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戰後,周朝建立,也學了偉大領袖的戰略,所謂宜將乘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開始四面出擊,掃蕩商的地方勢力,絕對是金子,車子,房子,女子撈了一大票。
所謂第一桶金。這個時候周朝的統治者作出了一個對中國形成歷史深遠的決定,就是分封諸侯。商朝(和傳說中的夏)都是中央政權獨大,地方主要不是自己的子弟功臣的封國,而是歸順了的部落和小國。這樣的地方勢力和中央無論從文化上還是政治上都不是有很緊密的聯繫,造成商和夏都城被攻占,就亡國了。
周朝的分封主要有三類,一類是王室子弟比如衛國,晉國。一類是功臣,比如齊國,燕國。 一類前朝的後代,像陳,宋等。還有一些當時認為是小蝦米的國家一般都是所謂的蠻夷。 其中的楚國N年後讓中原傷筋動骨。
周朝的分封和後世的分封很不一樣,後世讓你當武平侯(曹操),那個地方是什麼都有,城牆,宮殿,人民,賦稅,警衛。你去到那裡享福就行了。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海昏侯墓裡頭有多少好東西,就知道後世的諸侯多麼有錢。可是周朝分封的諸侯可不是這樣,周朝分封的諸侯除了在王畿裡頭還好,其它的都是給你些金子(估計是銅),士兵,奴隸,生活物資, 然後告訴你東面1000里有個地方叫營丘,據說是魚米之鄉,你去那裡養老吧,可是沒說那裡不但沒有城池,連茅坑都沒有,而且周圍都是不懷好意的其它族裔。時時刻刻要割你的腦袋。想想,哪裡是去享福,根本就是偷渡去創業。
這個還真的不是我瞎編。
被封為齊侯,讓他建都營丘,他帶著自己的陪臣,士兵,家屬,和奴隸一路上風餐露宿,快到營丘了,實在是累的連上床的力氣都沒有了,就下令今晚露宿休息。當地的一個土人知道是去封國的,就說不太像,哪有這麼懶的。姜太公一聽,趕緊把釣魚的精神拿出來,連夜趕到營丘。太陽出來了,就讓大家一邊睡覺一邊砍伐木材建立簡單的城池。結果木板城剛搭好,東夷的部落就來偷襲。當然沒成功,否則歷史上就沒有小白什麼事了。
這個例子說明,當初的分封其實是派子弟重臣到各地埋下革命的種子,十分的弱小,但是這些種子在中原大地開花結果,從小村邑到大都城,從一個城池到城池村落連城片,從一個一個的小紅點,到占滿整個中原,就是這些周朝先民不懈的努力才造就了中華文明,否則中國是不是會成為西歐一樣的國家林立很難講。我們作為後世子孫記住祖宗創業艱難,一定要奮發圖強,才能讓後世人敬仰。動不動就讓父母操辦一切,是很丟臉的事。
當然分封諸侯也有弊端,就是這些諸侯到了西周晚期個個可以抗衡天子,一旦周天子實力大損,就會紛紛獨立。春秋就是這樣開始的。
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姜太公到了營丘三個月就把事情辦好,回來和周公說齊國操持的完備了。周公說老先生也太快了,太公說我一切從簡,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打魚曬鹽,發財大大的。周公說好好好。後來周公的兒子伯禽替周公建立魯國,三年才回來,周公問怎麼這麼慢,伯禽說我是孝弟忠信禮義廉恥,每一樣都細細的教導國民,對國民採取天天道德教育,人人知道八榮八恥,所以才慢。周公聽後說好好好。轉頭就私下和召公說,以後魯國一定會被齊國欺負,一個什麼都快,一個慢騰騰的。但是齊國也不要得意,什麼都簡化了,不搞八榮八恥,到時候一定會有陪臣造反,替代公室。當然那個是6百年後的事情了。
總結:西周分封諸侯是中國歷史意義深遠的一件大事,這個事件直接造成了華夏文明永遠在東亞占統治地位,我本人認為可以作為周朝做的第一件大事。下次說說第二件大事:周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