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孤獨者,非獸即神。」
沒有朋友,乃是真正的孤獨。
然而,「朋友」,是一個被濫用的名詞。
大部分人所交的朋友,有一半與朋友無關。
復旦教授陳果曾將自己的「朋友圈」劃分為三層:有些是人脈,有些是玩伴。
真正的朋友,是另一個你。
亞里士多德曾說:
「因有用而互愛的人不是因為對方自身之故(而希望對方好),而是因能從對方得到好處而愛。」
與其說是友情,不如說互為人脈。
中國的人情社會曾被形容為:銀行。
有存有取,你來我往,皆可喚為朋友。
利字去時,曲終人散,冷暖自知。
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什麼時候,你意識到自己沒有朋友?」
有網友回答:「準備婚禮,不知道要找誰做伴娘。」
婚宴來賓,或是親戚,或是熟人,或是同學,湊熱鬧、還人情、維繫社交都可以。
伴娘不可以,她是best friends,是最好的朋友,她會為了你的幸福而落淚。
那些平日留了微信、加了好友、經常發郵件聯絡、一起吃飯K歌的人,結交你,經營你,說好話,恭喜你。
但無意祝福你。
其實,你幸不幸福,他們不關心。
一葉知秋,一難知友。
2011年,42歲的高曉松因醉酒駕駛入獄,時逢他導演的電影《大武生》上映。
到上海宣傳的時候,獄中的他想到入行二十餘年結交的一干朋友。
央求監獄方打了電話,讓朋友幫忙去傷害電影首映做宣傳,但他們約好似的都有託辭拒絕。
古龍曾說:
「有困難的時候找朋友,絕不是一件丟人的事。真正丟臉的是,有困難的時候,竟然無朋友可找。」
後來出獄後,高曉松發微博:
「疾風知勁草,患難見人心。」
聽過兩句話:
在我春風得意時,我的朋友知道我是誰;
在我失意潦倒時,我知道誰是我的朋友。
深以為然。
有些人,不過是你人生的觀眾。
做觀眾的人最是高貴,不必全情投入,不必親身下場。
你在高處,他們阿臾奉承,管你頭腦發熱得意忘形。
你逢低谷,他們冷眼相贈,瞧你虎落平陽遍體鱗傷。
正如《菜根譚》中所寫:
「飢則附,飽則揚,燠則趨,寒則棄,人情通患也。」
琦殿曾說:
「我的『朋友』總是以地理和時間為單位劃分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各有幾個玩伴,畢業後就不再聯繫。」
彼時,一起上學,一起逃課,一起等隔壁班男孩經過窗前。
但那些好時光有始無終,那些「好朋友」也總是下落不明。
如同那首歌中所唱:
「睡在我上鋪的兄弟,你寫的信越來越客氣。」
「一起成長的玩伴,長大之後變成點頭之交;好到穿一條褲子的兄弟,工作後各奔東西;形影不離的室友,消失在通訊錄中……」
很多時候,從熟人變路人,不是感情淡了,而是共享關係不存在了,被取代了。
亦舒寫過一本書,名為《電光幻影》。
獨居女主人榮三和的住宅被名叫幻影的劇組看中,借租三月拍攝電影。
拍制過程中,失戀的三和與劇組眾人漸漸熟稔,與女主角楊世綺互相欣賞、似為莫逆。
為幫彼此出頭打架流血,窩一張床上坦言心事,快樂情深處像是要處三世朋友。
藉由他們,三和走出失戀陰鬱。
電影的後半部,劇組去國外取景,依依不捨來邀請三和同去,但三和急需重新走上講台,有新的人生要開啟,只好作別,並約定電影上映時一定再聚。
分開不過幾個月,三和出差,在機場偶遇楊世綺。
但她已經不認得三和。
那誼切苔岑的往日,隨租借關係的結束而消散。
倏忽而來,倏忽而去。
印度詩人薩古魯講過一個故事:
有一個喝啤酒的醫生,是個快70歲的人物。
從前,他會定期去拜訪一個朋友,無論他什麼時候去,朋友總會端來美酒,他們喝上一杯互訴衷腸。
突然有一天,這位朋友開始修行,戒掉啤酒,他們便不再來往。
「只有東西在流動,友誼才在那裡。當它消失的那一刻,一切都消失了。」
蔡康永曾說:
「有些人就是在一個階段帶給自己美好東西的人,互相享受,不要互相捆綁。」
失去可以分享的共同經歷、相似認知,無法朝夕相處、參與彼此,只好各自美麗。
來如電光,去若幻影。
他們與朋友很像,但不是朋友。
小時候以為,漫長一生中五湖四海都是朋友。
長大後發現,稱為真心朋友的不過寥寥幾個。
真正的朋友,可遇不可求,在質量不在數量。
「友誼的形成,並非由於雙方有意的拉攏,帶些偶然,帶些不知不覺。」
社交網站上有許多教人如何交朋友的辦法,一一去做,一定會建立龐大的社交網絡,但不一定能遇到知心朋友。
交朋友,用的不是技巧,而是真心。
當如金風玉露,朋友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真正的朋友,見過你最醜陋的一面,仍然願意擁抱你。
一個人,永遠可以在朋友面前做最真實的自己,展露自己的脆弱與不堪。
無需隱藏悲傷,克制快樂,也不用擔心丟臉,害怕譏諷,他不會將你當做麻煩和負擔。
當你笑時,他陪你一起笑;當你流淚,他給你肩膀;當你有難,他向幽暗深處的你伸出手。
默默相對,息息相通,緩急可共,生死可托。
真正的朋友,乃另一己身。
靈魂中相連,精神上共生。
定居者在遠方有朋友,可代你看天邊風景,經歷別樣人生。
臨終者在世間有朋友,死生可托,放下挂念,安心遠遊。
白居易與元微之半世流離,一生神交,互相寄詩相和千餘首。
兩人同造厄運,被貶兩地時,元稹寫詩《寄樂天》:
「無身尚擬魂相就,身在那無夢往還。」
有時夢不遂人願,還要不高興:
「我今因病魂顛倒,唯夢閒人不夢君。」
後來,他因病早逝。
離世九年後,白居易大夢一場,再次與元稹攜手相游,醒後淚盈巾枕,字字血淚寫道:「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
《尋夢環遊記》中曾說:「死亡不是人生的終點,遺忘才是。」
真正的朋友,不怕離別,無懼生死。
前路很長,執子之手多,死生挈闊少。
遇到靈魂深處的朋友,比肩而立,要會珍惜。
尚未遇到,也無須苦惱。
有人說,世界上人與人相遇的機率是五千分之一,成為朋友的機率是百萬分之一,而成為知己的機率,只有兩億分之一。
為你,千千萬萬遍。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