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億打水漂後,孫正義留下一個教訓:不是所有公司都叫阿里巴巴

2020-06-30     電商報

原標題:70億打水漂後,孫正義留下一個教訓:不是所有公司都叫阿里巴巴

孫正義渡劫

時代的灰落到每一個普通人身上,是一座大山,如今,時代的灰也飄到了企業家身上。

近日,德國支付巨頭Wircard因財務造假而宣布申請破產。在6月17日,該公司的市值還是128.5億歐元,摺合為人民幣約1000億元,轉瞬間,千億市值灰飛煙滅。孫正義在今年4月份投資的9億歐元(約71億人民幣)也打了水漂。

這已經是孫正義今年的第3家公司破產了!

今年2月10日,美國電商平台Brandless正式宣布倒閉,它成為了軟銀願景基金成立以來的第一個死亡項目。兩年前,孫正義為Brandless投資了2.4億美元,但隨著倒閉聲明的發出,這筆投資也付之東流。

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軟銀願景基金是什麼,這裡簡單解釋一下。

軟銀願景基金髮起於2016年,在2017年正式成立,它是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權科技投資基金,每一期的資金規模約為千億美元。

願景基金的投資策略是給予被投公司高估值然後進行過度投資,截至目前,它一共投資了ARM、Uber、滴滴出行、今日頭條、WeWork等88家公司,總價值696億美元。

軟銀願景基金投資的公司

禍不單行,3月底,美國明星創業公司OneWeb官方宣布破產保護,並解僱了85%左右的員工。在OneWeb的身上,也流著軟銀的資金血液,累計約20億美元。

這家創立於2012年的衛星服務運營商,原本是馬斯克SpaceX最強勁的對手,曾被孫正義公開評論為「一家非常激動人心的公司」,卻被無情地絆倒在了融資路上。

投資項目的接連翻車之後,軟銀凍結了願景II期基金,暫時不進行新的投資,勒緊了褲腰帶過日子。

不是所有公司都叫阿里巴巴

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電商平台,阿里也是軟銀迄今為止最成功的投資之一,是「皇冠上的鑽石」般的存在。

據說,孫正義當初決定投阿里時,只花了6分鐘,就是這6分鐘,讓孫正義成為了網際網路投資界的一個神話。

當時馬雲手上握著來自高盛的500萬美元融資,並不缺錢。孫正義卻表現得十分積極,甚至揚言要把阿里巴巴培養成世界上第二個雅虎。

2000年,孫正義給僅成立一年的阿里巴巴投資了2000萬美元,4年後,孫正義再度投資阿里6000萬美元。2014年,阿里在紐交所上市時,軟銀所持有的阿里股份價值大約翻了2900倍,賺得盆滿缽滿。甚至有機構認為,阿里巴巴的投資獲利,占據孫正義整個投資生涯盈利的80%。

阿里巴巴不是世界上第二個雅虎,它超越了雅虎!

我們再來看看被稱為歐洲支付寶的Wirecard,從線上賭場和色情網站支付業務起家,2006年收購一家銀行後,開始主攻支付業務。2018年Wirecard的營收超過20億歐元,市值一度超過了德意志銀行達到246億歐元。

突如其來的財務造假醜聞使其從神壇跌落,留給孫正義的只有一地雞毛。

而有著「美版拼多多」之稱的電商平台Brandless,也讓孫正義鎩羽而歸。

Brandless原本致力於打造一個物美價廉的電商平台,所有商品只賣3美元,涵蓋了大部分快消種類,相當於美國線上版的義烏小商品超市。Brandless一上線就收穫了大批粉絲,但其弊端也很快暴露了出來,物流成本過高,導致運費甚至高於商品價格,與原本的低價理念背道而馳。

不到2年,Brandless就永久關閉了網站;同一時間段,拼多多卻迅猛發展,成為了國內電商的第三極。

投資阿里時,孫正義懷著要再造一個雅虎的心情,結果創造了比雅虎更大的成功。不難猜測,在阿里之後,孫正義投資了這麼多公司,其中不乏有行業獨角獸,也有支付公司和電商平台,說不想造出第二個阿里,肯定是假的。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不是所有公司都能複製阿里巴巴的成功,光投一個阿里,就已經花光了孫正義所有的運氣。

阿里巴巴的輝煌難以複製

人生就是這樣起起落落。

當馬雲已經功成身退,在慈善界如魚得水時,孫正義還在商海中浮浮沉沉,近年來的投資失敗導致軟銀2019年就虧損了13650億日元,摺合人民幣901億元。

巨額的虧損之下,孫正義準備出售手中的資產來渡過難關。

2019年6月,軟銀出售了2.8%的阿里股份,套現111億美元。

2020年4月,軟銀又宣布準備出售價值約140億美元阿里股份,值得一提的是,賣完之後,軟銀還有阿里23.2%的股份!

時移世易,軟銀和阿里,早已不是最初投資者與被投資者的關係了,阿里現在已經變成了軟銀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大金庫。

軟銀是何其有幸!

孫正義要想再創輝煌,已是十分不易。要知道,投資是一回事,經營一家企業又是另外一回事。

馬雲曾經直言不諱,孫正義在董事會上給阿里提出的經營建議非常不靠譜:「我可以很負責地講,如果阿里團隊聽了30%以上的孫正義在產業、運營方面的發言,這個公司早死了。很多建議是愚蠢,會投資的人不會做企業。」

當初阿里在接受軟銀的投資時,就提出要求,孫正義要放棄阿里的決策權和經營權。

一個留守兒童考上大學,主要功勞不是父母每個月寄的生活費,而是自己的刻苦努力。

阿里從一家創業公司,發展到今天5786億美元市值的龐然大物,都是靠自己一步一步打拚出來的。假如沒有阿里自己的苦心經營,即使軟銀投得再多,也是白搭。同樣的,即使沒有軟銀,也會有別的投資方。

所以,孫正義想再複製阿里的輝煌,靠砸錢,那是白日做夢。

就拿軟銀去年最失敗的投資案例——WeWork來說,做企業共享辦公室,共享經濟雖火爆,風險也大,這樣的商業模式由於重資產投資過多,利潤率過低,不光成本難以收回,虧損還在隨著擴張不斷擴大。

說到底,就算有錢投資,沒有好苗子,沒有長久的盈利模式,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過去人們常說,千里馬常有,但伯樂不常有。

放在投資界,則完全相反,只要有好的商業模式,投資方一抓一大把,問題是,伯樂常有,千里馬卻不常有!

作者:老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2NvBHMBiuFnsJQVRO5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