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諸葛亮日食一斤米,為何司馬懿還判定他陽壽已盡?你娃太嫩了

2020-08-24     西遊故事多

原標題:明明諸葛亮日食一斤米,為何司馬懿還判定他陽壽已盡?你娃太嫩了

孔明先生在我們心中是神一樣的存在,儘管他多次北伐,都是以失敗而告終,但失敗卻有失敗的理由,勝利了卻並不一定光輝燦爛。諸葛亮失敗了,可他卻是以少戰多,並且打到曹魏不敢出門,想想,這輸得簡直是太體面了。

諸葛亮在進行四次北伐之後,想要進行第五次,是歷經了三年的時間籌備的,可他北伐未成功,卻病逝在了五丈原。那次,他的對手依然是老朋友司馬懿。

司馬懿與諸葛亮各用計策,十分精彩。前幾次北伐,諸葛亮暴露出了蜀軍糧草不濟,後勤供應不足的弱點。司馬懿諳熟於胸,認為此次也是如此,故想接借著曹魏那強大的糧草實力直接逼迫諸葛亮,直至投降,或讓其自行撤退。

但諸葛亮吸取了往日的經驗教訓,有了兩手打算。一是發明製造了最為著名的木牛流馬,用以運輸糧草,另一方面則是在渭水附近屯田種植糧食,有了糧食,咱就不怕與你長期交戰啦。

諸葛亮為了完成先帝遺願,興復漢室,便加緊力度,極力北伐,他採取的是進攻;而司馬懿呢,就不跟你明干,他的思維則是防守。

可一直這麼等下去不是個辦法,糧草的問題稍微得到了解決,可諸葛亮也深知自己大勢已去,命懸一線了,再不打死司馬懿,自己陽壽也將殆盡了。於是,他使出了先前的法子,派士兵在門前破口大罵,無濟於事;諸葛亮親自出戰,拿出當年舌戰群儒的三寸不爛之舌,罵司馬懿,無濟於事。

司馬懿這是將「烏龜精神」發揮到了極致,說不出,絕不出。

更為誇張的是,諸葛亮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了一套女人的衣服裙子和頭巾,司馬懿旁邊的將士氣得牙痒痒,想要處之而後快,但司馬懿見了不動聲色,俺老子就是不出來!

要說,這司馬懿也是個人才,他避而不戰,也不是膽小怕事,是他清楚,諸葛亮此次前來是有備而來,若是貿然出戰,必然中了他的計策。

眼瞅著設下的陷阱,司馬懿不來踩不來跳,諸葛亮很是著急。

直到後來的一次使者談話中,這才改變了司馬懿的「烏龜精神」。那次,諸葛亮遣派使者前去求戰,但司馬懿很會套路人心,不知不覺將話題給帶偏,跟使者嘮起了家常,問到諸葛亮的飲食起居。這使者很老實地回答:孔明先生早起晚睡,每天吃一斤米。

使者的這一番話讓司馬懿吃了定心丸,待其走後,司馬懿大聲高呼:諸葛亮快要死了!

明明諸葛亮每天能吃一斤米,為何司馬懿還是要說他快死了呢?

我們可不要想法稚嫩。因為那時代的米而非如今的大米,三國時期的米所說的是「粟米」,按照正常來講,一個成年男子絕不可能只吃這麼一點,他又早起晚睡,成日操心政務,為蜀國上上下下盡心盡力,長時間用腦本就耗費精力,消耗元氣!諸葛亮是被神化,但他到底還只是個普通血肉之軀的人啊!

一天兩天尚且不計較,長時間如此工作如此飯量,其能量怎能補給於身體各個器官呢?

司馬懿又知道,諸葛亮備用了許多糧食,作為一軍之將,不可能存在缺糧的情況,只能說明一點:諸葛亮身體很差,消化不了那麼之多的食物。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諸葛亮便病死在了五丈原。可見,司馬懿的話沒有騙人,一斤米,我們不要傻傻地以為是如今的一斤米,在那個時期,無論是一斤米還是身高几米幾米,與當今都是不同的。

但一代天才軍師到底是偉大的。諸葛亮臨終時留下了一個計謀,惹得多疑的司馬懿,還是上當受騙了,這就是著名的「死諸葛嚇走活司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8bZHnQBURTf-Dn5CVI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