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入獄,好友寫奏摺替他鳴冤,蘇軾:你若上奏,我必死無疑

2020-06-12     博史通今

原標題:蘇軾入獄,好友寫奏摺替他鳴冤,蘇軾:你若上奏,我必死無疑

蘇軾是北宋著名文學家,他在「烏台詩案」中遭受挫折,本文通過《智囊全集》來和大家分享蘇軾的一個智慧故事。

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北宋積弊甚多,在王安石的勸說下,宋神宗決定變法,史稱「熙寧變法」或「王安石變法」。這一年,蘇軾33歲,正值壯年,他在仕途上本有一番大的作為,但卻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遭受排擠。

當時宋神宗鐵了心支持王安石,蘇軾自知在朝堂上無法立足,於是便上奏申請離京外任,宋神宗欣然同意。此後10年,蘇軾先後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職。在地方上,蘇軾深感王安石變法弊端重重,再加上一些投機分子借著新法謀取利益,讓蘇軾大為憤慨。蘇軾畢竟是文人出身,滿肚子牢騷沒處發泄,於是寫詩諷刺新法。例如,元豐二年(1079年),蘇軾在向朝廷寫的《湖州謝上表》中云:

陛下愚不適時,難以追陪 新進;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

這裡的「其」指蘇軾本人,「新進」指支持新法的集體(新派)。蘇軾的意思很明顯,是說自己不會與新法合作,反對新法。

要知道,公元1079年,王安石已經第二次罷相,朝中之所以還堅持變法,是因為宋神宗在親自部署變法,蘇軾反對新法,就是反對宋神宗。在封建社會,和皇帝陛下過不去的臣子,一般都不會有好下場。

朝中新派人物早就對蘇軾不滿,奈何蘇軾名氣太大,他們一直抓不住把柄。當年七月,御史台官員李定等人以蘇軾諷刺新法為由集體彈劾蘇軾,並且把上述蘇軾的《湖州謝上表》作為證據,宋神宗看到證據確鑿,於是派人去湖州抓朱軾回京問審。

因這件事是御史台主導,《漢書》中曾說御史台上有柏樹,柏樹上有數千隻烏鴉,因此這樁著名的案件就被稱作為 「烏台詩案」

其實,烏台詩案剛爆發時,朝中有很多人都在想辦法救蘇軾,例如,宋神宗的妹夫、駙馬 王詵第一時間得知朝廷要捉拿蘇軾,立即快馬加鞭通知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轍得到消息後,連忙派人從南京(北宋時商丘為南京,和現在的南京意義不同)日夜狂奔來到湖州通知蘇軾,蘇軾接到弟弟的信後,連忙告假,但朝廷的欽差僅隔了半日就到達湖州,十分強硬地將蘇軾帶到京城(開封)。

經審理,烏台詩案涉及到蘇軾大量的著作,有的的確是蘇軾諷刺新法,有的則是新派官員誣陷蘇軾。蘇軾以為自己大禍臨頭,將會死在獄中,於是寫下兩首「絕筆詩」,其中兩句是: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蘇軾的意思是說自己必死無疑,在獄中十分想念弟弟蘇轍(子由),希望來世還和蘇轍做兄弟。

蘇軾有一位好友,名叫張方平,字安道,曾任參知政事。張方平和蘇軾意氣相投,關係十分親密。例如,蘇軾曾寫過一首詩,叫《張安道見示近詩》,對張方平稱讚不已。

烏台詩案爆發的時候,張方平已經退休在老家南京,得知蘇軾入獄,他輾轉反側,打算上書為蘇軾鳴冤求情。但張方平已經退休在家,他只能通過南京官府來遞交自己的奏摺,結果南京官府認為此事非同小可,不敢受理。張方平又找了很多昔日的同僚,同僚們都怕捲入此案,都不肯幫忙。張方平沒辦法,只能派兒子張恕去南京衙門敲登聞鼓遞奏章。在宋朝,敲登聞鼓非同小可,不管敲鼓之人有理無理,都有可能被官府杖責。張恕本就膽小,他拿著父親給的奏章,在登聞鼓面前徘徊了好幾天,最終還是不敢敲。

《元城先生語錄》記載:

東坡御史獄,張安道致仕在南京,上書救之,欲附南京遞進,府官不敢受,乃令其子恕至登聞鼓院投進,恕徘徊不敢投。

雖然張方平最終沒能想到辦法為蘇軾說情,但當時的太皇太后曹氏(宋仁宗曹皇后)親自替蘇軾求情,宋神宗對祖母非常孝順,再加上宋朝從不殺士大夫,於是宋神宗網開一面,貶蘇軾為黃州副團練,蘇軾僥倖保住了性命。

蘇軾出獄後,張方平非常抱歉地向蘇軾解釋自己為何沒有替他說話,還把當時寫好的奏章副本給蘇軾觀看。不曾想,蘇軾看到奏章副本後,臉色大變,吐著舌頭不肯說話。

張方平不理解,以為蘇軾生氣了。過了幾天,張方平見到蘇軾的弟弟蘇轍,蘇轍對張方平說:「我哥哥之所以有今日之禍,第一是因為他寫詩譏諷新法,第二是因為他名氣太大,遭到了新派官員的記恨。你奏摺中不僅誇我哥哥名氣響亮,還繼續指出新法的不足之處。你以為是在為為哥哥叫屈,實際上是在戳新派官員的敏感之處,你這不是害他嗎?」

張方平這才明白,他連忙向蘇軾道歉。蘇軾嘆曰:你當時為了救我,左右奔走,我很感激你!但你的奏章差點害了我啊,幸好官府沒有理你,否則,你的奏摺交上去,我必死無疑。

蘇軾和蘇轍都是當世大才子,從本文來看,蘇轍還是很了解蘇軾的,而作為蘇軾的好朋友,張方平差點好心辦了壞事。

這個故事出自《智囊全集》,這是一本「智慧百科全書」,它能把很多常人看不明白的道理很智慧的解析出來,讓人醍醐灌頂。

《智囊全集》里記載了從先秦到明朝合計1200多個這樣的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有歷史依據,這些故事中包含著人生的 智慧、人性權謀,可讀性極強。因此有人說,一套《智囊全集》, 只要理解其中十分之二,便能安身立命、趨吉避害,讓人立於不敗之地。

《智囊全集》曾風靡明清兩代, 康熙對此書稱讚不已。 乾隆登基之初,為了駕馭大臣,曾閉門研讀《智囊全集》。

紀曉嵐曾把《智囊全集》倒背如流,以至於他在官場上40多年遊刃有餘。

胡雪岩曾專門請人為自己講解《智囊全集》,幫自己蛻變成名震一時的「紅頂商人」。

民國時期,上海梟雄 杜月笙偶得《智囊全集》,如獲至寶,杜月笙從中學會的智慧讓他縱橫上海灘。

相比於其他名著,《智囊全集》有一個優勢, 它的每則故事都是孤立的,可以讓你避免長篇累牘的疲憊,你可以每天讀一篇這樣的智慧故事,讓人生智慧起來。

因為文言文不太容易懂,筆者今天推薦一本文白對照的《智囊全集》,這裡面不僅有歷史故事的原文記載,還有白話文的翻譯以及馮夢龍的點評,其中蘊含的道理絕對值得您多次回味。

讀書,是最划算的投資。這本書原價88,頭條特惠,現只要49。絕對良心推薦,只要一頓飯錢的投資,就可以讓你學到幾千個古人的智慧。下面是購買連結,趕緊下手吧,支持七天無理由退貨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1bPqXIBiuFnsJQVzUL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