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照片加了濾鏡嗎?」
「美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細節也太逼真了!」
留言區引來萬千網友紛紛點贊的是一組中國風的山西古建築畫。
《杳冥》
《覺夢》
《式微》
一眼看上去,是不是很像舊照片?還帶著一種時光的朦朧感。
但其實,這是鋼筆畫的。
這些畫都來自於一個人,這個人名叫諸葛清嘉,本名劉凱,1992年生,是山西省臨汾市浮山縣人。
《昭質》
《快雪時晴》
《浮生》
《烏獲》
《殘軀》
《雲泥》
他給自己起名諸葛清嘉,是因為他老家是山西浮山縣的諸葛村。
「清嘉」則出自柳永的詞:「重湖疊巘清嘉」,寓意純凈美好。
他說他很喜歡這個名字,大部分的畫作里,落款都是「諸葛清嘉」。
《休休焉》
《清敦》清且敦,意清雅渾樸
《斷斷猗》
其實這不是諸葛清嘉第一次,因為繪畫而備受讚譽,早在2015年,他就曾因為原子筆畫而登上人民日報,在當時引發了劇烈的轟動,幾乎是瞬間成名。
人民日報官微截圖
一支鋼筆,一支原子筆,在他手下一轉,就誕生了無數的藝術品。
正應了那句話:鋼筆常有,原子筆常有,但神人不常有。
諸葛清嘉正是那個神人。
用原子筆作畫,本身就是對繪畫技巧的一種考驗。
「最難得在於每一筆都不可逆,但優點是原子筆可以畫出清淺的藍色,我畫的時候都是用筆尖,微微擦碰紙面均勻地排線,很考驗腕力。」
最初的靈感,其實來源於課本塗鴉。
「小學的時候都喜歡課本塗鴉,沒事就隨手畫兩下,畢竟那時候沒有專業畫筆,手邊最常見的就是原子筆」
結果諸葛清嘉發現,原子筆出來的效果還不錯,自帶的藍色有一種深邃的神秘感,很適合來畫古建築,於是就創作了大量的原子筆畫作。
大概14年的時候,諸葛開始創作鋼筆畫作。
鋼筆畫作比原子筆更難,因為鋼筆很難畫出淺灰的色調。
但是越難才越有挑戰的價值。
在14年到19年間,諸葛清嘉創作了大概50多幅鋼筆畫作。大部分集中在古建築上。
《嗅》
「畫古建築,我不喜歡將古建築畫得像是一個景點,那樣就脫離了建築本身,我的畫中都是把古建築單純地展現出來,通過背景與細節的刻畫來營造氛圍。」
《時與光》
對於繪畫,諸葛清嘉總有取之不竭的靈感,這些靈感大部分源自於他生長的土地。
「山西古建遺存很多,耳濡目染之下,就生出濃厚的興趣,後來看了一些古籍,就更為入謎,古建築是千百年來東方美學的再現,它們的歷史感太強了。」
《遺直》
除了建築,他還用鋼筆創作了很多人物肖像,這些人物肖像,微妙微俏,身上的衣服都富有質感。
比起畫作,更像是我們翻箱底的時候,找到了以前丟失的老照片。
《默白》
《畫眉》
《孟秋》
《煙》
因為鋼筆畫作太過於傳神,無數人給他留言,說他是繪畫界的大神。
但其實,今年27歲的諸葛清嘉,幾乎沒有接受過專業繪畫訓練,他笑著說:「我應該算是野路子出身」。
「90後」臨汾小伙諸葛清嘉
他之所以踏上了繪畫這條路,全憑著自己的熱愛。
「我還沒上學的時候,村子裡假如有喪事,我爸偶爾會給辦喪事的村民們,用白蘿蔔雕刻獻祭用的小動物,我坐在他的懷裡看著他,用小刀雕了一個大象,覺得很神奇。」
或許藝術都是相通的,父親隨手雕刻的大象,就勾起了他想學繪畫的心。
高中的時候,他選擇了輟學,前往大城市工作生活了兩年。
「在城市生活後,我發現每個人追求不同,對於我,我只想畫畫,我如果不畫畫,恐怕是早就死掉了。畫畫絕不是非我不可,但我一定是非畫不可。」
尼采說:當你知道你為了什麼而活,你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種生活。
當他想通後,就辭職回到農村,拾起塵封已久的畫筆,從此「鬻畫為生」。
農村生活雖然貧苦,但他怡然自樂:
「我可以花一下午的時候,去觀察一個建築,去觀察太陽落在建築上光線的軌跡。」
最近,他創作出了一大批優質作品。
這一副《俑》,靈感來自兵馬俑。
這是諸葛清嘉第一次試著用,純粹的水墨來畫畫,整整畫了三天,從人物勾勒到背景塗色,細節處可見心思的縝密程度。
15年開始,諸葛清嘉開始嘗試水彩畫。因為他迷上了東方古器具。
「不會放棄原子筆畫和鋼筆畫,但是也嘗試畫水彩畫,因為水彩更能增添中國器具之美。」
他之後創作的所有水彩畫,都與古器具有關。
畫面中的器具做「辟邪」,是有翼獨角辟邪。
諸葛畫完之後,翻遍了古典書籍,終於在《小窗幽記》中給他找了一個名字:《餐雪含珠》
「清姿如臥雲餐雪,雅致如蘊玉含珠。」
「辟邪剛好含珠。正如餐雪含珠,又美又傲。」
諸葛還為「餐雪含珠」設計了一個印章草圖,整整耗掉三個小時,畫出四個小字。遠遠看上去,規整如同印章。
這一副也是水彩器具畫,是彩繪雁魚青銅釭燈,又名《雲間月下》。
「雲間征思斷,月下歸愁切」但其實這是一個燈,器具嘴中叼魚,魚下放蠟燭。
這一幅是《昨夜風》,借用李商隱的名句:「昨夜星辰昨夜風」。
對酒當歌,賞月臨風,古人的生活似乎就是比我們雅致得多。
這一副就是唐三彩了,取名為《昨夜星辰》。
陶器光彩鮮亮,釉彩的光澤是個小考驗。
要體現器具的光澤度,就必須摳細節,一層一層上色,不能懈怠。
《馬踏飛燕》,這一副不必多說,這是東漢銅奔馬,身姿挺拔卓越,諸葛的畫,讓它看起來有一種玉石的感覺。
諸葛的微博里,也有一副彩色原子筆畫,就是這幅《獨秀》,是他少有的風格。
但是這幅畫還是能看出來諸葛畫作的精緻,濃而艷的紅色顯示另一番厚厚的凝重,雪色被襯托地很雅致,令人想起冬季的故宮。
諸葛清嘉在15年左右就已經成名,但是他卻很排斥「網紅」這個說法,他說自己不是網紅。
「其實我不很認同成名這件事,路漫漫依然修遠,奢談成名有些太早。所以,只要不辜負自己不辜負時間,我就知足了,成名那是命運額外的饋贈。」
現在的諸葛清嘉,生活瑣碎而平淡:
「很多人好奇我在鄉下的生活,其實就是在家畫畫,外出採風,閒碎瑣事,日常種種,就是普通人的日常,沒有什麼特別。不過呢一旦開始畫畫,可以秒變深沉與睿智。」
繪畫對於諸葛清嘉來說,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沒有繪畫,就沒有諸葛清嘉。
對於一個出身農村,高中輟學的男生來說,繪畫與他之間的關係,就如這幅《冥冥之中》一樣:
微弱的燭火、以及想要觸碰的一隻手。
雖然「少年時的純真與自由,在惡劣與平庸的現實面前總是很艱辛。」
但是,黑暗裡的一束光,就指引了方向。
圖片來源:
微博@諸葛清嘉
及諸葛清嘉本人提供,
感謝諸葛清嘉接受採訪,經本人授權發布。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lGPKHEBnkjnB-0zJF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