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關係的最大問題是同住?別把矛盾推給別人,真正的問題在這

2020-02-17     S的魔鏡

點開微信的未讀消息,是好友發來的語音留言。

一口氣聽完,都是控訴婆婆的......

婆媳問題,自古難解。所以,婚後是不是要和婆婆生活在一起,便是個需要慎重思考的問題,究其根本還是要取決於家庭關係的和諧程度。

好友的婆家是普普通通的雙職工家庭,家庭不算富裕,但也是小康。這次好友對婆婆不滿主要是因為孩子,好友在前兩個月剛生了孩子,在生產完出院後婆婆便和她們夫妻住到了一起,方便照料孩子。

原本好友是很感激婆婆能來照顧她們母子的,但是卻沒想到真正在一起生活之後婆婆卻端起了婆婆架子,對好友很是挑剔,而且在孩子的教養問題上也一點都不肯讓步,在好友家一副女主人的姿態,要求好友事事都聽她的。

這次是因為好友的孩子身上起了很多濕疹,而且久不見好,好友便帶孩子去看了醫生,結果醫生一看孩子捂得這麼嚴實說捂得這麼熱怎麼可能不起濕疹,令好友也很無奈。

自打孩子出生好友就一直和婆婆說孩子不能捂得太熱,婆婆卻怎麼也聽不進去,並且堅持說穿少了怕孩子著涼,好友看著自己孩子身上一身的濕疹又氣又急,可一想畢竟是一家人又不好和婆婆弄得太僵,也只好儘量在言語上能忍則忍不去頂撞婆婆,但好友的婆婆卻總會擅自就給孩子增添衣物,好友給孩子脫掉,好友的婆婆又會再給孩子穿上。

好友婆婆的這種態度和做法讓好友覺得十分生氣卻又無處宣洩。

聽著好友語音消息中充滿無奈的抱怨,我不知道她現在的心情有沒有好轉,但我確定的是,她和婆婆長此以往下去,以好友好強的性格來看一定會激化更大的矛盾,她忍得了一時,卻忍不了一輩子。

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人只有在結了婚以後,走入柴米油鹽醬醋茶的瑣碎日子,才能深切體會到婚姻不是簡簡單單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後,這種體會會更加深刻。婆媳問題的根本其實是觀念和立場的衝突,俗話說:三歲一代溝。

兩個人之間年齡相差的越大,思想觀念上的差異往往也越明顯。何況是兩代人。再加上一山不容二虎,對於一個家庭而言,是不可能兼容兩個女主人的,婆婆一旦不懂得退位,婆媳矛盾便難免層出不窮。

相比好友的婆婆,同事的婆婆卻是個我們都一致認為的聰明好婆婆。同事和她老公是由家裡人介紹認識的,介紹的時候同事爸媽和男方父母也都相互認識,後來同事和她老公交往,兩家父母也都支持。交往了半年,兩個人便很順利的結婚了。

婚後同事一直和婆婆同住,卻毫無矛盾,現在的年輕人都喜歡在網上買東西,同事也不例外,同事婆婆覺得同事太愛買東西略有不滿,卻從來不會在同事面前表露出來,更未曾當面指責過同事,而是和同事老公建議是不是可以讓同事少買些不必要的東西。

同事老公也明事理,便和同事說以後再買東西背著點自己母親,後來同事再買東西就經常寄到公司不再是直接寄到家裡了。同事婆婆平時對於小兩口的事情也幾乎都不過問,更不會強加干涉,最多也就是提提建議,同事和她老公吵架,同事婆婆也從來都是向著同事勸和的。

所以同事每次和我們聊到自己的婆婆,都滿是誇讚之詞,直說自己實在是太幸運,遇到這樣的好婆婆。

但和同事深聊之後其實不難看出,同事的婆婆和同事的關係融洽,並非是因為感情深厚親如母女,而反倒是因為雙方都清楚地知道各自所處的位置和立場,尤其是同事的婆婆把分寸感和界限感拿捏的很好,不逾越。

正所謂距離產生美,這種良好的界限感,反倒讓雙方相處起來更舒服自在,再加上同事老公也很明事理,在中間起到了很好的潤滑作用,從而也避免了很多矛盾。

而我自己則是因為婚前就和婆婆相處過,這期間彼此也有相互了解過,知道和婆婆觀念差異較大,所以婚前我和老公便已達成共識,婚後不會和公公婆婆同住。在有了一定存款之後能夠請得起月嫂阿姨的情況下我們才會計劃要孩子,儘量避免麻煩雙方老人。

這樣一來,我們的家庭關係就要簡單得多。所以即使在婚前我就已經知道和婆婆很多觀念都不算契合,但因為不常在一起,關係反倒一直都很和諧,並沒有什麼矛盾。

觀念不同,不必強融。對於任何關係都是如此,尤其是婆媳關係這種敏感的關係,如果婆婆通情達理善解人意懂得在兒子的家庭里退位不再像在自己家裡一樣占據主導話語權,可以很好的和兒子、兒媳溝通交流,自己另一半也明事例有原則有立場懂得圓融的話,那麼住在一起也並非壞事,尤其在有了孩子之後老人在下一代的養育上還能給予不少幫助。

但如果婆婆很強勢不明事理很難相處的話,選擇敬而遠之不在一起生活,反倒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也不會因為婆媳關係而影響到家庭關係。所以,是不是要和婆婆生活在一起,還是要因人而異。

- END -

作者:S姐

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哦。

(圖源來源於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AEWnABgx9BqZZI0lt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