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評選天津最不出名的橋,進步橋肯定排在前三名。這座橋西起南開區通南路,東接河北區進步道,一端是高樓林立的21世紀商圈,另一端是前意奧兩國租借地的小洋樓群。
進步橋全景
作為2007年才建成通車的「晚輩」橋,它的上游是歷史厚重的金湯橋,下游是美輪美奐的北安橋,因此這座形似子彈頭列車的現代化百米大橋,只有在海河夜景中才有一席之地。
進步橋夜景
不過進步橋雖然是「弟弟」,但它實際上是真正的「左右馮袁」——馮國璋、袁世凱兩位民國大總統的舊居坐鎮該橋的河北區一側。
這是因為當時奧匈帝國租界建立後,該地與天津老城隔河相望,閒時可以欣賞海河迤邐風光,有所行動時與火車站近在咫尺,因此自然成為一部分北洋軍閥政客落腳天津的首選之地。
最早在奧租界添置房產的是曾任民國大總統的馮國璋。其後,吉林督軍鮑貴卿、湖北督軍王占元、國務總理王士珍、龔心湛、大總統曹錕等人,卸職後都曾在奧租界建房居住。這些寓公進入租界所帶來了大量財富,推動了租界的建設和發展。
袁世凱故居
尤其是在隨後的動盪時期,不少失意下野的中國政界人物住進了這裡,讓這裡成為僅次於五大道的小洋樓聚居區。
如果從進步橋進入河北區,義大利、奧地利風格的小洋樓目不暇給,讓人仿佛回到了18世紀的歐洲。
意式風情區俯拍
而反向而行,過橋沿著通南路、南馬路而行,左手側就是繁華的南市,右手邊也是人口密集的東南角地帶。尤其是21世紀以來,這條馬路的兩側,寫字樓、商業綜合體拔地而起,整條街都大踏步進入信息、智能時代,連車速仿佛都比河對岸要快了不少。
於是,民國的小洋樓與21世紀的寫字樓隔河而立,列車式的進步橋,仿佛帶著我們穿越百年,讓人們在古典與現代中無縫切換。
文稿/劉晶
責編/采芹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