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海、珠海張玉芝堂第三代傳承人,中醫世家,全國難治病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1946年出生於江西九江,2003年定居廣東珠海市,在中醫理論研究中有獨到的見解,特別是在疑難雜症上總能有獨特的治療效果。儘管75歲高齡但依舊奮鬥在臨床一線。
紮實的中醫理論和高達五十多年的臨床寶貴經驗,治癒高血壓,糖尿病,和婦科不孕不育,在疑難雜症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在西醫認為無藥可醫的「漸凍人症」(運動神經元病),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髓炎,視神經脊髓炎,張清海憑藉博學的臨床經驗和獨到治療方法(同病異治,異病同治),針對各類運動神經元疑難雜症均取得良好成效。
從1989年在《湖南中醫雜誌》發表《側索神經硬化症》開始,至今已經有多篇治療「漸凍人症」相關的學術論文被中國頂級中醫期刊收錄。同時多次受邀參加國內頂級中醫學術論壇,作為特邀嘉賓與全國中醫人分享治療「漸凍人症」的心得體會。
圖片:中國漸凍人症ALS專家張清海發表主題講演
就實際臨床情況而言,很多病人還是不太相信中醫可以治療「漸凍人症」,因為眾所周知「漸凍人症」是世界性醫學難題,也是五大絕症之一。無論他怎樣解釋,患者都是不清楚也不能夠完全理解和配合治療。
而很多患者的實際情況一般都是在西醫檢查了以後,耽誤了最佳治療時間,因為「風寒濕」沒有入髓前為最佳治療時間,一旦「風寒濕」逐步深入骨髓就很難治療了。這個病一旦發展起來是很快了,越早治療才是關鍵所在。
治療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如果是「風寒濕」入髓,導致肌肉萎縮,那麼治療時間將會比較長。
第一階段是控制肌肉萎縮,甚至是讓肌肉停止萎縮。這個可能需要連續多個月綜合治療(湯藥、針灸、康復理療),才能達到控制病情和保障生命體徵的目的。
達到這個目就已經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就已經是證明中醫在治療「漸凍人症」方面取得很不錯的成績。因為目前在西方世界,暫時沒有任何醫療機構和個人取得這個非凡的成績!
第二個階段屬於康復期,通過12個月以上時間綜合治療,具體康復時間因人而異,結合過去的臨床經驗來看是康復治療時間是肌肉萎縮時間的2倍左右。例如,患者過去肌肉萎縮有12個月時間,那麼康復期時間可能需要24個月左右。
康復期治療主要是通過中醫湯藥(祖傳秘方),針灸及康復理療等方法,讓五臟六腑重新恢復正常生理機能,這樣才能讓萎縮的肌肉逐漸生長。做到這一點非常困難,需要患者有信心,以及高度配合治療。
說起「漸凍人症」大家可能會比較陌生,但是說到2014年風靡全球的「冰桶挑戰」的慈善活動、英國著名物理學家和宇宙學家,大家可能會記憶猶新,「漸凍人症」(ALS)號稱世界五大絕症之一。
「漸凍人症」是運動神經元疾病的一種,醫學上稱:肌萎縮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因為特徵性表現是肌肉無力和肌肉逐漸萎縮,身體如同被逐漸凍住一樣,故俗稱「漸凍人」。
西醫認為「漸凍人症」是中樞神經元、神經元病變使中樞神經失去興奮與傳導作用,但至今也沒有說明問題所在,治療更是無從下手,在通過一系列檢測(核磁共振、肌電圖)之後,只能當做絕症對待。
中醫「痿證」是以肢體筋脈弛緩,軟弱無力,不得隨意運動,日久而致肌肉萎縮或肢體癱瘓為特徵的疾病。導致痿病的原因非常複雜,感受外邪,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勞倦久病等均可致病。
中國《黃帝內經》設《痿證》專篇,對痿證的病因病機作為較為系統詳細的描述,提出了"肺熱葉焦"為主要病機的觀點和"治痿獨取陽明"的基本大法,並根據病因影響臟腑的不同,分為脈痿、肉痿、骨痿、筋痿、皮臂等五痿,並認為痿證主要與肺胃肝腎四髒有關。這些基本原則直到今天仍然對臨床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在廣東珠海中醫名家張清海大夫看來,中醫沒有絕症之說,只有疑難雜症。作為珠海玉芝堂第三代傳承人,中國漸凍人症ALS專家張清海,與我們分享他治療漸凍人症30多年的臨床經驗,特別是最近又成功治癒1例「漸凍人症」的寶貴經驗,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帶給更多患者朋友希望和曙光。
中醫治療「漸凍人症」的核心思想源自《黃帝內經》素問篇痹論篇第四十三:凡痹之類,逢寒則蟲,逢熱側縱。「風寒濕」三證為痹。
漸凍人症發病誘因:陰寒濕痹,血痹同病。
通俗說法就是「風寒濕」引起的,也就是當身體感受「風寒濕」蘊積體內,寒濕不能外越,久而久之,加上氣機失靈(調節功能),將會化熱(屬陽),導致為急性病變,例如:疼痛,紅腫痛熱等。也可以化寒(屬陰),導致為慢性病變,例如:畏寒怕風怕冷,麻木不仁等,風寒濕痹。
中醫講七情六慾、五臟六腑失調,氣化失司,易生內濕。「脾」失運化,氣化失司,也是引發「痿證」的主要原因之一,(註:人體體質不同有先天性陰寒體質,微循環減慢),加上「濕」凝滯性、棉纏性就阻滯經絡,組織細胞,阻滯氣化功能(調節功能)造成缺氧缺血、血脈不通。如果是流注到脊髓腔,將會導致中樞神經、神經元受到損害,所以引起神經硬化,肌無力,肌肉萎縮等症狀。
(劍橋大學醫學院到訪王芝堂交流ALS治療新思路)
為什麼「漸凍人症」難治?
西醫認為中樞神經元,神經元病變。使中樞神經失去興奮與傳導作用。至今也沒有說明問題所在,血脈不通,肌肉組織失去濡養,組織細胞沒有再生能力,肌肉萎縮,關節變形,最後呼吸困難至死。
中醫治療「漸凍人症」主要治療經驗就是溫暖五臟六腑和機體,促使血液循環,具體是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溫體散寒,活血祛濕,滋養中樞神經(中樞神經的興奮傳導作用)增強血液循環。
第二:清理透外,關健是藥效能夠透過關節腔,達以治療目的。張清海老中醫特別指出「風寒濕」流注關節腔,脊髓,使藥效發揮作用較低,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第三:針對先天性遺傳病(DNA遺傳),我的觀點母體帶下來陰寒體質有關,加上寒濕捆繞,氣化失司等,中醫對後天有一定修復作用和治療意義,不為絕症。
總體來說此病治療越早越好,因為本病發展很快,逐步深入。所以中醫治病,分淺而深,由表入里,分上,中,下,「風寒濕」,體內蘊積時間長短,皮膚侵入吸收蒸發,病情有緩急,或急性,或慢性病變。入皮膚,葵里,最終入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