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喜歡吃炸雞

2020-03-17     大潮汕灣視點

01

嘎嘣脆,雞肉味。

和很多生動形象膾炙人口的流行詞一樣,這六個字,最初脫胎於自民間智慧。

「萬物皆可食」的貝爺,在《荒野求生》里經常吃各種奇形怪狀的飛蟲走獸。「雞肉味」是貝爺對烏龜的口味評價,而用「嘎嘣脆」形容吃蜘蛛的口感,完全是字幕組大神靈光一現。既風趣俏皮,又細思恐極,遂成神來之筆。


「嘎嘣脆」和「雞肉味」能在傳播中合體,不僅僅是因為押韻上口。「脆」和「雞」兩個字同時出現,天然地就會讓人產生聯想,而且是有畫面、有音效、有香味,讓人忍不住吞口水的那種。

世界上有無數種烹飪方式,有些屬於一通百通型,比如烤、煮、燉,基本可以兼容各種常見肉類,雞鴨牛羊豬都能發揮出美味。但也有一些料理手段,和某些特定食材搭配時特別般配。比如清蒸+魚、燒+鵝、炸+雞。

在美食屆,炸雞背負著高油高脂高熱量的原罪,屬於逼格不高的大眾土味食品。但反過來說,即便明知道吃炸雞如此有罪惡感,我們依然忍不住要吃,這足以證明炸雞的魅力。

全世界範圍內,炸雞大國是英美。美國不用說,有我們無比熟悉的肯塔基州炸雞,還有可能很快就要熟悉的、號稱炸雞屆扛把子的美式炸雞霸主Popeyes;英國有Nando's,葡式炸雞,拯救過無數在黑暗料理國痛不欲生的靈魂。

但炸雞不光屬於美食荒漠。回到飲食更講究的亞洲,也有韓式炸雞、泰式炸雞、日式炸雞、台式炸雞等一大堆流派。當然,最硬核的還是這一款


可能正是因為定位大眾,炸雞算是一種非常親民的食品,也因此很容易成為流行文化符號。

《來自星星的你》里,女神千頌伊吃炸雞,一時間帶火了韓式炸雞配啤酒;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里,屌絲托尼吃炸雞,不光在戲裡把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鋼琴家變成炸雞愛好者,戲外也成功饞得無數人看完電影直奔肯德基。在國內,若干年前也有一首挺火的流行歌曲,名字就叫《我在人民廣場吃炸雞》。

方便、廉價、美味,任何兼具這三種優點的美食,都足以在殘酷的餐飲界屹立不倒。油炸食品不健康又怎樣呢?如果說可樂是肥宅快樂水,那毫無疑問,炸雞就是我們的肥宅快樂雞

02

雞肉炸著香,應該是全世界非素食主義者的共識——沒有說烤雞、燉雞、滷雞、白斬雞、黃燜雞、雞公煲、雞湯不香的意思,但炸雞這兩個字擱在一起,確實特別活色生香,特別引人垂涎。

這大概是因為,炸雞基本涵蓋了所有能刺激食慾的要素。

在外觀上,炸雞就具備了一流美食的好賣相:外表誘人,色澤鮮亮,配辣椒、配醬汁、配孜然,看上去都賞心悅目。

但這還在其次。所謂色香味之中,食物對我們最直接的引誘,不在於賣相,而是香氣。火鍋和燒烤為什麼經久不衰?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們都散發著誰也無法壓制的王霸之氣。大家明知道烤紅薯聞著比吃著香,但還是忍不住會買,無非也是因為香得太誘人。

炸雞同理。巷子再深,也能香飄十里,足以讓每個意志力不堅定的吃貨循著味道而來,捨不得空手而去。

但一切美食的標準,不在於看上去好吃、聞起來好吃,而是吃起來要好吃。吃的體驗,才是炸雞的核心競爭力。

外酥而里嫩,皮香脆,肉鮮美,一口下去,同時兼具了「脆」和「有嚼勁」兩種不同的口感和滋味,既有所謂的「嘎嘣脆」,又有韌性和嚼頭,滿足感爆棚。

國外有專業吃貨,在《國際食品實業期刊》上正八經地發文章,專門研究了「酥脆」(crispy)和「鬆脆」(crunchy)的差別並給予不同定義:酥脆,是「門牙咬干且脆的食物,發出的聲音頻率相對較高」,後者是「臼齒嚼密度較大的食物,發出的聲音頻率相對較低」。

對應到炸雞,酥脆=外皮的口感,鬆脆=雞肉的口感,兩種享受兼得,焉能不美味?


而在色香味這個傳統美食標準之外,吃炸雞還有另一個容易被忽略的優勢:聽起來爽。

吃,其實也是一種聽覺體驗。火鍋咕嘟咕嘟冒熱氣的聲音、烤肉滋滋作響的聲音、青菜在齒間清脆的聲音……當我們腦中浮現出「吃」的畫面時,一同喚起的,還有關於吃的聽覺記憶。反過來說,聽覺也同樣可以刺激食慾。

咬外皮時的「嘎嘣脆」聲,吃雞肉時的咀嚼聲,都是吃炸雞這個愉悅體驗中的一部分,並且伴隨著炸雞的色香味,一併儲存在頭腦中。

這樣的誘惑,誰還能逃得了?

03

愛爾蘭諺語說,世界上一切令人幸福的事情,要麼違法,要麼背德,要麼讓你發胖

前面兩條不評論,最後這一條,的確誠不我欺。

無須多言,我們也知道炸雞是一種多麼不利於健康的食物。它是卡路里之王、減肥大敵,既拖累腸胃,也連累心腦血管。高油溫會嚴重影響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破壞維生素和無機鹽。而如果效仿千頌伊,啤酒配炸雞,不但卡路里驚人,更是加重對腸胃的刺激。

香氣撲鼻的味道,泛著油光的色澤,每一口咬下去,都會有種強烈的罪惡感。但偏偏又忍不住誘惑。

這也不能怪我們。人類只是在近一百年才普遍進入不愁吃喝、甚至需要節食的時代。而我們的身體在千萬年進化的大部分時間裡,一直迫切需要儲存脂肪,以備難以預測的饑荒。這或許就是大多數人無法抗拒高熱量食品的原因——道理我們都懂,但身體總是更誠實

偶爾放縱一下吧。生活已然足夠辛苦,而人總難免會有一些不那麼健康,但只要有所節制,危害也不算太大的小癖好。

「想吃」,本來就是人類最原始的慾望。而除了誘惑,我們其實什麼都能抵抗。

素材來源:無邪 靜夜思無邪

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不做任何商用,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U9g6HABrZ4kL1ViAX2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