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給孩子反覆讀一本書的經歷。或許有的家長會擔心「我家孩子這樣正常嗎?」「我給他買了那麼多的書,他為什麼總讀這一本啊?」「總看一本書,我都煩了!」
其實,孩子在閱讀過程中出現這樣的狀況是很正常的,就像你不會在一夜之間就背過所有的古詩歌詞一樣,孩子也需要重複聽才能學習,才能讓孩子收穫不同的感觸和體驗。
因此,雖然每天讀不同的書,大人不會感到無聊,但這卻使孩子失去了學習所需要的增強效果,也就是複習。
所以,各位家長可別再為了自己的「快樂」,損失掉孩子的學習機會了~
一、重複閱讀的概念與機制
重複閱讀
早在1979年,就出現了「重複閱讀」這一概念。
它是指孩子通過反覆閱讀材料,以提高理解力並達到一定的流暢性水平。
這裡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一是低層次理解階段。在這一階段,兒童主要進行的是詞彙識別、詞彙拼寫等信息的處理,並逐步實現對字、詞識別以及語音信息的自動化。
二是高層次理解階段。它是建立在低層次理解階段已經充分實現自動化的基礎之上的。在這一階段,兒童的注意從低層次的解碼加工轉移到對語句、篇章以及段落的理解等高層次的組合加工上。
所以,重複閱讀能夠為兒童提供充分的練習機會。兒童圖畫書的重複閱讀則是能夠為兒童提供練習閱讀圖畫和文字的機會,增加兒童圖文匹配的可能性,並加深兒童對故事內容的理解。
二、重複閱讀對兒童的影響
>>>>
1.重複閱讀為孩子提供反覆接觸文字的機會
兒童在重複閱讀中不斷接觸並儲存文字信息,並逐漸掌握一些文字的組織方式和規則。
更有研究指出,圖畫書的重複閱讀能夠促進兒童接受性詞彙和表達性詞彙的發展。圖畫書重複閱讀也能夠幫助兒童擴大詞彙量並學習相關詞彙知識。
重複閱讀讓孩子閱讀沒有障礙或停頓,閱讀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將變得更加愉快。
>>>>
2.重複幫孩子實現對知識技能的學習輸出
孩子在拿起某本書的時候,開始可能只喜歡聽,然而通過重複閱讀,孩子卻突然把聽進去的東西「吐」出來了,會在家長的面前複述書中內容,甚至通過「移花接木」對已經吸收的故事進行創造性的改編,這就是多次重複之後的「突變」。
>>>>
3.重複閱讀讓孩子有機會直面內心體驗
聯合國教科文亞洲文化中心評議員松居直先生認為,當孩子喜歡重複閱讀某本書的時候,他不過是希望重新體驗一次閱讀那本書時帶給他的情感體驗,不管是因為共鳴主人公的感覺還是可以藉此宣洩內心的負面情緒,這樣的體驗對孩子的成長來說都是有價值的。
>>>>
4.重複讓事物變得可預測、增強孩子自信
當孩子不厭其煩地去看某本書時,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熟悉的書,可以讓他們更有能力去預測接下來的情節發展,這種預測未來事件的能力,會讓孩子體驗到莫大的成就感,進而增強對自己的信心。
三、兒童重複閱讀的最佳次數
重複閱讀能夠有效改善兒童的閱讀能力,但這並不意味著重複閱讀的這種促進效果能夠隨著重複次數的增加而不斷增強。
目前,學界尚未對重複閱讀的最佳次數達成共識。
但根據已有研究來看,
在進行3~5次重複閱讀之後,兒童的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流暢性水平以及文字學習水平都得到了適宜的發展
,其眼動指標變化也在3~5次重複閱讀之後逐漸趨於平緩。
所以,最後面對孩子的「重複閱讀」要提醒一下各位爸爸媽媽,在陪伴孩子閱讀成長的過程中,雖然我們總是重複念相同的故事、回答相同的問題會感到乏味。
但是也正如哈佛大學閱讀實驗室前主任Jeanne Chall所說的那樣,「一個孩子從喜歡聽故事到假裝閱讀再到真正閱讀,需要經歷一個過程。而在這個過程中,父母只需要用心陪伴即可。」
願每個家長都可以「耐心陪伴,靜待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