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企業復工,政府不能「只蓋章、不擔當」

2020-02-20     昌邑市檢察院

七八個部門審核、蓋九個章、多名分管領導簽字……近日,西部某市一張復工申請表在網上廣為流傳,引起輿論極大關注。近來,類似情況屢見不鮮,更有甚者,企業在被層層審核之後,復工復產卻仍遙遙無期。

在防控疫情同時積極復工復產,是中央的決策部署,也是現實的迫切要求。然而,在這樣的危急關頭,一些政府部門卻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只重防疫,不管經濟,不但不將企業看作抗擊疫情的戰友,反而「如臨大敵」。復工審批的繁瑣手續,看似是為了對疫情進行嚴控嚴防,實際卻是為了推脫防疫責任。如此做法,毫無疑問是相關政府部門不作為、不擔當的表現。

抗擊疫情的過程,是對服務型政府的一次大考,必須拿出應有的責任和擔當。企業復工復產,涉及到人員流動、聚集等諸多問題,必然存在防疫隱患,要保證安全復工,就要求政府部門強化服務意識,積極想辦法、出實招,把疫情防控和服務企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在防疫過程中保生產,在生產中防疫情。

拿出責任和擔當,相關政府部門就要在審批手續上能簡化的簡化、能取消的取消。例如「復工生產理由」、「行業主管意見」等與防疫工作關係不大的事項,完全可以精簡刪除;與此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網際網路進行「電子化辦理」,減少企業審批的時間、空間成本。

拿出責任和擔當,就要求相關政府部門不能犯懶、嫌麻煩,要主動摸清企業在復工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需求,例如資金是否緊張、人員是否存在缺口,交通運輸是否通暢;大疫當前,特別要重點關注企業在防疫上遇到的困難,例如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是否充足等。

要拿出責任和擔當,更要求相關政府部門為企業及時排憂解難,拿出實實在在、具有針對性的措施,「因企制宜」,做到精準服務。

「大疫」當前,作為政府部門,只有想企業所想、急企業所急,科學精準地做好服務工作,才能在成功阻擊疫情的同時,打好「經濟保衛戰」。

(來源:半月談)

來源:人民日報

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刊發此文只為了傳播信息,不用作任何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私信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dPKYXAB3uTiws8KSt2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