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的時候,彭昱暢和徐璐合作了一部電影《閃光少女》。
題材是喜劇,啟用的基本上都是新人,主題和音樂、二次元掛鉤。
總之,不算是大眾能接受的電影題材。
不過電影上映之後,口碑大爆,至今豆瓣的評分都在7.3分。
表面沙雕的電視題材,卻拍出了讓人熱血感動震驚的內核。
電影大爆,題材被關注之後,導演王冉和編劇鮑鯨鯨趁熱打鐵,出了同名電視劇《閃光少女》。
飾演劇版《閃光少女》女一號,民樂系揚琴樂手陳驚的演員,叫周依然。
因為是新人,剛從川音畢業,身上還是能看出學生氣息。
有不少角度看上去,和周冬雨有幾分相似。
大唐鼓樂手李由,外號「油渣」的扮演者,從影版的彭昱暢,換成了郝富申。
郝富申2017年才考入北影,是王俊凱的室友。
少年氣十足。
在劇版《閃光少女》里的造型和扮相方面,反差挺大,犧牲不小。
王安宇飾演的角色叫「馮安宇」,是個小有名氣的藝人。
最近大家都在批判的李蘭迪太胖的電視劇《夢回大清》。
裡面的十三阿哥,就是他演的。
在劇版《閃光少女》里,扮相也是比較帥氣的。
1998年出生,今年才21歲,183的身高,簽給了楊天真的壹心。
(啊,年輕真好,長得好看真好)
不過可憐的是,和王安宇演對手戲的「陳老師」李昳晨,大家都說她面癱。
幾乎每個場景每個鏡頭,都是一樣的表情。
其他角色也都是95後,全劇用的都是新人,可塑性還算不錯。
當然,都是新人,大家肯定也陌生。
我們說點感興趣的。
劇情方面見仁見智,但把影版《閃光少女》的熱血內核延續下來了。
第一集給學生分琴房的部分,就很勵志。
陳驚因為考試經常倒數,分的琴房,破、小,隔壁還住了個老太太。
老太太一被吵到,就會來找事。
陳驚於是明里暗裡觀察老太太的生活習慣,投其所好。
知道老太太一個人,早年唱戲得過獎後,陳驚就叫了「油渣」一起演奏了一曲《牡丹亭》。
這一塊劇里還是比較考究的。
1986年電影版的《牡丹亭》里,幾乎就是這樣的景象。
最後老太太被感動,不僅僅不嫌棄隔壁陳驚吵鬧,還會給他們煮米線吃。
除了這部分讓人有感觸之外。
還涉及到了校園霸凌。
「徐櫻」有點少白頭,所以經常戴帽子,卻遭到了其他同學的欺負。
不僅僅其他男同學其他她,同寢室的女同學也孤立她。
「徐櫻」問室友怎麼長痘痘了,大家有沒有什麼好方法。
這個演員曾在電視劇《親愛的熱愛的》飾演「小艾」。
同宿舍的女同學不僅僅沒有給她好的建議,還暗戳戳地酸她。
是不是很過分了?
困境都只是暫時的,畢竟這劇的走向是熱血,所以壓抑的部分只是短暫的。
「徐櫻」在補考時,被老師要求摘下帽子。
而那會徐櫻因為少白頭被嘲笑,於是全染白,遭到了老師的批評。
話音剛落,「千指大人」和自己的小夥伴們就站起來了。
是不是看的讓人有點感動?
你以為你一個人的時候,總有一群人在你背後默默支持你。
不過這部劇在我看來,最好看的還不是這部分,而是你隨時隨時都能吃到瓜。
簡單點來說吧,全劇幾乎是機槍亂射,把娛樂圈的亂象都批評到了。
剛上文里提到過,王安宇在劇里飾演了一個明星的角色叫「馮安宇」吧。
他自己把地址填錯,導致自己的樹被送到了隔壁鄰居家。
大晚上的,戴一墨鏡,跑去敲門。
用的詞是:
「你好,是我」
「你不知道我是誰嗎?」
快遞員送完樹後又跑回來要在快遞單上簽字確認簽收。
馮安宇一把接過去,簽了。
補了句「合照就不方便了」。
你們看看你們看看,這是不是就是娛樂圈裡現在18線小藝人的內心戲,覺得全世界都得認識自己。
最後還要沒收別人的手機,給鄰居扣了一頂「私生飯」的帽子。
這劇情是不是太熟悉了?
吳宣儀在一個月前,就在微博上說自己被私生飯跟蹤,凌晨3點左右不停地按門鈴。
這事大家還有印象吧?
可事實情況是怎麼回事呢?
壓根沒有人敲她的門,查過監控,是隔壁的。
還有一段是馮安宇搬新家之後去花卉市場買東西。
誰認識他嗎?其實沒多少人認識。
他包裹的是里三層外三層,身邊的小助理都說你別這樣,這樣更讓人好奇。
這一幕,熟悉吧?
就在一周前,張銘恩,就徐璐那男朋友。
出行的時候是圍了十幾個保安啊。
誰認識嗎?
把後面的保安都給整笑了。
還有去年的邢昭林,是不是作品你也不一定說的不來,那排面,我的天啊,還以為是尼古拉斯凱奇出現在了鐵嶺都去圍觀了呢。
你們再對比下作品無數,卻依舊沒有架子,出行不要人攔著的葛優。
高下立判。
這些藝人啊,別看走出去光鮮亮麗,私下是大字不識幾個。
明明都是沒什麼文化,卻要賣弄著真性情的人設。簡單來說,就是草包明星。
舉個例子好了。
《閃光少女》里的馮安宇,平時的讀物是《新華字典》,自稱漢語拼音八級。
最搞笑的,是電視劇里的馮安宇竟然去給科學家頒獎。
科學家都是坐的好好的,他翹了個二郎腿。
在對頒獎詞的時候,又鬧了笑話。
念完馮安宇就震驚了
說你們科學家這麼不容易,怎麼就不能買個好冰船呢?
破冰船,專有名詞,破冰開路的船,基本常識啊朋友。
這是不是夠草包了,還有更草包的。
馮安宇想做個元氣滿滿的正能量偶像,想著在考生畢業的時候發條微博,但不知道發什麼好,於是請教陳老師。
陳老師說,變態。
其實人家說的是昆蟲的變態與非變態,初中知識。
但他get不到,導致兩個人聊天各說各話。
你們看看,是不是又一瞬間想到了很多人?根本沒有什麼涵養,卻要在微博上秀文化。
當然,現在的圈子好像就很浮躁啊。
比如連自己名字都會寫錯的王一博。
還有2017年,娛樂圈裡新晉逼王之王的靳東。
靳東之前就說了,自己愛看書,看各種各樣的書。
為了演《外科風雲》,他每晚睡前都會看一套醫學專業叢書,就算裡面牽扯到數學知識。他也依然會去翻閱諾貝爾數學獎得主的小文章,化繁為簡,發現數學的樂趣。
可他哪裡知道,諾貝爾就巧了,文學有,物理有,經濟學有,就是沒有數學。
還有劇里馮安宇在候機室看書這一段。
你們有沒有想起誰?
靳東有沒有,自帶攝影師那種。
當然,靳東演技還不錯,我們就不過多嘲了。
小鮮肉里也有不少是這樣的。
許凱,認識吧?
稍微關注點娛樂圈的人都知道,他的微博,但凡是超過了20個字的,那肯定是抄的,再要麼就是合作方直接發來的。
不信我們瞅瞅。
這條,字比較多,也看上去很有文化的樣子。
我們查查看看。
其實這些都比較低端,有一些比較高端的。
他們引用的句子,看上去比較有內涵,然後還會標註清楚作者,給人一種經常會看書的感覺。
舉個例子,我們的馬思純同學,接了《第一爐香》。
平時在微博上呢,也經常分享張愛玲的作品裡的經典句子。
但其實張愛玲很多話沒有說過,這句來自七堇年的《偏生要鮮花著景,應這急景流年》。
服不服?
這劇是不是亂槍掃射,說到了娛樂圈裡很多亂象?
不僅如此啊,還說到了很多藝人軋戲,拍吻戲不注重口腔健康等問題。
導演說兩個人演得不像兩個年輕人接吻。
馮安宇立馬反駁:我沒伸舌頭啊。
你們看看你們看看,這是不是在影射一些伸舌頭拍吻戲的藝人?
還有拍戲的時候年齡錯亂的現象。
是不是想到了黃子韜和楊冪合作的電視劇?
還有前段時間,董潔演大學生的場面?
真的是沒眼看吧?
董潔年輕的時候也算是神顏,但這都38了演18,真的是違和。
還有的女演員,拍戲的時候經常不在,其他藝人拍戲的時候就只能找替身去拍。
這個八卦的料熟悉吧?
之前金星在節目上就說有個女演員,拍戲的時候台詞不好好說,就在那說「1234567」。
後來劉濤也表示自己遇到過。
至於拍戲有時候不在,或者全靠後期來完成的八卦,估計大家腦海里第一時間浮現的都是ab。
再比如王安宇還拍的一部電視劇,《夢回大清》。
裡面李蘭迪太重了,另外一位演員抱她的戲就沒法順利完成,只能靠後期來。
拍戲的時候是這樣的
你們看看現在的藝人是太高危還是太舒適了?
現在連最最基本的身材管理都不需要了。
巧的是前段時間,不少藝人都跑出來說藝人是高危職業,連軸轉十多個小時,呼籲行業嚴格按照合同的8小時來。
大家有印象吧?
這部戲裡馮安宇拍吻戲,總和對手拍出油膩的感覺,導演還得不斷給他們講戲。
這時候馮安宇就說了,導演啊,我們的合同是8個小時啊,收不收工也就是您一句話的事情。
要超時了,我經紀人可要給你打電話了。
你們看看現在的藝人,拍戲不能一遍過,不能達標,最後卻要怪別人超時。
當然了,行業里超時有很多因素,但藝人肯定是這諸多因素里的一環。
他們閉嘴不談自己的得到,只談自己的付出,然後高呼「行業高危」。
現在的藝人明星是不是太嬌氣了?
這部劇里的馮安宇,小時候的夢想,是做一名科學家。
你們看看,這夢想,是不是和我們很多人一樣,理想夢想都很偉大,最後慢慢都忘卻了初心?
導演在給馮安宇講戲的時候,說你要拿出你的少年心氣來。
馮安宇反駁,說自己早就沒了少年心氣。
導演說,現在很多人的的確確都丟了這東西,但「少年心氣」卻一直在我們身邊,只是不被看到。
其實很多藝人剛剛進行的時候,和我們剛剛工作的時候一樣,目的不僅僅是賺錢,還覺得自己能幹出很多大事業出來。
乾了那麼幾年,發現自己還是做鹹魚比較舒適。
很多藝人就是這麼想的。
你要他磨練演技,提升唱歌技巧,好好做個藝人,他偏不,為什麼?有腦殘粉買帳。
這類藝人多少只能賺賺快錢,走不太遠。
你們看看前段時間的歸國四子,到現在肖戰李現,流量疊代多快?
再看看自己工作的崗位,是不是輪換得也特別快。
這世界就是這樣,每個角落都有很多年輕人在努力,在為自己想要的東西拼搏,你不努力的時候有人在努力,你努力的時候有人比你更努力。
藝人草包點沒什麼,可以不用賣文藝人設;藝人文藝點也沒什麼,希望能把專業領域的技能提升一點。
光靠人設行走的人,註定走不了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