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二野大軍逼近重慶,解放了這個蔣介石最看重的西南重鎮。
一天晚上,劉伯承給王近山打電話,問:「34師師長尤太忠在哪裡?」
當時,王近山是第三兵團副司令,也是尤太忠的領導,說:「尤太忠在街上。」
劉伯承還有點不相信,因為當時正在下大雨,沒事上街幹什麼?王近山接著解釋說:「因為他的部隊都在街上,他肯定也在街上。」
旁邊的杜義德將軍也說:「只要有一個士兵在街上淋雨,他就會跟著一起淋雨。」
劉伯承讓王近山派人去找,果然,尤太忠正在街上,跟士兵們在一起淋雨,毫不在意。
這就是尤太忠,平生最講義氣,即使是對一個普通戰士,也是稱兄道弟,同甘共苦。
尤太忠出身貧寒,沒上過學,但記憶力非常好,不光是過目不忘,連過耳都不忘,上級的任何命令,他只要聽一遍,就能一字不變地複述出來,絕無差錯。
很多人對他這個能力非常佩服,問他有什麼秘訣,尤太忠淡然一笑,說:「有什麼秘訣?別人是用筆記,我是用心記。打仗可不是兒戲,記錯了一個字,就有可能多死幾個戰士,都是爹生娘養的,我敢不用心記嗎?」
對普遍戰士如此,對自己的領導,尤太忠同樣義薄雲天。
建國後,王近山因生活問題被撤職,下放到農場勞動,當年的很多部下都避之唯恐不及,但尤太忠卻始終對王近山非常敬重,聽說他到了南京,還親自跑去火車站迎接,讓王近山大為感動。
曾經有報社記者想寫王近山的故事,找了很多人,都是能躲就躲,但尤太忠聽說後,主動邀請記者到家裡,一談就是幾個小時。
大家都知道許世友是唯一一位土葬的將軍,但是你知道他的棺材是誰做的嗎?就是尤太忠。
當時,許世友土葬雖然已經得到了中央的批准,但畢竟還是有點敏感,所以很少有人敢出面。尤太忠聽說後,特地從廣西買了兩棵百年楠木,運作南京,給許世友做棺材。
尤太忠晚年時,收藏了一對鎮紙,每天都放在書桌上,鎮紙上刻著一副對聯,上聯:品在竹之間,下聯:格在梅以上。
這副對聯,正是尤太忠將軍的真實寫照。
最後,再說一個有點沉重的故事。
1959年,尤太忠回老家看望母親。請注意這個時間,正是浮誇風影響嚴重的時候,給老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很多人都吃不上飯,面黃肌瘦。
尤太忠趕到家裡的時候,看到大哥正要帶著一家人出去,尤太忠問大哥出去幹什麼,大哥說:「如果你再不回來,我們就要出去要飯吃了。」
尤太忠望著骨瘦如柴的老母親,當場淚奔!
尤太忠趕緊把帶來的食物分給大家,還把所有的錢都掏出來,給家裡留一些,剩下的都分給了親戚們。
到這裡還沒完,接下來的故事,讓人更加無語。
尤太忠回來的消息,傳到了縣裡,縣長趕緊派人去請他,到縣裡做客。尤太忠正想找縣長,說說村裡的情況,但是到了縣裡後,見在座的個個都肥頭大耳,尤太忠突然悲憤莫名,一句話都沒說,憤而離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_uEzngB9wjdwRpv37V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