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苗移栽後發黃,請注意這5個方面,提高種植效益

2020-04-03     農事農忙

前言:清明時節雨紛紛,也是氣溫回升的時候,更是播種玉米的好時節。

最近,我國各地也都開始播種玉米了,目的是讓玉米苗遇上雨水好生長,有些農戶播種早的玉米苗都可以移栽了,而有些地區才剛開始育苗,但是我發現很多人都反應說:「玉米苗移栽後苗就變黃了」,其實這個問題在南、北方地區的朋友經常會遇到,由於當地氣候的因素,需要通過育苗再進行移栽,但很多人發現移栽後苗變黃(黃化)很嚴重,這種現象其實就是玉米植株的一種生理病害,其對幼苗正常生長發育有很大的影響,玉米苗黃化嚴重後,後期產量就會減少,葉片薄弱、根系活性減退,導致玉米植株生長非常緩慢。

那麼,是什麼原因引起玉米苗苗產生黃化?又該如何做好預防措施呢?下面就根據以往我個人移栽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一下,供大家參考。

(1)施肥不當:很多種植戶習慣用氮肥,沒有合理進行搭配肥料,導致玉米植株出現缺素症。簡單來說,是由於施用肥料不當後,土壤中的肥種不均衡而引起玉米苗發黃。

缺鉀肥,缺鉀肥後玉米苗老葉前端變黃,葉尖和葉邊緣乾枯,在嚴重時,全片乾枯,這時植株發育緩慢、矮小。缺鋅肥,新生的幼葉變黃,在撥節後,病葉出現黃白斑,當遇到大風吹後容易被撕裂。

其次,施肥過淺,化肥過多,且距離植株根部過近,而引起燒根後變黃化(苗發黃)。

預防措施是,如果前茬是播種小麥或在麥地間種,那麼要施足基肥。一旦發生黃化時,要第一時間補施對應的速效肥(人或豬尿),同時也要噴上玉米苗專用的葉面肥,不要濃度過大,按照瓶子說明進行,一般7-10天噴一次,連續2-3次就可逐漸得到解決。

(2)除草不當:這方面一般主要是在麥田間種玉米導致,我發現南方地區很多都是這樣,而又在小麥春季時進行除草,使用藥劑除草後導致玉米苗受害,由於玉米苗根系被藥害後,根系受損而無法正常吸收養分,導致出現缺素症,從而玉米幼苗變黃。

預防措施是,最好在移栽玉米苗後,不要在苗期使用藥劑除草,避免發生藥害。建議人工進行除草,一般以「春草秋治」進行,但為了有效提高玉米苗生長,在苗期也要除草,人工撥除才是最佳的選擇。

(3)土壤缺肥:指的是土壤缺乏各種肥元素,尤其是一些長期不耕作的土地,本身土壤板結就很嚴重,所在在移栽玉米苗後,一般玉米苗都會發黃,單單是施足基肥是不夠的。

建議對於長期丟荒的地塊,要提前深翻培土,並結合施肥進行旋耕,起壟曬墒、做高畦,提高土壤通透性,減少病蟲害和土壤板結,這樣後期移栽玉米苗後,影響就沒有那麼大了。

(4)氣候影響:主要是受到高溫影響,尤其是農曆6月高溫季節,最容易造成玉米苗被曬傷,從而導致植株生長受到抑制,而發生黃化。

預防措施是,建議規劃好育苗和移栽時間,如當地氣溫回升快,可適當提早育苗移栽,因為氣溫升高後,天氣炎熱,土壤乾旱也嚴重,有必要時多澆水保濕,使土壤濕潤,使玉米植株能夠多吸收水分,降低白天植株被曬傷的機率,注意澆水要在徬晚進行,不能中午澆水。我們這邊都是這樣做,一般很少發生玉米苗被高溫曬傷,所以我認為這點也是有必要做好的。

(5)病蟲侵害:玉米苗得了苗枯病後,玉米苗生長緩慢,葉片發黃,根毛少,嚴重時植株萎蔫、腐爛。蟲害一般有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等危害到玉米苗的根部,導致根系受損,植株根系受害後變萎蔫和黃化。

預防病害侵害,根據我個人的經驗,就是在移栽玉米苗前20-30天先處理掉地下病害蟲。比如先耕後作的,就一定不能忽略,要對土壤進行消毒殺菌、殺蟲,待藥效化解後再移栽玉米苗最好,減少地下病蟲害,才能保證玉米苗正常生長。玉米地里地下害蟲非常多,一般有地老虎,螻蛄、金針蟲等,這些在玉米苗期對玉米苗危害非常嚴重,要多注意。

如今玉米苗移栽管理是需要精心呵護才行。病蟲害也較難防治,因此,種植戶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掌握好玉米移栽管理新技術。對於玉米苗「黃化」的問題,種植戶只有找准病因,並第一時間採取有效防治措施,才能起到最好的預防效果,降低玉米減產發生。

以上知識為個人的經驗見解,可能多多少少會忽略掉一些其它等原因引起玉米苗發生黃化。僅供參考為主。如您有更好的解決方法,也歡迎參考交流,謝謝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mv3SnEBnkjnB-0zwz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