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遮百丑,一矮毀所有」
現代社會對於「身高」有種蜜汁迷戀,個子高的人在很多方面都有多多少少的優勢。於是現在的爸媽,都很關注自己孩子的身高,生怕「低人一等」。
可越是著急,就越容易出問題。很多爸媽對於孩子長高都有或多或少的誤解,甚至還因此踩過雷掉過坑。
今天,就讓Vivi媽來給爸媽們掃雷!
每個人的身高,70%~80%來自於雙方父母的遺傳基因,這是非外力所能改變的。而還有20%~30%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來彌補的。
如果雙方父母身高都不高,孩子不高那也是很正常的,家長們不必過分憂心,畢竟,基因在那橫著呢。
但也有其他情況:
1、有些孩子發育較晚
這類孩子小時候可能不是很高,但到了青春期身高會快速增長。查看孩子從小的生長曲線,也是在正常範圍的。
如果家長不放心,可帶孩子做一個X光檢查測一下骨齡,如果骨齡跟同齡孩子相接近,就不必擔心。
2、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小心
如果孩子從小身高就落後他人且在2歲以後身高增長緩慢;
生長曲線出現:
1、低於3%;
2、大幅波動,甚至跨越一條百分位線;
3、生長曲線為平直的;
就可能是因疾病引起,家長們就要及時帶孩子就醫確診。
ps:生長曲線,在寶寶出生後都要繪製,一般社區發的健康手冊中有,媽媽也可以在網上下載可以繪製生長曲線的APP,更方便記錄。
很多爸媽輕信了各類商家的所謂「長高秘方」,在沒有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就盲目給孩子吃各類的增高產品、藥品等。
然而,市面上的各類增高產品,大概分為幾類:一類是含有鈣的增高產品;一類是激素類產品;一類是胺基酸補充劑;還有一類則是所謂的祖傳偏方。
這些產品對於孩子的身高並沒有多大的幫助,還可能導致孩子性早熟,營養攝入失衡等。
很多增高藥中會添加性激素,這類增高藥在短期是可以讓孩子長高,但同時也加速了骨骺(hóu)的閉合。一旦骨骺閉合,就基本不會再長高了。
如果孩子長不高,很可能是因遺傳、營養不良、性早熟、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需要經過醫生詳細診斷後再進行相應的治療。
Ps:很多家長覺得想要長高就得補鈣,但盲目補鈣也是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在不缺鈣的情況下過分補鈣,不但不能長高,還可能會造成便秘,影響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甚至使腎臟等器官發生鈣沉積,從而產生結石。
1、把握身高快速增長的兩個時期
每個人都有兩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一個是出生後的六個月,一個是青春期的兩年。
就算身高有70%~80%是由基因決定的,但是還有20%~30%的後天發揮空間,所以把握好時機很重要。
2、使用正確的增高方法
首先要讓孩子吃好睡好:飲食要做到均衡、多樣化,但都不可過量;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因為生長激素在夜晚22點至第二天凌晨5點達到分泌的高峰期,此時段入眠對生長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其次要有適量的運動,適量的運動能夠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一般運動後半小時就能讓激素分泌達到高峰值。
可選擇游泳、跑步、騎車、打羽毛球、健美操等,每日運動30~60分鐘。
(但運動一定不能過量,過分的運動只會影響孩子的生長,還可能造成孩子疲勞性骨折、月經失調、疲勞過度、消化功能紊亂等問題。)
還可以適量的曬曬太陽,能夠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更好的促進鈣質的吸收。曬太陽可選擇清晨,每次十幾分鐘到半個小時不等,但切忌長時間照曬,特別是10~16點的太陽,以免曬傷。
對於孩子的身高,家長們需要重視但也不能過分在意,更不能盲目的相信市面上的廣告、產品等。
如果孩子出現異常情況,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根據醫生的專業判斷進行相應的治療。
關注Vivi媽科學育兒,獲取更多孕期、產後及育兒知識。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記得點贊或分享給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