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y 番茄學院 挑媽媽
今天來和大家聊聊看病體驗這個話題。
人從什麼時候開始關注醫院和醫療體驗的呢,一是從生病以後,另一個是有了孩子。
如果你擠過北京的三甲醫院還有那些專科醫院,那你一定就會知道凌晨的醫院門口一點都不冷清。
充滿焦慮的人群肆意竄動,半夜排隊占位,就為能掛上某某專家的號,全家出動,分工協作那都是最基本的操作指南。
某兒童專科醫院夜間急診
有了孩子以後,去急診的頻率會變的更高,3歲前突然生病發燒是經常發生的事情,無論幾點都要做好去醫院的準備。
以前買房子總覺得要環境好的,現在我個人的觀念變了,周邊的配套設施一定要完善,尤其是醫院。
其實,人的一生中大部分時間避免不了去醫院,而生病去醫院都是最脆弱的時候,如果能讓這個事情變得舒服點,絕對是提高幸福指數的事情。
還有一種改善就醫體驗的方式,就是可以購買中高端醫療險。
好的就醫環境這事對人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更何況是在生病的情況下。
我先說說我看中中高端醫療險什麼了?
對,沒看錯,確實是醫療資源。你可能會說好的醫療資源不都是在公立醫院嗎?
是的,比如北京的某個三甲醫院,可是有太多的人都去普通門診,有句話你聽過嗎?「全國人民奔協和」,可想而知越是好的醫院,越是大家生病時的首選。
優質醫療資源的稀缺性是短時間內很難改變的,而且好醫生就那麼多,普通門診的挂號資源每天是限量的,尤其是專家號更是兩位數的限量。
門診醫生平均每天要看幾百號的病人,如果你沒有掛上號,當天就是看不上病,除非醫生願意為你單獨加號,但這是小機率事件。
如果選擇去國際部就診,請注意,社保是不能用的,至於你已經購買的百萬醫療險,能覆蓋到的也只是普通門診。
某知名三甲醫院國際部挂號提示
再看下該醫院國際部知名專家的挂號費,下圖:
這部分還僅僅是挂號費用,如果治療需要住院….突然感覺壓力山大!
而中高端醫療險是完全可以覆蓋公立醫院的國際部和特需部,好的專家都是同時在普通門診和國際部,特需部出診的。
如果不是嚴重的疾病,還可以選擇私立醫院,提前電話預約,保證就診時間。
某款高端醫療產品的直付醫院列表
公立醫院的普通門診能夠保證的是基本看病機會,這個過程和體驗可想而知,排隊三小時,看病5分鐘。
如果想和醫生進一步討論下各種優劣勢治療方案,多說一會可能排在後面的人都已經迫不及待了。
所以,如果收入條件允許,可以考慮擴展看病的更多渠道。比如在私立醫院或者公立醫院的國際部,特需部,畢竟服務更完善,體驗更好。
你可以
電話預約門診;
專屬的問診時間;
預約檢查,不需要排隊,出結果更快速;
直付服務,保險公司與醫院進行直接結算;
.......
對於有一定收入水平,不太嚴重的疾病,又想提高看病效率,那私立醫院的服務是首選。
看下私立醫院的就診環境:
某私立醫院病房圖
我自己在孕早期的時候,因為有流產先兆的情況,緊急去三甲醫院的婦產科挂號問診,但因為當天已經沒有號了,拒絕給我檢查。
那種著急的心情可想而知,情急之下,我馬上電話預約了北京的美中宜和婦產醫院,當天就得到了檢查和醫生的診斷。
不僅如此,因為已經有了流產的徵兆,看病的過程中,給我提供了各種貼心的服務,比如我不用來回的自己交費和排隊,抽血也是由護士到休息區專門服務。
另一個,我的一位女性朋友去某家私立醫院就診需要打針,在等待的過程中一直埋頭處理工作.
等處理完以後才發現,護士手握著針管在旁邊安靜等待,等我這位朋友習慣性的表示抱歉的時候,護士給了解釋,第一是因為針管剛從冰箱拿出來.
溫度比較低,捂熱了再注射會舒服一些。
同時也不想打擾我這位朋友在緊急處理工作…護士姐姐,你好貼心噢~感動ing..
所以在收入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自己和家人配置個中高端的醫療險,是提高就醫體驗的解決方案。
說了這麼多,來看下具體的兩個中高端醫療險的產品;
1. 從保險責任上看,一定要包含門診,因為疾病或者意外事故,貓爪狗咬去門診看病是生活中非常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如果保險責任只有住院,提升就醫體驗的問題解決的就不夠全面。
2. 選擇門診保障額度高的,畢竟去門診的頻率要比住院高;
3. 醫院首選包含公立醫院的國際部和特需,其次是私立醫院,至於昂貴醫院因收入和需求而異。
4.MSH欣享B覆蓋了國際部和特需,但私立醫院指定的城市只有深圳和成都,生活在這兩個城市的家庭或者收入不錯的個人,可以選擇這款產品,保費相對低,覆蓋醫院更全面。缺點是門診消費每天有限額600元。
5.安盛天平智選從保障責任和覆蓋醫院範圍上更全面,但是同樣是100萬的保額,年交保費要更貴,另外就是門診限額1.5萬/年,這個額度限制有點低,畢竟在私立醫院看幾次病或者接受大一點的檢查項目,就會累積到限額。
看到這裡,可能覺得兩個產品都不是想像中的那麼完美,在保障責任上都有些瑕疵,但是這個也是價格決定的.
畢竟與6300萬保額的BUPA精英計劃無法比較,還是要看多花的保費想要先解決什麼問題。
我的另一位寶媽朋友,每年給孩子在卓正醫療充卡差不多就要小1萬.
還沒算去公立醫院看病的費用,如果孩子發生了再嚴重點的疾病需要去公立醫院的國際、特需部,那這個費用也是需要自付的,專家號怎麼也要大幾百元,還有後續的治療費用等。
到這,我想你可以理解中高端醫療險是一個有定製和需求匹配的事情,去不去私立、去哪家私立、要不要國際特需部門,是報銷醫療費用還是保險公司直付.
以及就醫範圍,門診額度都非常的重要,具體問題和需求具體分析,沒有一個完美的產品可以一概而全的。
你對中高端醫療險的需求是什麼呢?
針對自己的需求,可以找專業的保險經紀人諮詢,匹配更適合的產品。
作者Kris,R&F創始成員,資深保險經紀,金融碩士,簽約作者,終身學習者。
閱讀更多,關注微信公眾號:「番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