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幫你帶娃是好心,為了孩子,還是不能讓老人帶

2019-07-25     爸爸不講理

有位朋友說:婆婆怕我帶小孩辛苦,讓孩子和她睡覺,問題是,和婆婆睡覺好還是和自己睡好?這件事情,你會怎麼看呢?

婆婆說「怕你帶孩子辛苦」,可以說這是一位聰明而體貼的婆婆。

什麼是隔代親?這就是。老人疼愛孫子(女)的行為現在非常普遍,往深層次里來講,這是老人渴望愛和關注,從而再次實現自我價值觀的表現。

為什麼老人有了孫子輩之後,對子女的愛會減弱了呢?因為子女長大成家後,對父母的依賴減少了。而孫子(女)出生後,又重新點燃了老人被需要和被依賴的需求心理。這也是馬斯洛需求理論的表現之一。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婆婆體貼媳婦是真的。年輕人帶孩子累,這是事實。所以孩子的媽媽落得輕閒,心安理得地將孩子交給婆婆,並從心裡對婆婆充滿感激,這也是人之常情。兩全其美的事情,看起來一切都那麼完美。

但是,

從孩子生長發育和嬰幼兒心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孩子與媽媽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一、媽媽自己帶娃方便哺乳:

孩子6個月之內仍然需要夜奶,6個月之後應該逐漸減少夜奶的次數,直到完全戒到夜奶為止。所以寶寶6個月內與媽媽一起睡,最大的好處是方便哺乳。


二、媽媽帶娃有利於培養孩子安全感:

根據心理學家瑪勒的理論,寶寶0~1歲為「母子共生依賴期」。在寶寶的眼裡,母親與孩子是一體的並且共榮共生。孩子對母親的愛是無條件的,因此孩子也認為母親對自己的愛也是無條件的。這為孩子建立安全感並逐漸開始精神獨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反之,如果孩子1歲之前來自母親的安全感獲得不充足,那麼孩子的心理發展將會面臨障礙。比如說:孩子易怒、驚恐膽小、敵視他人,動作發展具有破壞和攻擊性等等。


三、孩子什麼時候適合與媽媽分開睡呢?

主要看2點:,孩子能夠獨立玩耍,且能夠安靜地自己呆一會兒,這樣的孩子安全感充足;,是寶寶2~3歲前後出現性別意識的時候,也應該讓寶寶與媽媽分開睡,這樣有利於寶寶精神獨立。

所以總的來說,孩子2~3歲之後可以逐漸與媽媽分開睡。因為這時候寶寶基本上已經斷奶了,寶寶的動作發展也能支持孩子完成身體獨立向精神獨立的過渡。因此,寶寶2歲之前,儘量與媽媽一起睡,可以同床不同被;


到2~3歲之後,孩子與媽媽則可以分開睡,偶爾把孩子交給婆婆帶一帶,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我們一定要記住:撫養和教育孩子的責任主體是我們,並不是爺爺奶奶或者公公婆婆。

龍應台先生曾說過一句話,說「成功的教育,是讓孩子學會與父母分離」。但這裡有一個前提,是孩子從身體到精神上的完全獨立,過早地母子分離,往往是適得其反!

如有疑問,請留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iEv7mwBJleJMoPMqD2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