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才是世外桃源,30畝森林400㎡中式宅院,與白鷺為鄰,太美了

2020-02-14   藝術新青年

清晨,聆聽悅耳的鳥鳴,

傍晚,欣賞落日餘暉、飛鳥歸巢,

你是否也嚮往這樣安閒、愜意的時光,

在距離成都市中心不遠的地方,

就有這樣一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世外桃源。



這裡是90後女孩廖凡和父母生活的地方,

有30畝的森林和

林中棲息的上萬隻鷺鳥,

與大樹相依,與成群結隊的鳥兒相伴,

這樣的體驗令無數人心嚮往之。



20年前,做苗木生意的廖全福,

租下了成都附近一塊光禿禿30畝農田,

用來種植林木,

他本來計劃等樹長大後賣錢,

卻不想五六年後,

隨著樹林越長越茂盛,

竟然吸引來了一群白鷺,

它們在這裡銜枝築巢、棲息繁衍。



林內的樹木蓬勃生長,

鷺鳥也越來越多,

白鷺、牛背鷺、夜鷺和池鷺......

它們把這裡當成了「家」。

原本打算伐木賣錢的廖全福,

此時犯難了,如果要砍樹,

白鷺的棲息地就要受到破壞,

他想了很久,

還是不忍心破壞鳥兒們的棲息地,

於是就沒再賣過一棵樹苗。



為了讓鷺鳥能更好地生活、繁衍,

廖全福不僅放棄了林木的收益,

還拿出自己的積蓄,

為它們創造好的生存環境。



聽說鷺鳥棲息的地方要有水,

他就在林子裡挖水池,

看到白鷺吃了打過農藥的莊稼,被毒死,

他就自掏腰包,

給鷺鳥買魚、買泥鰍。



廖全福起初還是住在市裡的,

但是林子裡的鷺鳥引來了很多偷獵者,

尤其是晚上,偷獵更嚴重,

為了保護鷺鳥,

廖全福經常半夜三更開半個小時車過來查看,

於是,他決定直接搬到林子裡住。



從2015年開始,

廖全福用了2年的時間,

親手在林中屬於自家的一塊土地上,

蓋起了400㎡的房子,

名曰「鷺鳥莊園」



受經濟條件制約,

廖全福沒有請設計師,

全部自己設計、自己施工。

「鷺鳥莊園」由兩棟房子組成,

一棟青磚房、一棟木製房,

全部都是按照古建築的樣式修建。



青磚房用來做廚房,

蓋房的青磚已有100多年歷史,

是廖全福從李一氓故居收來的,

當時他在彭州,

看到民國革命家李一氓的故居被拆遷,

一百多年歷史的青磚、雕花木窗被棄置一邊,

覺得很可惜,就收下來運回樹林。



另一棟是木結構,用來居住。

為了防潮,木建築抬高了3個台階。

房子主體的材料是另外拆遷中收來的明代木板,

門窗是清代的,也是來自李一氓故居,

雕工很精細。



廖全福原本只設計了一層平房,

但木匠師傅卻不肯鋸掉多餘的木頭,

他說做了一輩子的古建築,

沒有見過整棟房子用明代的老柏木搭的,

鋸掉太可惜,

所以最後建成了二層的閣樓,

現在二樓是廖凡住的地方。



園子裡很多東西都是收來的廢棄東西,

莊園的圍牆,

是廣漢雒城的古城牆垮掉之後做修復,

剩下不要的殘缺青磚。



園內很多盆栽也是別人挑剩下,

大家覺得它們不能存活或者景觀性很差,

廖全福就把它們撿回來救活,

讓它們重新煥發生機。



遮天的大樹將整座院子包裹,

它們大抵都有千歲的高齡,

最古老的一棵有1500多年,

最年輕的也有100多年。



院子沒有經過特別的設計,

一切都渾然天成,

充滿自然的氣息。



廖凡一家就在這裡過著平靜恬淡的生活。

廖凡的媽媽在沒栽樹的地方種了兩個小菜園,

她很愛做菜,

蔬菜基本能自給自足。



30畝的園子沒有僱傭其他人,

早上起來,

打掃衛生就要2、3個小時。



園子裡有一條蜿蜒穿過的河,

廖全福基本每隔一周會下河撿一次垃圾,

穿著白色20塊錢的「戰袍」,

和一雙黑色雨鞋。



所有事情都需要親力親為,

一點也不敢鬆懈,

但他們卻絲毫不覺得疲累,

反而非常享受。



種樹保護鷺鳥,撿垃圾……

這些事情不僅不能給廖全福帶來任何收益,

還耗費了他大半生積蓄。

家人開始很是不理解,

尤其是女兒廖凡,

她從小便看著父親為這片林地奔波,

卻只有付出全無收穫,

所以,在廖凡幼年的印象里,

「保護鳥」並不是一件好事。



長大後,廖凡到北京工作,

見慣了繁華都市生活的她,

更不理解父親擁有那麼大片樹林,

為什麼還穿得破破爛爛,到處撿垃圾,

那段時間,她跟父母的關係非常不好。


直到全家搬到森林住之後,

她以前的認知都顛覆了,

她突然就懂了父親的堅持,

並毅然決定留下來,

和父母一起守護這片森林和鷺鳥,

「對大自然的喜愛,

可能就是人的一種本性。」



在一片綠意盎然的掩映下,

在上萬隻「小精靈」的陪伴下,

廖凡一家寧靜地生活著,

一切看似平淡的掀不起任何波瀾,

但卻能察覺到從他們臉上綻放出的幸福感。



廖全福早在十七、八歲的時候,

因為非常喜歡學校外面的樹林,

便在心裡默默許下了,

「我長大之後,也要擁有一片樹林」的願望,

只是連他自己也沒想到,

這份喜愛居然風雨無阻地持續了20年,

而且已經變成了一輩子的事業。



廖全福現在還有了一個「鷺鳥衛士」的名號,

他將大把的歲月耗費在鷺鳥保護這件事上,

讓更多的鷺鳥有了休憩、繁衍的空間,

他的堅持,

收穫了一幅靈動的生態畫卷。



廖全福對鷺鳥、對自然的熱愛,

讓他20年如一日,

守護這片森林,

再苦、再累,也從未放棄。



清晨若少了純真鳥語,

這一天灑下的陽光都帶著寂寞,

無數網友羨慕他們一家,

「把生活過成了詩」「這就是嚮往的生活」,

與自然為鄰帶來的自由和愜意,

是大自然給他們最好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