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沈雁冰,筆名用過98個,其中一個國人耳熟能詳。即便對我國文壇不是特別熟悉,說出這個最重要的筆名,也會驚嘆,原來是這位大作家呀!沈雁冰就是茅盾,茅盾就是沈雁冰,今天是這位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40周年忌辰,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筆下十句格言,一起感受其文字背後的大智慧。
沈雁冰為什麼要起那麼多筆名呢?其一原因是處於特殊年代,不得不隱姓埋名,起「茅盾」這個筆名原因還有一個小故事。當時沈雁冰的作品《幻滅》沒有哪個報刊敢發表,他內心非常矛盾,最後署名「矛盾」投遞給葉聖陶所在的《小說月報》,葉聖陶看完後非常滿意小說的內容。葉聖陶覺得「矛盾」這個名字很容易被認出來是假名字,於是就在「矛」上加了個草字頭,改成「茅」,而且葉聖陶認為「茅盾」更具有哲學氣質,後來沈雁冰一直延用「茅盾」這個筆名。
提到茅盾,就不得不提到左翼文藝。從歷史、政治、社會三個維度出發,對左翼文藝做總結,在這一運動上對藝術的貢獻,從理論與實踐方面對左翼美學的構建上,「總工程師」非茅盾莫屬。左翼美學是理智的、沉思的、冷靜的、客觀的,茅盾作為開創者,用活躍的、與時俱進的思想,開創性思維和創造力,深深地影響著我國文壇。
縱觀茅盾文學,他的作品中透露著濃濃的文化底蘊,而且體現出顯著的地域、時代和社會意義。從地域來說,他的作品擁有濃重的吳越文化特色,這種文化孕育著茅盾剛柔並濟的文化性格,他筆下的女性形象更加顯露無疑。另外,他能及時把握社會脈動,讓作品緊緊與時代聯繫起來,擁有強烈的時代感。
茅盾文學與哲學有很大的淵源,他筆下「美的本質」與「文學本源」都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原則。另外,道德觀貫穿作品始終,他認為任何一種道德,必有生活條件做後盾,道德思想影響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他認為,道德是文化建設的重要元素;道德信條需要生活條件作為後盾;性道德是破舊創新的道德觀;道德對社會改造產生巨大影響。
茅盾文學多數以中國現代革命史大事記開始,具有鮮明的時事性、紀實性和傳記性特徵。在敘事方面,追求宏大而嚴謹的布局,從人物性格發展的邏輯來安排各種人物事件,突出矛盾衝突和環境氛圍,抓住人物內心,指引讀者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讓讀者看完嘆為觀止。
1981年3月27日,茅盾先生走完85歲一生,今天是這位我國現代偉大作家40周年誕辰,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他筆下十句格言,走進茅盾的文學世界,感悟文字背後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