收集貯存運輸處置技術指南、加強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建設管理等6項制度,完善醫用外科口罩佩戴流程等17個操作流程,讓所有醫務人員全面便捷獲取和掌握防治知識和防護技能。


二是從嚴組織醫護人員培訓。先後就新冠肺炎救治相關消毒隔離和個人防護等方面組織6次全省視頻培訓。分層分級對醫務人員進行培訓、演練和考核全覆蓋,確保人人過關,提高防範意識和防治能力。


三是從嚴執行院感防控制度。嚴格執行一、二、三級標準防護,規範消毒、隔離和防護工作,實行醫療區和非醫療區分隔管理,加強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留觀病室等重點區域、重點環節管控,做好新冠肺炎醫療廢物的收集、貯存、運輸、處置。


四是從嚴開展院感風險摸排。醫療機構每日排查就診病人、住院患者和本院職工,深挖流行病學史,儘可能篩查輕型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疫情防控期間合理安排住院和擇期手術,所有手術患者全部進行核酸檢測。暫停傳播風險較高的口腔診療、集體健康體檢等服務,降低院內感染風險。


五是從嚴加強院感督導檢查。組織專家定期開展院感防控督導,覆蓋全省13個設區市,及時通報發現問題,層層落實監管責任,做到重點部位防控無死角,風險點防範全到位。探索建立院感防控工作約談制度,樹立底線意識,壓實崗位責任。


問: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鬥中,江蘇省信息技術手段發揮了哪些關鍵作用?


答:江蘇省建設新冠肺炎病例遠程診療專家系統,建立了遠程會診制度。成立省遠程會診中心,根據需要每日開展遠程會診,指導全省面上救治工作。我們還利用這個系統對武漢、黃石進行了遠程會診支持。截至3月5日,已開展遠程會診271例次,近期連線湖北開展遠程會診20多例次。


我們還通過「江蘇健康通」APP,統一為全省居民提供網際網路發熱門診諮詢、發熱門診導航、來蘇人員健康狀況申報、疫情防控知識等綜合性服務。


此外,利用網際網路+救治管理,有效緩解了醫院接診壓力,減少醫院人群集聚,降低交叉感染風險,大大減輕了基層負擔,提高了數據上報準確性。


來源:交匯點,交匯點記者 仲崇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cxDtnABjYh_GJGVxe0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