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著烈陽在田地間勞動的農民,戴著安全帽工作在生產線上的工人,也許你眼中的勞動者指的是像他們一樣能夠生產出有形產品的人,而軍人似乎與這一稱謂不太沾邊。
其實仔細想想,安全、和平、忠誠等等都是軍人的勞動成果,而正是有了這樣一群「勞動者」,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滿陽光,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原濟南軍區某部官兵跳入洪水中,在荊江大堤險段搶險(資料照片)。新華社發
一、安全
1998年夏天,一場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席捲大半個中國。一時間長江、松花江、嫩江三江告急,2.2億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受到威脅!30萬人民子弟兵聞令而動,奔赴抗洪一線。
8月7日,江西九江長江大堤突然決口,下游數百萬群眾尚未安全轉移,生死攸關。黨中央、中央軍委一聲令下,上萬名官兵開赴九江災區。
面對無情的洪水,一個個年輕的身軀,挽手並肩化作綠色長堤。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無數面鮮艷的軍旗在飄揚。
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衣衫,上萬名官兵連續奮戰5天,終於創下人間奇蹟,堵住了決口。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總有一種精神讓我們心生感懷,有一種安全感叫「解放軍給的安全感」。
戰友們向楊樹朋和李磊烈士作最後的告別。解放軍報記者 王衛東攝
二、和平
馬里,一度被稱為「上帝遺忘的角落」,平均每21個小時就發生一起襲擊事件。
2016年6月1日,中國赴馬里維和部隊遭遇恐怖襲擊,申亮亮不幸犧牲,年僅29歲。
就在申亮亮犧牲後的一個月,南蘇丹爆發大規模武裝衝突,執行警戒護衛任務的中國第二批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被波及,中國維和軍人楊樹朋和李磊壯烈犧牲。
他們走了,但經歷過生死考驗的中國維和官兵們,依然毫無畏懼,勇往直前。
中國自1990年開始派遣維和部隊,數十年來,中國維和軍人一直用忠誠與熱血,堅持與無畏,守衛著世界和平。
1984年1月1日,鐵道兵部隊集體轉業併入鐵道部。這是鐵道兵向八一軍旗告別(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
三、忠誠
「什麼也不說/祖國知道我/一顆博大的心啊/願天下都快樂……」
1983年,鐵道兵向軍旗告別,這支僅存在了30餘年的隊伍,留下了這樣一組數字:修建鐵路干支線52條,總長12593千米。
大山之中,森林般的墓碑,承載著鐵道兵戰士們用生命書寫的忠誠誓言……而健在的老兵中,有人選擇把家安在了鐵路邊,同樣用生命守護著祖國的鋼鐵動脈,用白髮和皺紋銘刻著永不褪色的忠誠。
90多年來,人民子弟兵無私奉獻,踐行著自己的忠貞誓言:始終忠於黨、忠於祖國、忠於人民,堅定不移,誓死不渝。
2008年汶川地震時,空降兵十五勇士驚天一跳。劉應華攝
四、血性
2008年5月14日,汶川地震第三天,震中茂縣依然是失聯的「孤島」,幾十萬群眾生死不明。
危急關頭,15名空降兵在地形複雜,又無氣象資料、無地面標識、無指揮引導的情況下向死而生,毅然決然從5000米高空實施「盲跳」。
終於,15名勇士全部安全降落。當災區群眾看見他們時,不少人哭著向他們跑來。
15名空降勇士為救災指揮部第一時間送去了重災區的一手災情,為後續的空降救援以及物資補給鋪平了道路,也把鐵血軍人勇猛果敢的形象深深刻印在災區群眾心中。
軍人的血性,標註了一支軍隊的精神高度,激勵著人民軍隊一路披荊斬棘、勇往直前。
殲10飛機總設計師宋文驄。
五、大國重器
上世紀80年代,國防科研經費銳減,殲-10研製一度陷入困境。作為總設計師的宋文驄,心急如焚。
「殺出一條血路來!」曾當過空軍機械師的宋文驄,以軍人特有的風骨,站在了砥柱中流的科研前線。
1998年3月23日,驚心動魄的20分鐘,殲-10首飛,破繭成蝶。殲-10的成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能夠自主研製第三代戰機的國家。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大國重器成為了托舉中國國家安全的重要力量。殲-20、運-20、遼寧艦、山東艦、紅旗系列地空飛彈、東風系列飛彈……堅固的國防盾牌屹立起了中國人民維護民族獨立、爭取國家強大的精神豐碑。
無論何時何地,國家利益所在之處就有軍人的忠誠守護,人民身陷困境之處就有軍人的全力搭救。軍人也是勞動者,咱們軍人有力量!
(資料來源:《祖國在召喚》系列紀錄片、中國軍網、軍報記者)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作者:劉雅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HZL03EBfwtFQPkd7J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