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俠系【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看娛樂熱點深度解讀,認準理娛君!
剛剛過去的4月,中國男人「潰不成軍」。
先有自稱和養女談戀愛的前總裁留下一句「根據法律,我真是一點也不擔心」,然後消失於熱搜之巔,後有「時間管理達人」羅志祥令多人運動深入人心,接著是屈楚蕭向粉絲們演繹了手機充電器的動作戲絕活。
到了4月底,輪到了郭濤,用網民的話說,別人都是被扒出來的,這位哥自己寫本書,把人設寫崩了——《父親的力量》。
什麼是父親的力量?現在大家都知道了,拳頭的力量。
這本書是六年前寫的,主打「如何教育男孩」。有些概念已經有點問題,比如「如何培養男子漢氣概」,但為什麼所有人男孩都要培養男子漢氣概呢?最引發爭議的是,在男女交往部分,郭濤寫了一個打女友的故事,還覺得自己挺對。結果這部書一夜之間被打到豆瓣2.4。
4月30日晚上郭濤自己道歉了,表態還是很誠懇,首先是對家人、朋友和讀者道歉,接著說他對女性並無任何偏見,也會在未來的生活工作中做到言行合一,尊重女性的價值觀念,尊重女性的職業選擇,並為此作出表率。
現在網民也是接力評論,有說道歉沒誠意的。
有說不要為一個已經道歉的錯誤埋葬一個好演員的。
還有人深挖,六年前的6年前出版的一本書,而且是郭濤20年前的事,為啥到現在爆出熱搜?
觀點各異,這很正常,但有一種主流觀點,非常值得一提——許多人說,郭濤是60後,他代表的上一輩中國男性就是這樣,郭濤還算好的。
我也不認為因此就要對郭濤全面否定,但這種被許多網民認同的觀點背後隱藏的是,許多網民其實認同了——
老一輩的中國男人,就郭濤這樣。
真的,就這樣了?
對於事件的討論已經足夠多,我反倒想回看一部因為郭濤事件被許多網友怒打一星的老劇——
《父母愛情》。
老一輩的中國男人是不是都像郭濤這樣?真正的中國男人應該如何對待自己的親人、愛人?或者說,怎麼樣才算真正的男人?不用到處去找,都在郭濤主演的這部老劇里。
老一輩中國男人都打女人?江德福怎麼沒把安傑打老實呢?
郭濤在書里最引發爭議的細節是:回憶起前女友時,覺得她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在大庭廣眾下吵架,讓他丟人了。
於是一個巴掌甩了上去。
書里還做出總結:要讓女人知道底線在哪,一打她就老實了。
打女人,果然有用?
看看《父母愛情》,郭濤飾演的海軍軍官江德福與梅婷飾演的安傑在舞會上相遇,一個是沒文化的農民軍官,一個是成分不好的大小姐,見面後,大老粗對大小姐一見鍾情,大小姐卻是滿臉不情願。
兩個人在不斷踩腳的尬舞中結束了這次聯誼。
回家對安傑對姐姐安欣一通吐槽江德福,沒文化還長得丑。
按理說,他們兩個人本不可能在一起。結果,這兩個人就硬是走到了一起。
戀愛談得容易,相處難。
在《父母愛情》里,最核心的矛盾,就是江德福和安傑各自文化背景帶來的巨大差異。
江德福出身農村,常年軍旅,活得糙。
但婚後安傑逼著他做「三洗丈夫」——洗臉、洗腳、洗屁股。還不許他吃飯吧唧嘴、禁止他說髒話。
這種改變讓他在同僚中被群嘲。
要按郭濤的說法,這不就是觸及底線?多丟人啊,還不幾個耳光讓她老實老實?
可是江德福呢,不知不覺,「三洗」已經成為習慣,就這麼接受了安傑的「文明改造」。
你說是江德福妻管嚴,沒主見?不是。
有些原則性的事情絕不妥協。
比如安傑懷孕了要求坐黃包車,江德福同意了,可是坐上去又如坐針氈,最後實在忍不住這種「剝削」,自己下來幫忙推車;
他看到安家傭人不能一起上桌吃飯,直接對安傑提意見:孫大姐不上桌以後就不來你們家吃飯了。
安傑對貧苦人民表達反感,江德福就鼓鼓囊囊小聲懟回去。還暗諷哈哈哈哈。
這些時候,怎麼沒見他上去就一個耳光解決問題呢?
江德福算老一輩男人嗎?從上到下,全都是。
可為什麼大家都喜歡憨厚的江德福?因為他可敬可親,富有同理心。
在那個女性權利缺失、婚姻缺乏自主的時代,江德福對待安傑的態度,像是一股清流。在瑣碎的婚姻生活中,他選擇的是相互尊重、相互成就,尊重的是女性正在生長中的權利意識。
到最後,這部沒有死纏爛打,沒有小三出軌,沒有為了戲劇衝突強加的各種愛與背叛的平凡愛情,家長里短的戲,被導演孔笙拍得有滋有味。
而這部劇集,之所以可以打破年齡圈層、成為子女和父母一起看的電視,能「出圈」,也是因為這樣老派的江德福很正。
真正的中國男人能打,但絕對不是打老婆。
溫良恭儉讓?《父母愛情》里是男人先做到了
看過4月這些男人們的故事,大家統一的問題是:女性應該被尊重就這麼難以理解嗎?
看看郭濤的愛情史:先碰上一個好女孩,後來他又劈腿女演員,和女演員一塊 「私奔」。再後來與女演員的交往不順分手了,他說自己被女演員傷得夠嗆,因為這次情傷,郭濤自此發誓不找女演員。
在書中他又表達了女演員的偏見:女演員身份尷尬、討厭、愛慕虛榮。
發現沒?這聽起來,不正像《父母愛情》里江德福的戰友們,因為安傑的出身,在他面前明朝暗諷安傑的說辭——
「金貴、嬌氣」。
江德福怎麼回應的?他覺得老婆給他丟人,回家打老婆去了嗎?不,他立刻反懟——「我老婆的出身那也是你們說的嗎?!再說了,我老婆又能幹又體貼,你們都不知道她有多關心我。」
總之,「我老婆天下第一好」。
郭濤說女演員容易給丈夫帶綠帽子,他最後找的則是溫良恭儉讓、集中國女性傳統美德之大成、比他小16歲9個月的李燃。
李燃年紀輕輕,但是很早就生孩子。嗓音條件不錯,但郭濤不讓老婆進入演藝圈,管這叫「不能把老婆往火坑裡推」。
李燃的奉獻精神有多強呢?兩人領證結婚,郭濤看到要排隊就自己跑了,讓她一個人在那兒排著。李燃一直排到民政局快下班,打電話給郭濤,郭濤才肯過去。
對李燃,郭濤的評價是:溫良恭儉讓。
可是等一等,這是他妻子的性格,還是他想要的妻子的性格?
而這也是這個故事終極的可怕之處——一場不眠不休的,循環往復的,把女性改造成自己心目中形象的工程。
《父母愛情》里又如何?
為了和她結婚,即使剛開始組織上不批准,並施壓給他。但江德福義無反顧地做好了「卸甲歸田」的心理準備。
同在炮校學習的老丁問他,如果你為了她「卸甲歸田」了,她卻沒跟你一起回去,你怎麼辦?
江德福接下來的這段話請男性同胞聽清楚——「我對她好、我對這份愛情堅持,是我的選擇。即使最後她沒選擇和我在一起,那也是正常的,我也不會有埋怨。」
江德福這份對愛情的擔當,是令安傑下定決心接受他的關鍵原因。
你看,江德福為愛付出這麼多,是不是可以好好改造安傑了呢?
完全沒有。
即使全家搬到貧苦的海島上,安傑仍然帶著一箱箱的旗袍、高跟鞋、小說和杯具。
最大的享受,是在院子裡插上花,擺上果盤,用精美的杯子喝上一杯咖啡,和好姐妹葛老師聊聊天。
在妻子的愛好面前,大老粗江德福沒有用愛作為籌碼強迫對方改變,而是選擇彼此尊重。
幾十年的融合下來,江德福習慣了穿睡衣、戴洋帽;安傑倒是越來越像個「農村老太太」,大嗓門、偶爾爆粗口,可這不是江德福改造的後果,而是自然交融的結果。
而江德福選擇一生守護安傑的小資情調,哪怕這會給他的前程帶來風險。
發現沒?在要求郭濤要求女性伴侶溫良恭儉讓的時候,他扮演的江德福首先自己做到了溫良恭儉讓,不僅是溫良恭儉讓,他還實現了後半句——仁義禮智信、忠孝勇恭廉。
《父母愛情》里,因為姑嫂矛盾,安傑生氣回了娘家。
江德福是怎麼做的?
不打不罵, 三顧茅廬。
低聲下氣幫安傑洗腳。
變著法子逗安傑,和安傑打嘴仗,臨走還不忘挽尊。
婚姻本不應該是誰降伏誰,而是你來我往,互有攻守。
不同的待妻之道,也會帶來不同的結果。郭濤自己也察覺到:「這幾年她好像變老了,雖然她比我小15歲」。
對妻子的奉獻和付出,郭濤的回報是:送她一朵大紅花。
而江德福對安傑的回報呢?卻是讓她一生保有自己的性格,不被任何人改變,包括她的丈夫。
真正的男人,不是去限制女性的自由,而是去保護女性的自由。
江德福也打過孩子,可這才是父親的力量
《父母愛情》也講教孩子。
現在很多觀眾回頭看真人秀《爸爸去哪兒》中,因為郭濤的表現心疼石頭。
節目中石頭還小,難免會做一些孩子容易犯錯的事情,有一次石頭不小心把水倒在了床上,他主動跟郭濤坦白,承認了錯誤,但是郭濤直接發飆。
還有一次,石頭已經病得一點兒精神都沒有了,郭濤卻依舊堅持要帶兒子上節目,錄製照常沒有休息。
觀眾隔著螢幕心疼,郭濤大談「教子經」——「這是培養孩子的忍耐力」!
這《父親的力量》那本書里,也能看出郭濤的教育方式來自何處。
郭濤回憶,自己小時候就常常成為父母出氣筒。郭濤的青少年時期,還曾經鬧過絕食、自殺。可父親跟他從來不講道理,只講服從。
為啥服從?因為「你是我生的,我養的,你吃的是我的飯,花的是我掙的錢。」
這樣的成長曆程中,當然得不到任何尊重女性的教育,只會學到兒子必須服從老子,女性必須服從男性。
郭濤痛苦過反抗過。等到自己長大成了權力擁有者,就開始享受讓他人服從的滋味。
可《父母愛情》卻不是這麼教孩子的。
江家幾個孩子,沒一個讓人省心,老大老二調皮搗蛋,頑劣不堪。有的又過於安靜內向。江德福選擇因材施教。
老大江衛國志向在於是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一名優秀的軍人,對於他的志向,江德福完全表示同意,也在這方面注重培養,但不強加干涉。
老二江衛東同樣也有著一個軍人的夢想,但是想去當空軍,江德福在別人嘲笑的時候,還是在不斷的鼓勵著他,最終他成為一名傘兵。
老三江亞菲有著跟母親一樣火辣的性格,無論事業愛情,有著自己的主見,非要嫁給二婚男,但最終江德福安傑還是同意了,並且給他們美好的祝福。
在整個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老一輩大老粗江德福只對自家孩子動過一次手。
是因為大兒子衛國和鄰居的孩子打仗,江德福知道後氣得當場動怒,當著眾人的面,拿起雞毛撣子狠狠的打了衛國一頓,連雞毛撣子都打折了。
為什麼江德福這麼狠狠教訓衛國呢?因為衛國打的是烈士的孩子,孩子沒有父親,和母親相依為命。江德福見不得衛國欺負沒有爹的孩子,也是因為江德福的一頓教訓,衛國從此不再和人打架,更不會打烈士家庭的孩子。並且從此堅定了軍人的信仰。
什麼是父親的力量?這才是父親的力量。
你看,《父母愛情》有著中國人獨特的屬性——以孩子為中心。
為孩子活著,操勞一生。
但真正的老一輩教育,絕不是摧毀孩子的一生,而是成就孩子的一生。
什麼才是老一輩中國男人,看《父母愛情》
到底什麼才是老一輩中國男人?
江德福身上有不少老一輩男人的品性,比如,堅忍。為了幫助安傑,他的個人升職屢屢受阻,卻絲毫沒有在安傑面前表現出來。
比如,仗義。
安傑的姐姐安欣和姐夫歐陽懿遭遇厄運時,是他主動伸出了熱情的援手,給他們送錢送食物,安排他們的女兒去當兵,千方百計幫他們脫困,哪怕老歐一直瞧不上他。
比如,感恩。
因為年幼時曾得到過鄉親們的照顧,所以他對老家那些窮苦鄰居舊親戚的突然登門,永遠笑臉相迎,對他們有求必應。
比如,重情重義。
愛上安傑,就一輩子對婚姻忠貞不渝,真正做到了一生只愛一個人。
但也是在那個還崇尚男尊女卑的時代,安傑生了孩子後,家務活全被江德福包攬,為了防止被人發現,他還偷偷去林子裡洗尿布。
這也是老一輩的中國男人。
當我們把某總裁、羅志祥、屈楚蕭當成新一代男人的代表,把郭濤當成老一輩男人的代表的時候,卻忽略了一點——
無論中國男人還是女人,也不管是老一輩還是新一輩,都是無法被代表的。
就說現實里的老一輩男人吧。
本劇的編劇,是已經去世的劉靜,《父母愛情》是劉靜第一次踏入電視圈。當年姜文最先看上了這部小說,因為從裡頭看見了他母親的影子,想拍成電影獻給母親。他花5萬元買下了版權,還把劉靜約到工作室幾次長談,期望她能拿出個初稿來。
可彼時的劉靜不知道電影劇本應該怎麼寫。況且她剛學會了打麻將,經常飯都顧不上吃、覺也顧不上睡,和朋友打個通宵。丈夫痛心疾首提醒她,這是人生多麼重要的機會啊!劉靜假裝聽進去了,坐到書桌前,以百米衝刺的速度拿出了第一稿。
她自己回憶,「估計當時的姜先生看了後會目瞪口呆吧?」姜文委婉地希望劉靜能再寫一稿,結果她比第一稿速度還快地交稿了,後來這個項目就石沉大海。
後來新麗傳媒找到了劉靜,又提到《父母愛情》,劉靜認真地說:姜文早在10多年前就買了。
新麗那邊說,要不問問姜文?於是,劉靜給姜文打了電話。沒想到姜文特別痛快地說:「行啊!父親的角色我來演!」
最後因為檔期等原因,姜文沒有參與到電視劇中,但劉靜依然非常感謝他, 「我吃了他那麼多頓飯,但沒有幫上人家的忙」。
她生前曾說,只要姜文想拍電影,《父母愛情》永遠都先給他拍。
姜文,1963年生人,老一輩中國男人,從頭到尾,你發現他不尊重女人了嗎?沒有,也是因為姜文的仗義,讓劉靜放手寫出了中國式的溫暖人心的東西,才有了《父母愛情》。
也是從《父母愛情》中,我們看到,看似保守的老一輩中國男人,也有柔情,有理解,他們對女性,不一定是以愛的名義限制、折磨,而是彼此陪伴。
女人的樣子,本應是千姿百態。塑造她們的該是自己,不是任何一個男人。
郭濤的錯誤在於,在一本標榜「如何培養男子漢氣概」的教育書籍里,寫出了打女人和「她馬上就老實了」的描述,這是一種誤導,也會帶來誤解。
可是真正的純爺們不會以在言語、身體上羞辱任何女性作為爺們兒的力量。
而個別男性對女性空洞且蒼白的觀念,更不能定義整個男性群體。
這個郭濤翻車的故事最後告訴我們的是:還有太多中國男性,需要補上尊重女性這門課。
但別把所有中國男人歸於渣男行列,
同樣和梅婷對戲的馮遠征老師不也說了嗎——
「打人是不對的!」
所有郭濤真要道歉,不如好好學學《父母愛情》。
最後一句,可以罵郭濤,但別給這部真男人劇打一星,因為江德福這樣的男人,才是真正的中國男人。
本文是作者作為「頭條理娛君」特約作者而寫,來今日頭條看娛樂,有點有料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