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一到秋冬季節,煲仔、鍋仔、石鍋、大鐵鍋等保暖盛器就會紛紛出動,而在餐飲業里也流傳著這麼一句話——「一燙抵三鮮」,說的就是菜肴溫度對風味影響的重要性。
現在天氣已漸漸變涼,在此,我們給大家帶來了數道熱賣保溫家常菜品,以讓大家作為參考之用。
製作:李享快
這道菜根據「泡椒鳳爪」改良而來,鳳爪先用米酒、泡椒水浸入味,再入川式紅湯燜熟,香味濃郁、口感筋道、膠質濃厚,還帶有淡淡酒香,盛入熱石鍋後湯汁沸騰,用餐氣氛熱烈。
批量預製:
1.鳳爪5000克剪去趾甲,放於盆中倒入60℃溫水,邊泡邊搓,去掉表面的黃膜,撈出飛水瀝干,放入保鮮盒中,加清水3000克、60°三花米酒1500克、野山椒水1000克,蔥段、薑片各200克拌勻,冷藏浸泡一晚。這款腌料可重複使用5天,每天需更換新的蔥姜。
2.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入薑末、蒜末各30克爆香,加郫縣豆瓣碎200克、紅泡椒碎160克、永川豆豉碎85克小火炒出紅油,沿鍋邊烹入60°三花米酒150克激出酒香,倒入高湯6000克大火燒開,打去渣滓,放入腌好的鳳爪,加鹽60克、味精50克、白糖40克、白鬍椒粉15克大火燒開,轉小火燜20分鐘,關火即成。
走菜流程:
1.取燜熟的鳳爪10個放入鍋中,澆入原湯300克大火回熱。
2.取一燒燙的石鍋,淋底油5克,放入芹菜段、木耳、洋蔥絲各50克,倒入回熱的鳳爪以及原湯,淋香油8克即可走菜。
製作:何平
蔥爆牛柳是一道好吃、簡單的經典魯菜,何大廚將它與堂烹菜「鐵板煎蛋」混搭,由服務員推著餐車上菜,當著食客的面「表演菜品」,先將蛋液倒在特製的鑄鐵鍋中,待蛋液剛剛凝固,倒入提前炒好的蔥爆牛柳翻勻,一股酸香味立刻四溢開來,讓人忍不住大吞口水。
牛肉加工(1斤為例):
1、牛條脊肉放在清水下沖1小時去血水後頂刀切片,加清水40克、蚝油10克、食粉3克、嫩肉粉3克捶打至牛肉將水分完全吸收。
2、加生粉20克、蛋清2個順同一方向抓拌上勁,表面用油封住,覆保鮮膜,入冰箱冷藏室腌制3小時。
製作流程:
1、牛肉200克滑油待用。
2、鍋入花生油20克,下蔥白段100克爆香,烹濼口醋(濟南本土產的一種釀造型米醋,顏色淺、酸味淡、酵香味濃)50克翻勻,下入牛肉,添高湯80克,下蔥白段100克,調入老抽5克、鹽、味精適量翻勻,勾芡,淋蔥油30克炒勻出鍋。
3、雞蛋2個打勻,加香蔥花後與燒熱的鐵板(預熱到180℃)、蔥爆牛柳一同上桌。
製作關鍵:
製作蔥爆牛柳時大蔥要分兩次加入,爆鍋時放一半是為了激發蔥香味,出鍋前再下另一半是為了保持蔥白清脆的口感,這樣成菜既有香味又有脆度。
製作:郭新軍
此菜選用瘦麻鴨,輔料為「雙冬」,即冬筍、冬菇(最好選用干冬菇,鮮香濃厚)。
製作流程:
1.麻鴨1隻宰殺治凈,剁成小塊,抹上醬油、料酒腌制一下,然後入八成熱油快速炸一下上色祛腥。冬筍修成圓片,冬菇泡發後修成圓片。
2.鍋下清水2千克燒開,加入鴨塊及料酒、蔥姜塊、糖色,將湯汁調成棗紅色,中火燒開轉小火燉2個小時,下入雙冬片繼續小火燉20分鐘,此時約剩500克湯,取出主輔料入盤,打掉料渣,原汁收濃勾芡,澆入菜中即可上桌。
製作關鍵:
1.所加的糖色要炒得稍微老一點,否則甜口太重。
2.此菜黃酒用量較大,一隻鴨子大約需要150克,這是因為鴨肉與黃酒特別合拍,後者能為前者祛腥提鮮,增加濃香的口味。在燉制時還可以添加少許枸杞、小棗,以增加滋補功效。
3.腌制鴨子時可以抹點醬油,但燉制時只用糖色著色調味,若加醬油則湯汁顏色太黑。最後勾芡不宜太厚,否則口感發粘。這是譚家菜中鴨餚的代表,不加任何香料,只取麻鴨、冬菇的香氣。
製作:江華
化州牛雜沒有重重的藥材味道,原料的本味非常突出,因此深受廣東食客喜愛。
製作化州牛雜其實並不複雜,主要有三個關鍵點:其一,牛雜清洗一定要徹底。簡單加鹼面或者麵粉搓洗無法完全去除牛腸和牛肚的「邪」味,二者「邪」味的主要來源是內壁的筋膜和附著的油脂,只有將它們處理乾淨方能入鍋煮制,否則單單依靠香料,腥膻很難完全祛除。
其二,區分不同原料的煮制時間。牛腩和牛筋要最先下鍋,煮1小時後下入牛腸和牛肚,停火前下入牛百葉,避免「一鍋燉」,導致百葉等易熟原料失去脆嫩的口感。
其三,清水煮制,不用香料,避免過重的香料味壓制牛雜本味。
提前預製:
1.牛腸、牛肚各5斤,加鹽反覆搓洗,去掉表面粘液和污物,用小刀颳去內壁上的筋膜及油脂,用清水洗凈;牛腩20斤、牛筋、牛百葉各5斤分別清洗乾淨待用。
2.鍋下清水,下入治凈的牛腩、牛筋,大火燒開,10分鐘後改小火,煨1小時後下入牛腸、牛肚,大火燒開後調入鹽500克攪勻,改小火煲制45分鐘,最後下入牛百葉,繼續煮5分鐘後離火,將所有原料撈出晾涼,牛腩改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牛百葉切條,牛腸切段、牛肚、牛筋切成小塊待用。
3.白蘿蔔8斤洗凈去皮,改刀成1厘米見方的小塊,放入托盤後加煮牛雜的原湯浸沒,入蒸箱蒸10分鐘,取出備用。
走菜流程:
取預製好的牛雜300克、蒸好的白蘿蔔75克一同入鍋,加蒸蘿蔔的原湯500克燒開回熱,起鍋裝盤,表面撒蔥花、香菜,帶火上桌即可。
製作:汪林
走菜流程:
1.腌鹹魚用溫水浸泡至軟,撈出切長條;干蘿蔔絲用溫水泡軟後撈出。
2.鍋放菜籽油30克燒熱,入魚塊300克煎至兩面變黃,調入土辣椒醬10克、蚝油10克、醬油5克、胡椒粉2克,下蔥段、薑片煸香,添清水沒過原料,放蘿蔔絲200克小火煨約10分鐘,裝入保溫盛器內,點綴香蔥段即可上桌。
土辣椒醬:
產自安徽霍山,選用當地農戶在山裡種植的紅辣椒打碎,加鹽發酵而成。山裡的辣椒水分含量少,打成醬後稠度很高,而且不放任何添加劑,香氣濃郁。
腌鹹魚:
花鰱魚身從腹部剖開去凈內臟,放入大盆內,每500克魚放50克鹽,再撒入蔥姜、花椒各適量抹勻後腌制24小時,掛於通風處晾半個月以上。
干蘿蔔絲:
圓白蘿蔔(比普通白蘿蔔水分少、易晾乾、口感韌)切絲後先放鹽抓勻、殺出水分,擠凈後攤開晾曬至全乾。
製作:馬曉黎
提前預製:
大腸加入白醋、澱粉搓洗3~4遍,沖凈後換清水浸泡一晚,取出入高壓鍋,添清水沒過,加蔥姜、料酒、八角、桂皮、丁香、肉蔻、白芷、香葉各少許壓15分鐘,撈出改刀成菱形塊。
走菜流程:
1.滷水豆腐掰成大塊焯水備用。
2.鍋放大豆油加熱至冒煙、除去豆腥氣,下蔥姜蒜各15克、八角2顆熗香,放海天黃豆醬100克、東古一品鮮醬油35克、雞粉10克、雞精10克、十三香3克,添入大骨湯800克,下豆腐塊500克、肥腸200克大火燒開,中小火燉15分鐘,出鍋後撒蔥花,帶底火上桌即可。
製作:楚毅
灰湯貢鴨有悠久的歷史,同灰湯溫泉稱"灰湯二寶"。其骨酥、肉嫩、味鮮美,營養價值極高。此菜在製作時烹入啤酒祛腥,加筍乾添清香,加豆瓣醬增色,成菜賣相黃亮誘人,入口醬香回甜。
原料:
老水鴨1隻凈重約1000克,煨入味的筍乾50克。
調料:
啤酒400克,清水200克,生抽20克,李錦記豆瓣醬20克,辣妹子醬10克,味精5克,桂皮、八角、白蔻各3克,鹽2克,草果1克,紅燈籠椒、蔥段各適量。
製作流程:
1.筍乾墊入砂鍋底部待用。鴨子宰殺治凈,斬成大塊,入七成熱油中火炸約1分鐘至表面金黃,撈出待用。
2.鍋留底油150克,下桂皮、八角、白蔻、草果爆香,調入李錦記豆瓣醬、辣妹子醬小火炒勻,下入鴨塊翻炒上色,再烹入啤酒、生抽大火翻炒一下,添清水燒沸。
3.鴨塊倒入高壓鍋,上汽後壓約12分鐘,散汽後倒入炒鍋,加紅燈籠椒大火收汁約30秒,至湯汁略帶濃稠,盛入墊有筍乾的砂鍋中。
4.鴨雜飛水,入鍋用六成熱油炒香,加鹽、味精和少許醬油炒勻入味,澆在鴨塊上,撒蔥段即可。
製作:李志強
這道菜用專門定製的小鐵鍋盛裝,鍋邊再貼上玉米餅,整道菜一下子便有了濃郁的鄉土風味。在餐廳剛剛推出不到兩個星期,每天的銷量就能達到50份。
批量預製(五分量):
1.凈鵝2隻(約2300克/只)洗凈去大骨,改刀成4厘米見方的塊。
2.鍋入菜籽油700克燒至五成熱,下入姜塊、蒜瓣各90克,乾花椒30克爆香,放入鵝塊,加香芹、香菜、香蔥各120克小火煸炒出香,加燒鵝醬250克小火繼續煸炒10分鐘,加入濃湯5000克邊炒邊燒30分鐘,待鵝塊成熟,挑去料渣,留鵝塊與原湯備用。
走菜流程:
取鵝肉750克、原汁300克,加小香菇100克一起入鍋中火加熱,調入鹽5克,味精、雞精各4克翻勻,待湯汁快要收盡時裝入小鐵鍋,撒青椒圈(提前過油)40克點綴,鍋邊貼玉米餅10塊即可上桌。
技術關鍵:
批量預製時,每口炒鍋一次最多做5份鵝肉,炒得太多,鵝肉無法與鐵鍋充分接觸產生焦香的鍋氣。
——————
來源:大廚微閱讀 | 公眾號:zgdc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