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15日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每天一篇原創文章,這是第【417】篇
工具箱裡,都是好東西
——張大寬
前前後後,大概用了兩個月的時間,敲完了這近11萬字。
編這個工具箱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一直以來,總有人來問我,活動怎麼做。
我是真不會回答,真不知道。
各人的情況不同,能做的活動自然也不一樣。
量身定製吧,好像又覺得花錢太多不划算。
直接照搬吧,同樣的買一送一,有人賺錢有人賠錢。
所以,我就琢磨,弄一個活動工具箱,對不同場景,不同情況下可以做的活動,做一個集合,想做活動的時候,從工具箱裡面挑出來幾樣,按照活動說明,結合自己情況,略微修改一下,直接使用,豈不是既省時,又省錢?
於是,就有了這個工具箱。
有人說,活動不都是一環扣一環的,連環套把顧客套起來然後再收割嗎?
怎麼說呢,我個人覺得,這還是農業化的思維。
這種思維,並沒有把顧客放在該在的位置上,而是把顧客當做麥子,當做韭菜,好像前面一種,後面就妥妥的能收割一樣。
你試試,在顧客來的時候就給他說,先生您好,歡迎您來到本店,本店是當地有名的「收割機」,俺們的活動是出了名的套路深,保證您帶著錢來,光著身子回去,我要好好收割你。
你猜顧客有啥反應?
哼,我敢打賭,這話你都不敢說。
為啥呢?
還不是因為這是在套路顧客,感覺這事情不能說,說了顧客就跑了!
試想,真相都不敢給人說的,能是啥好東西?
而這一切的根源,不都是把自己的利益看得太重了,總在算計自己能賺多少錢,能有多少受益嗎?
從這個出發點,設計出來的活動,大多是讓人看不懂,到處都是套,心裡想的挺好,來一個就能割一個。
而實際上呢?
顧客不是麥子,不是韭菜,更不是任你宰割的魚啊。
套路一次可以,上當一次也可以,回去發個朋友圈,去平台上給你幾個差評,你說後面這生意還咋做呢?
所以,別用農耕思維來開店了,你面對的都是一個個的大活人,有手有腳的,自己會走會跑。
你做得好了,他們自然就來了,你做的不好了,抱歉,不和你玩了。
看明白這個本質,再去考慮活動,你會發現,有效的活動,大多都很簡單。
為啥說越簡單,效果越好呢?
其實原理非常簡單。
一切商業的出發點,都是顧客獲益。
做活動,同樣也是遵循這一點。
所以,在活動中,要讓顧客第一眼就能看明白,這個活動是讓他自己獲益了。
舉個例子
就像《工具箱》里第36篇里的活動。
麵館把早上的時間租給了賣早點的。
做到了場地共享,麵館也能收回一點房租,早餐也有了地方擺。
你看,在這個交易中,早餐獲益了,有地方賺錢了,所以才願意支付這個房租。
而當他們兩家合在一起,面對顧客的時候,同樣也要考慮讓顧客獲益,生意才會更好。
所以,只需要推一個簡單的「月卡」,持卡到店,早餐可以獲得一碗免費豆漿,中餐或晚餐可以獲贈一顆滷蛋。
這樣簡單的活動,對於顧客來說幾乎沒什麼理解成本,看一眼就明白了,這麼算,每個月最多可以省120元。
而獲得這張月卡,只需要18元,是不是很划算。
只要能保證品質,口味尚可的情況下,成功率是不是很高?
簡單,對於顧客來說,一眼就能看明白。而對於商家來說,是操作方便。
越容易掌握的方法,執行起來越到位,效果自然也就越好。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開店,顧客獲益是第一原理,在這個原理框架下去思考如何做,一定是有效的。
無論是菜品、服務、環境都要在這個框架下去琢磨。
而活動,只是錦上添花的事情,沒見過哪家店因為活動做得好而生意火爆的。
前提都是東西好,能讓顧客獲益。
就像我做這個《工具箱》一樣,出發點是為了讓你獲得做活動的方法,而且還要省事省力省錢。
如果沒有這個前提,不用想也是賣不出去的。
顧客獲益,一定要牢記。
《99個餐飲促銷點子》已經完成了更新,戳下方專欄,即可帶走。
我是大寬,每天一篇原創文章,解決一個餐飲問題。
歡迎你在評論區分享,與大家一起交流。
你有哪位朋友是不是也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你可以把今天的內容分享給他,或許你能幫到他。
著作權歸張大寬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轉載請註明:作者:張大寬 微 信 個人 ID:BG9FBG,頭條號:餐謀張大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