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ror頭條」演技綜藝2.0時代:話題之下的思辨與破局

2019-10-09     影視Mirror

繼前陣子騰訊視頻《演員請就位》正式官宣導演陣容海報後,優酷《演技派》也在節目發起人於正的微博中公開節目的序文。

此外,愛奇藝自製節目《演員的品格2》、浙江衛視《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角》、湖南衛視《閃耀的路人甲》也都被提上日程,將在第四季度逐一上演。

至此,以三大視頻網站和兩大上星衛視為主的新一輪的演技大戰已經集結完畢,將要為2019年稍顯暗淡的綜藝市場添上一把大火。


專業賽道之上,新生演技派的誕生與無名老戲骨的較量,足以提前激發觀眾的熱情,但在期待爆發的同時,爭議也在無可避免。

曾經,關於「我就是演員」還是「我就是戲精」的撕扯還沒有一個結果,如今,郭敬明與於正的加盟再次讓此類綜藝走上風口浪尖。

演技綜藝的誕生與轉變

在影視行業格局幾經轉換之前,相對音樂、舞蹈、等專業類題材綜藝來說,和影視密切相關的「演技」是沒有綜藝這一形式的。

但隨著市場訴求的不斷改變,「流量」受到網友普遍質疑,曾經顏值至上的大眾對演技的需求則也逐漸從可有可無變了剛需,「演技」這個詞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演技類綜藝也由此而生。

2017年,浙江衛視首先瞄準了這一無人涉足的全新領域。因此,可以說《演員的誕生》是史無前例的把流量和冷門演員齊聚一堂,用表演一決勝負。

全新形式的出現,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相比於音樂、舞蹈等而言,作為一個龐大而繁雜課題的演技,一直沒有固定的評判標準。

儘管《我就是演員》的野心和能力有目共睹,但對於演技好壞的評議,導師尚且爭議不斷,對於圍觀群眾而言,關於「黑幕說」更是從未停歇。

因此,可以看到,除卻數量上的大幅度增長之外,演技類綜藝經歷的第一大改變,即為賽制的轉變。

已經官宣了主陣容的《演員請就位》,邀請李少紅、陳凱歌、郭敬明、趙薇四位新老導演坐鎮選角現場,放棄了PK形式的演技競爭,以導演作為觀察跟隨的主角,去透視台前幕後整個影視行業生產鏈條的運作流程。

優酷《演技派》則更類似於大型的選角現場。由製作人於正攜其御用選角團,在各大經紀公司中開啟選角,甄選出16位年輕演員成為正式學員,並通過多次體驗式演技課程和真實試鏡爭奪主角席位,最終出演歡娛影視的下一部大劇。

愛奇藝正在籌備的《演員的品格2》,同樣是通過在8位來自各大經紀公司且具有成熟作品的男女年輕演員和12集的真人秀,來塑造角色,提升演技,並在節目中首次影視化呈現四大頂尖作家的文學IP。

拼演技還是拼話題?

但需要注意的是,相比賽制的轉變,如今演技類綜藝所面臨的另一大問題,則是態度的轉變。

兩季的《我就是演員》為影視行業挖掘了諸多演技優秀的無名者之外,卻也再次證明了因為演技而掀起的熱議生命力並不持續,真正讓觀眾喜聞樂見的,是每期都出現的爭議和槽點。

彼時,首次「下凡」的章子怡,以乾脆利索的處事風格和認真專業水平,驚艷亮相,為節目收割了第一波熱度。

而舞台之上,各位競演選手,亦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情緒賣點取代演技PK,讓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與舞台下交相呼應。儘管讓節目增添了很多的看頭,卻也致使吃瓜群眾們將注意力完全偏移。

而從目前釋出的信息來看,儘管導師陣容與比賽賽制的轉變,為演技類節目帶來了新的期待,但比起同台競演的演員陣容,最先掀起波瀾的依舊是富有爭議性的話題。

《演員請就位》中,郭敬明擔任著流量的任務。從熬夜錄製後再次現身的顏值大跌,到指導沙溢拍戲形式的群嘲,郭敬明以一己之力承擔了《演員請就位》的熱度與話題。

相對而言,《演技派》中的於正,似乎也被賦予了同樣的任務。從揭秘合作的頂級女神李嘉欣,到大談娛樂圈套路,再到抵制演員爭排名、批評演員爭番位……在短短的幾天之內,於正已然輕鬆帶領《演技派》占領一席之地。

從目前的形式來看,顯然,在短時間之內,這種話題度依舊會集中在他們身上。以富有爭議性的導師為節目預熱或許無可厚非,但若是再度出現話題取代演技的尷尬現象,或許就有著本末倒置之嫌。

而這,或許恰恰是演技類綜藝能否繼續走下去的真正關鍵。

畢竟,除了追綜藝的快樂,如何讓「好演員的春天」不再成為一道偽命題才是其存在的根本意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mIAtW0BMH2_cNUgtCL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