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胡愛鮮,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永濟作協會員。
靜靜的「心」河
鄭重聲明!謝謝老師們對武漢抗擊疫情的大愛無私!!!我是來做事的,哪裡有事需要做我就直接衝上前去,其它全部不理會,我就直接表述自己目標的精準唯一性——做事!
——李某某
我要做事!我要做事!!我要做事!!!
——張某某
……
連續跟帖,激情昂揚!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整個社會靜了下來,卻好像讓這個行業重新沸騰了!
看報道,肺炎患者比昨天又增加了1968例,將近破萬了。疫情嚴重啊!
最熱鬧的是這個武漢心理微信救援群。群主姓成,大家稱她為成仁大姐。她是一名湖北籍的醫生兼心理諮詢師,同時是一個高溫隔離者。成仁大姐在住院隔離期間,建了這個心理救援群。她穿著隔離服的視頻隔段時間就上傳一次,還不時用語音實時報道小護士打針,醫生查房,還有她的檢測結果報告等信息。群員隊伍不斷壯大,很快就達上限——500人。
不得不承認,心理諮詢人,此刻很亢奮。晚上零點還有人在分享武漢疫情信息;大早上五點就有新人報道。群員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心理諮詢師,非常時期,激情踴躍。汶川大地震時,曾流傳一句話:防火,防盜,防諮詢師。此刻這群心理諮詢師的亢奮是否與當日相同?
國家有難,群雄競起。
這個群,除了成仁大姐,最活躍的是副群主,她是北京某心理所的負責人,大家叫她「子在」。子在是這個群最忙的人,除了在大群中分組指定各組組長,還到分組後組建的小群中吆喝,美其名曰督導。各分群組長也謹守職責,提醒大家修改備註,領取崗位。我在三組,領取了一個諮詢師的崗位。(有點心虛。因為大群規定五年以上才能領取心理諮詢師崗位,我的資格不到三年,姑且濫竽充數。)不太想做聯絡員與分診師,離督導有點遠。
其他群友也都自稱有心理學證書。一時間,自報家門稱好漢不少,一溜看下去,不少是某基層心理團隊負責人,名字後邊,往往跟一溜頭銜;更多自稱新人,剛學心理學不久。也是這些新人,在群里請纓更多,語言慷慨,一個比一個更有決心。
我靜靜地潛在群里,看各種消息紛至沓來。這群人,如打了雞血一般,激奮地讓人擔心。
「咱們是一個整體,不要過度宣傳個人,這不是兒戲。」一個姓席的諮詢師提出質疑。也是,這夥人發自己頭銜或機構的頻率太高了。這其實也符合常理,互不相識,資質與頭銜就是名片。我細數了一下,群友的名片,名頭響亮的並不多,但每一個名字後邊,都跟著一長溜的培訓資歷。心理諮詢師是燒錢的行業,跟的培訓越多,證明錢花得越多。席姓諮詢師的吆喝連發三遍,但很快就淹沒在各個任務安排及請願的疊加消息中了。
「走過路過,不要錯過。歡迎加入六組,一起為武漢加油哦!」這個吆喝,類似路邊攤的廣告詞。不過,這個叫「陌上」的諮詢師,積極非常。各種帶有鼓舞的宣傳信息,幾乎刷屏。看頭像,是一個帥氣的年輕小伙子。
加入這個群已經好幾天了。靜靜地刷屏,靜靜地圍觀,發現很多有趣的現象。通過我的觀察,大致把群友分為這麼幾類。
一類,在社會上有一些名望,也想真正做點事。包括成仁大姐在內一些貨真價實的領頭人。他們說最多的是,不要急,一定遵循諮詢倫理,寧可不救人,千萬不能害人;
一類,想趁機提升個人知名度。子在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她把自己的機構LOGO設計成海報一發再發,鬧鬧嚷嚷地把自己的公眾號反覆推薦;
一類,是新人。熱情高漲,想趁機練練手,逮著人就想聊幾句,就差搶了。也是這群新人,很多時候表示出極大的跟從性。那些激情昂揚請願跟帖的,大多出自於他們;
一類,不出聲,如我。靜靜地圍觀,想趁機拾一點乾貨充實大腦。一邊也在準備,或許會有用武之地。
……
可是,群主成仁大姐並不慌,邀請一位叫普慧的資深心理老師做講座。普慧老師的聲音很動聽,單聽她的聲音,你根本無法想像,她已年近七旬,仍然奔勞在救援第一線。她參加過汶川地震救援,涼山森林大火救援……普慧老師說最多的一句話——「不能亂,不能慌,不能一窩蜂!」成仁大姐大早上又在群里發倫理守則(諮詢師工作必須遵守的行為規則)。我暗想,現在的武漢,疫情已經急迫,現在談諮詢倫理、緊急培訓,來得及嗎?
副群主子在在奮力疾呼:「把製作的宣傳內容發朋友圈,每個人!」然後及時跟上一溜長長的截屏……好熱鬧!
初六,內訌。
無論什麼樣的活動,爭當領導的人總是有的。
子在在自己的名字後備註了一個小橫線——總指揮。在群里發了一大通語音。介紹生平——曾經班長,學生會會長,學習心理學的優秀人士,參加留守兒童援助……音頻最後,跟上她的工作設想——準備選定八十一個職位在這次心理援助中。同時一再強調工作經歷豐富,做事嚴謹,軍事化管理等等。我想起了小時候競選班長的事。疫情時期,子在是主動性很強的人,明顯的在爭取支持率。不過,我也疑惑。子在說,有人把普慧老師的講座錄音發到其他群,所以需要對群員嚴加「管理」。這樣的格局,能堪大用嗎?
在這個當口,不主動就不能當領導,但以一己之力,有些難哦。何況她有非常明顯的自推傾向。在一群心理諮詢師面前,當「我」字出現頻率高的時候,一定會遭罵的。我想起曾經看過的一本書《危機領導力》。在此刻,想用一個人力量指揮一群互不相識水平參差的人,有可能嗎?得靠共同的目標和團隊的力量吧!我有點擔心。
果不其然。一大早,成仁大姐就在群中強調普慧老師的名字,強調把普慧老師發的資料和講話好好學習,也可以轉發到其他群讓諮詢師們一起學習。心理諮詢師就是這樣,她不說不要你,只說我們要聽從和服從另一個人。打心眼佩服群主的沉穩。聽她反覆強調,我們即使不救人,也不能害人,不能造成如汶川地震一樣的局面:防火、防盜、防諮詢師。
一個網名王平的諮詢師,也在提建議,強調培訓和規範管理,她是一個有正義感的人。規範與倫理,在任何時候強調,都不為過。我的好感沒有撐過一頓飯功夫,一個領銜紀檢組長的田姓諮詢師,發了個截屏,把王平諮詢師清理出去了,說是子在的安排。子在說王平向她借十萬塊錢,真是大逆轉!網絡的背後,到底有什麼無法預知的東西呢?
沒有忍住,問田姓諮詢師。他說這是子在的要求,為了保證群里的純潔性。我有些愕然,追問「純潔」對他意味著什麼?田姓諮詢師一時無言,過了一會,說與王平諮詢師溝通了,是微信號碼被盜,並說,她不會來了。
群里吆喝要清理人了。看起來,「純潔」的群規要被執行了,我感到荒謬。面對虛擬世界的一群人,你根據什麼要求純潔?聽話嗎?子在老師又出來說話了,強調要上傳諮詢證照片,說不上傳的11點半就要被清理出群。後邊有很多人跟帖表示贊同。
好亂啊!
清查工作繼續進行。凡是沒有修改群備註的,一律清理。我一驚,在大群我還沒有修改備註,趕忙修改。修改完,11點30分。
下午三點,是我根據要求申報的諮詢值班時間。有好幾個人加我微信,稱分診師和聯絡員。說有來訪者了,讓我立刻開展工作。這麼快就要開始工作?我有些驚愕。等待的時間很漫長,一個多小時後,聯絡員終於給我、聯絡員、來訪者建了一個小群,說這是子在的安排。我雖然諮詢時間不長,卻知道,這不符合來訪者的安全要求,基本上不會有什麼結果。果然,我在三人小群中發了很多條信息,使用各種諮詢技巧——建立關係、宣稱保密原則、共情猜測……換來兩個字「稍等」,然後就沒有了消息。
第二天下午,我所在的三群總結經驗,讓大家彙報昨天的工作。聯絡員通知我也要分享,我發表了我的看法:
「我們的聯絡員和分診師特別負責和有愛心:剛開始,大家都愛心滿滿。後邊如果來訪者多的話,我們的職責是否需要界限明確?聯絡員負責什麼?分診師負責什麼?諮詢師和來訪者如何具體工作?需要我們考慮一個具體的流程。是簡化,而不是複雜。而且,用微信建小群的形式,我感覺不符合來訪者的安全需要,也不符合諮詢倫理。希望明察!」
我的發言沒有人回應。
不過,大群里的鬥爭有些白熱化。子在在群里發號施令,讓紀檢組長田姓諮詢師刪除沒有改暱稱的人,(暱稱需要標註真實地名人名及資格證名)。成仁大姐提示大家不要把證書信息發給陌生人,否則造成的後果自負。子在如沒有看見一般。田姓諮詢師繼續聽從子在的號令,在群里狂刪一通。很快,五百人的大群剩下四百多。戰爭還沒有打響,就一地狼藉。此刻的群如剛打過仗的戰場,一片殘破。成仁大姐無奈說,群里好亂,等明天新到任的秘書長發號施令吧。
小組群里,很熱鬧。一個被刪除的諮詢師央求組長:我在大群沒有改暱稱,被刪除了。都怪我沒有認真執行,你把我重新拉進大群好不好?我有點悲哀,這伙考過諮詢師證的人,怎麼了?公益的志願者活動,沒有任何名利,如此卑躬屈膝,為什麼?
今日初七。往年今天,是春節後上班的日子。武漢的群,安靜地有點不正常。成仁大姐,在群里提醒大家不要把證件上傳,防止引發信息外泄會造成安全隱患。兩個主要人物,在關鍵時刻起了內訌。
如果我是成仁大姐,群里有願意往上沖的人就讓她沖唄。群主這樣的領導,有實質意義嗎?當然,工作細節可以私下溝通,不必你打槍我揮棒的。都是奔著想貢獻一份力量為災區,至於嗎?
給成仁大姐發一條信息:
「成大姐,子在熱情挺高,可以讓她干,雖然她有些趁機宣揚的意思。」
成仁大姐說:「我建的群,我得負責。這裡有好多都是我的同事朋友,我不能讓大家失去信心。諮詢師幹活,不能只憑熱情。危機干預不同於心理諮詢,汶川地震的失誤,不能重演。發機構照片的事,會涉及法律糾紛,弄不好會有網貸,經濟會蒙受損失的。」
自戀性遇到了執拗者了。子在以「我」開頭講話,強調個人力量發號施令,很明顯的自戀;成仁大姐不聽勸告,多少有點執拗,這戲還能往下唱嗎?
……
有好幾天,我顧不上看群里的消息。疫情發生後,全國的心理諮詢行業都行動起來。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都有自己的危機干預熱線;「幸福公益、希望熱線、壹心理平台……」各公眾號紛紛推出公益培訓課程,講課的全都是大咖,每天培訓的時常超過八小時。疫情嚴重時,一群心理學人開始拚命學習。
正月十三,密集的培訓告一段落。我能夠到武漢群里翻看消息。大群里,子在已經退群。成仁大姐繼續號召大家靜下心來學習,並一再強調,心理諮詢師不能僅憑一腔熱血做干預。做心理諮詢,怎麼樣才能既保護來訪者也保護到自己?紮實的基礎知識,認真負責任的態度,實踐能力的提升,哪個都不能少。而且,危機干預不同心理諮詢。成仁大姐說,她不是怕自己受傷,而是怕自己的自大無知傷害了來訪者……救不了人但千萬別再傷害人。再往後翻,是很多群友分享的聽課連結,有十幾個門派之多。群里少了請戰聲,代替為「大家聽課啦!」「這個課不錯!」……
我看見一條重複的信息:「靜靜的,咱們的群成為一個學習分享群。溫暖,進步,正能量!」是啊,靜心沉澱,潛心學習,是心理人的必經之路。心理諮詢真不是僅憑熱情就能做事,汶川地震就是前車之鑑。幫不了人的諮詢師,不要和火與盜一樣成為災區人最大的防範。
子在不在大群,卻還在小組群里。她依然在發號施令,依然要求大家把宣傳做到位,依然激情澎湃。她不時把自己的公眾號發出來,上面報道她不多的工作經歷。不過,小組群里的人,有明顯的敷衍痕跡。迅速成長的心理人,都在擦亮自己的眼睛。
今天,看見成仁大姐發出幾條消息:
各位老師:感恩大家!這些天我所做的一切,希望我們每一個心理人知道,心理危機干預的原則和目標是什麼。什麼樣的心理諮詢師可以做危機干預,什麼樣的心理諮詢師不可以做危機干預。不是某人說自己是心理諮詢師或者學過心理諮詢就讓他做危機干預,那樣可能會給當事人帶來二度傷害。作為心理人,我們能做什麼,為什麼做,很重要!
給我們上課的普慧老師,是中國心理學會危機干預工作委員付秘書長,我是中國心理學會援助疫區「安心行動」武漢副隊長,現在將我們群改成「安心計劃志願者聯盟」。
群名改了, 「安心」 ,真好!作為心理諮詢師,先安自己的心,自己的心安定了,才能夠安別人的心。群里,靜悄悄的。過了很久,一個群友發來一條信息:
我有五年的諮詢經歷。在此次學習中,我知道危機干預和普通諮詢的不同。在危機干預中,我們首先要保證來訪者的安全,不給來訪者造成二次困擾。我願發揮我的專業技能,做一名心理援助人。如果需要,我在!
我也在!
我也在!
……
我沒有太久的諮詢經歷,但我也願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如果需要,我也在!我也打出一行信息。
我的眼睛有些發潮。安靜的群,安靜的一溜「我也在」,蜿蜿蜒蜒,串成一條河,一條屬於心理人自己的河。靜靜地流淌,從容地前行。在前進的路上,也許會遇到礁石,也許還會起波瀾。不要緊,因為有一顆助人的心,在這條路上,我們會逐漸成熟。
責任編輯 張輝
總 策 劃:周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