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散去,高溫來襲。
復工復產,熱;搶抓機遇,熱;大健康產業,熱;現代養生采耳,更熱。
2020全國兩會期間,「健康」已登上熱度關鍵詞,大數據分析統計顯示,關鍵詞前五位是:教育、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就業、脫貧攻堅,占據全網兩會數據信息的熱門。
隨著疫情之後各類產業和金融的支持政策出台,從投資的基本面看,健康產業領域已優先復甦。
健康產業涉及面廣、產業鏈長、融合度高。主要分為醫療服務、醫療器械、保健品產業、健康管理、健康養老五大板塊。近年來,在龐大的人口數量、老齡化、技術創新和醫療改革等背景下,健康產業吸引了眾多資本參與投資。
2018年國內健康產業融資總額達到825.85億元,與2017年相比增速高達78.64%,投融資事件數達到695起。
2019年國內健康產業投融資金額達1649億元,較2018年增長27.57%,2019年國內醫療健康產業最大金額融資項目達20.45億元,投融資共1109起,健康產業屬於資金和技術密集型行業,融資需求旺盛。
2020年2月我國醫療健康行業共發生私募股權事件21起,其中,戰略投資事件占9起,天使輪4起,B輪融資3起,A輪融資事件2起,A+輪、D輪以及PreA輪事件各1起。
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網際網路、可穿戴等新技術與健康產業的緊密融合,以及健康與運動、旅遊、保險的跨界融合,健康產業的外延和內涵已經較之前發生根本性改變,健康全要素市場正在形成。
健康產業投資出現了一些新的特徵:以上海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海南博鰲健康先行先試區等為代表,政府引導各類資本融合發展打造健康產業聚集區;以華潤健康、寶石花醫療、北大醫療等為代表,布局醫療服務、健康產業園、醫養結合、醫藥健康創新等;以萬達、恆大、融創為代表的房地產企業,其力圖通過合作、併購、自建等方式快速進入大健康領域,搶占未來發展先機。以騰訊、百度、阿里為代表的網際網路企業,其希望將移動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與大健康產業融合打造新興領域。
「科技消費、大宗品消費、健康消費」向來是支撐與拉動國民經濟前行的重要力量,隨著疫情之後各類產業和金融的支持政策出台,從投資的基本面看,健康產業領域已優先復甦,迎來最佳投資時機。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近半個世紀的研究成果,將「健康」定義為「不但是身體沒有疾病或虛弱,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
據專家介紹,中國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健康定義的人群只占總人口數的15%,與此同時,有15%的人處在疾病狀態中,剩下70%的人處在「亞健康」狀態。通俗地說,就是這70%的人通常沒有器官、組織、功能上的病症和缺陷,但是自我感覺不適,疲勞乏力,反應遲鈍、活力降低、適應力下降,經常處在焦慮、煩亂、無聊、無助的狀態中,自覺活得很累。
專家指出,亞健康狀態多種多樣,幾乎每種疾病都可能有與之相近的亞健康表現。醫學界,包括健康教育界應將工作的重點從單純的防病、治病轉到關注健康、關注亞健康上來。作為亞健康調理的現代養生采耳保健產業,預計全國市場價值超過3000億,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投資機遇。
疫情過後,大健康產業的光明方向已成定局,就看你怎麼理解和把握。市場永遠是變幻莫測的,唯有透徹理解政策走向與行業趨勢,你才有可能對未來穩操勝券。
跟隨擁有千家店面和完善後勤服務保障體系的品牌老兵,你或將有幸拿到打開大健康財富之門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