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龍過江》轉網播超前點映,對電影行業意味著什麼?

2020-02-04     毒眸官方號

文 | 張娜

編輯 | 江宇琦

疫情帶來的影響還在持續。

1月31日,陸續有媒體報道稱,原定於情人節上映的多部電影幾乎全部撤檔。而就在同一天,從情人節檔撤下的《肥龍過江》,卻宣布於2月1日正式上線愛奇藝等流媒體平台,成為第二部映前轉網的院線影片。

如果說《囧媽》在頭條系平台上的免費網播攪動了流媒體和院線兩種不同的盈利生態,那此次《肥龍過江》轉網就顯得「溫和」了許多——該片暫未進入電影的物料大量投放階段,並未被質疑違反《影片分帳發行放映合同》,且在付費模式上也採用了流媒體平台常見的單點付費超前點映。

在此之前,諸多電影也會通過縮減窗口期的做法,以單點付費的形式出現在流媒體上,比如《新喜劇之王》《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等電影,均是在上映後不久便轉網,進而將電影的收入合計最大化。

此次《肥龍過江》的轉網,則算是將網絡平台在電影付費點播上的探索,又推進了一步。在毒眸看來,這一方面是電影在面對疫情非常時期的一次創新嘗試;而另一方面也值得行業深思——從長遠來看,觀眾的消費習慣已經逐步養成,而現有線下市場在檔期、排片模式上又存在一定的不足,更多類似的嘗試,是否會成為網際網路和傳統影視生態融合的助推器?

流媒體為何此時入局?

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突襲,這段時間的大部分人都會減少外出,居家的時間大大增多,對於娛樂內容的需求迅速增長。因此,各流媒體平台在非常時期紛紛作出快速決策,布局著春節期間的電影片單,進而支持更多人能安心宅在家中自我隔離。

前有VIP內容限時免費服務,比如愛奇藝宣布在愛奇藝平台和奇異果TV兩端分別免費播出《芳華》《妖貓傳》《千與千尋》《龍貓》等VIP專享影片;後有各家平台主推春節期間的網絡電影,據不完全統計,從1月底到2月4日之間的排播信息顯示,全視頻平台將上線超過26部的網絡電影。

公開資料顯示,近期上映的網絡電影中包括了《大天蓬》《錦毛鼠之涅槃重生》《我來自北京之過年好》等影片,和去年全平台推出的14部影片相比,今年網絡電影類型涵蓋喜劇、魔幻、動作等多題材,在數量和類型上都有了明顯的增長

對不同內容的緊密排播,顯示出了流媒體能夠靈活高效應對變化的優勢。在滿足了受眾不同的消費習慣的和觀影需求後,國內的流媒體此時也站在了一個新的節點上——以愛奇藝為代表的頭部平台,進入到億級會員時代,流媒體行在內容領域要有更多地拓展和探索。

此番《肥龍過江》和愛奇藝等流媒體平台進行合作,一方面影片作為動作喜劇題材,有著院線中級體量的標準,可以滿足平台用優質內容不斷補充庫存的需求;另一方面,單點付費的模式也有利於建立與用戶之間直接的「溝通」——用戶通過付費投票,決定想看什麼樣的內容,從而反哺生產上游不斷優化內容創作。

《肥龍過江》

截至毒眸發稿前夕,《肥龍過江》在愛奇藝上的電影熱播榜中憑藉7495的最高熱度指數位列第一,在騰訊視頻上的播放量突破6300萬次,百度指數峰值超過14W,是現階段熱度最高的電影作品之一。在春節期間很多人不能出門的情況下,這部電影很好地滿足了受眾對於娛樂的需求。

當院線和網絡兩個播放渠道之間的壁壘逐漸消融,視頻平台藉助自身的優勢,在內容領域上不斷擴大;而這些變化並不是單向的,同樣有可能反過來作用於傳統影視行業。

電影行業的一種新選擇?

現階段,由於電影市場頭部效應加強,大部分票房依然集中在頭部影片和熱門檔期里。也就意味著,很多電影面臨強勁的競爭對手時排片率上會遭到大幅壓縮,而一些電影上游公司依然高度依賴票房收入,主控的影片總是扎堆出現在大檔期里,其他時間段的市場大盤裡反而空窗期較大、國產電影稀缺,造成電影市場各個檔期的資源分布不均勻。

比如2019年的《復仇者聯盟4》在上映初期,影院將超過80%的排片傾斜給了該片,導致同期很多新片只有5%不到的排片。這也使得很多電影(尤其是非商業大片),無論在宣發層面如何發力,都很難在影院端收回成本。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如今也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影通過縮短窗口期的做法,從院線很快轉網後,將影院和網絡兩塊利益最大化。此前,毒眸曾在《新喜劇之王》網絡大賣 電影終將與網大走向一致?| 猛侃專欄一文中提及,在院線上映32天後就在愛優騰上線的《新喜劇之王》,憑藉用戶可以支付12元的費用(VIP會員半價)便可觀看全片的操作,一周後便在平台上獲得了數億播放量。

《新喜劇之王》

事實上,從歐美等國家的經驗來看,很多影片超過60%的觀影收入不是來自於電影院票房,而是線上或者DVD的租賃收入。特別對《風中有朵雨做的雲》《受益人》等質量和口碑都不錯的小眾影片而言,短期在影院的排片上並不占優勢,長時間在院線上映也很難再獲得高票房收入,付費點播反而有助於影片擴圈、為更多觀眾所知曉。

一位業內人士此前曾告訴毒眸:「很多影片的版權在影片上映之前就已經敲定了,一旦影片的院線表現不理想,視頻平台很可能就會去催促片方,希望影片能提早上線。」據云合數據統計,院線電影上線平均窗口期從2016年的101天發展至2019年的47天,總體上減少了54%。

窗口期的縮短,對於非頭部影片來說,可以獲得網際網路收入作為依靠,盈利結構也會更加豐富且健康。據愛奇藝方面介紹,《肥龍過江》在流媒體平台的成功上線,雙方採用的是「保底+分帳」的模式,也進一步推動了影片與平台之間的合作方式。而毒眸了解到,該片目前的發行權仍在博納手中,暫不排除將來回歸院線的可能。

《肥龍過江》

「在網際網路發展的當下,電影內容移動化網絡化也是必然的趨勢......所以,我只有竭盡所能產出優秀的電影作品回饋給影迷和觀眾......」。而當《肥龍過江》轉網後,作為主演和監製,甄子丹第一時間在個人微博里寫下了這一段長話,來表達自己對電影轉網的看法。

其實不僅是《肥龍過江》,未來只有當更多的電影有了廣闊的生存空間,片方具備更多盈利的可能性,才會願意在內容領域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此前,不少業內人士都曾向毒眸表示過,電影行業的健康發展應該是橄欖形的市場,除了需要頭部爆款作品外,也需要更多元化的、豐富的優質影片共同撐起整個市場、滿足不同檔期的需求。

此次《肥龍過江》和流媒體的合作,除了幫助片方實現收益最大化,也能為更多的類型影片尋找到新的生存機遇,在解決檔期資源不平衡上,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當用戶願意為優質內容買單時,也同樣會鼓勵電影出品方推出更多的精品內容,帶動行業更多的內容產出

實際上,早在去年愛奇藝就曾針對電影內容的產出,啟動了「原創電影計劃」,獨家投資一系列2000萬-5000萬體量的電影,並給予製作公司線下製作費15%作為利潤,同時把內地院線收入的一部分(最高可達20%)作為獎勵給製作方;影院將獲得愛奇藝近8%的補貼,影院票房分帳比例由之前可分帳票房的52.269%提升至60%。

「原創電影計劃」

彼時毒眸曾分析稱,倘若這樣一種發行模式能普及,用靈活和浮動的分帳模式代替現如今單一的分帳模式,將真正意義上實現牽一髮而動全身:製作方的貨幣化手段增多,無需過度依賴票房收入,更豐富的影片創作有望實現;而平台讓利也能讓影院增強盈利能力,無需將資源集中在少數熱門影片上,排片選擇可以變得更加多元——影院和平台並不一定會是對立關係

某種程度上,網際網路也確實能填補差異化的市場,同時還有機會反哺傳統影視產業升級。正如去年在北京國際電影節的「網際網路電影主題論壇——網際網路的大電影時代」中,龔宇曾認可的那樣,網際網路的出現不是在分食傳統影視行業的蛋糕,而是把蛋糕最大,「大家爭取形成多贏的商業模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nOcFHABjYh_GJGVCA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