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
我嘗試了兩種方法,讓孩子在暑假學會時間管理,由第一階段到第二階段,孩子慢慢養成了自主管理時間的習慣。
如果孩子能夠掌握第二階段的方法,並能嫻熟運用,無疑就是學霸。
第一階段:我讓孩子養成有計劃使用時間的好習慣
因為孩子暑假有一些學習任務,包括完成各科的暑假作業、記單詞等,同時有課外拓展的興趣,包括閱讀、編程、畫畫等。同時也要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還要留有孩子自己的自主和自由時間。於是商量著一起制訂了很詳細的暑假計劃表。
在執行這個計劃表的過程中,讓孩子感覺學習和做事的規律性,有條不紊地去完成。
我們制訂的每日計劃執行表
第二階段:看上去更自由,但是更考驗時間管理能力
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時間意識之後,又考慮到孩子每天的任務都不盡相同。是時候考驗他的自主支配意識了。
在培養他的自主管理意識之前,首先要讓孩子了解事情是有輕重緩急的,學會分辨和思考,逐步建立正確的時間分配原則。
要告訴孩子,事情優先次序要考慮兩個要素,一個是重要性,另一個是緊急性。這樣跟他講,會有點抽象。我索性設計了一張圖表,孩子馬上就明白了。
我設計的優先坐標圖,橫縱標是重要性,左邊到右邊,從不重要到重要;縱坐標是緊急性,從下到上,從不緊急到緊急。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設計的圖表
通過兩條坐標,就把事情區分成了四大塊:
第一塊:右上角的是既緊急又重要的事情,這是要事效率區,是提前要做的事情,優先完成。而且完成的效率影響一天的安排,比如完成家庭作業是要事,如果效率不夠高,就會影響娛樂、興趣等其它安排。
第二塊:右下角是重要不緊急的事情,這是堅持區,是第二位要考慮的事情。雖然不緊急,但是很重要,比如閱讀,可以不著急完成,但是很重要,需要孩子堅持的部分。
第三塊:左上角是緊急不重要的事情,這是靈活區,比如突發事件,需要孩子馬上靈活去處理的。
第四塊:左下角是不緊急不重要的事情,這是維護區,為什麼我把它叫作維護區呢?比如孩子的自由時間,看似不緊急不重要,但是需要去維護。因為自由和玩樂是孩子放鬆和休整的時間,所以這部分需要孩子自己去爭取,把要事提高效率,就會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家長也無權完全剝奪。
使用優先坐標圖的目的是讓孩子學習思考時間的價值化,區分事情的重點。時間是很有限的,需要合理分配,將時間價值最大化,那麼孩子就會明白學要學得高效率,才能有時間玩。同時面對不同任務的時候,能夠學會區分不同事情之間的輕重緩急,了解四個區的不同性質和處理方式。
然後結合下面這張簡易的、不固定時間的計劃表供孩子練習,由孩子自主安排每天的任務。
借著第二階段,跟孩子的討論和執行,是一種時間價值觀的建立,逐步建立孩子的責任心和自主管理能力。
我們制訂的每日計劃執行表
這個階段的時間管理練習,在現在暑假期間落實是最好的,因為孩子有很長的自主時間做自我管理的練習,對培養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我用了兩種方法,讓孩子在暑假學會時間管理,事實證明第二種方法更贊!當然要給孩子一個學習的過程,孩子不是一上馬就能馬上學會,這是一個不斷試錯,持續提高的過程,主要是借著這個過程,內化成孩子的責任心和自主管理能力。
我是動歷盒育兒袁老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家庭教育及兒童正念教養專家,感像作文創建人,專注於3-12歲孩子的家庭教育,擁有教育類版權245項、幾百個原創產品和兒童正念冥想等幾十個線上原創課程。歡迎關注,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