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數據信息泄漏觸目驚心
據一篇名為《隱私一覽無餘!微博泄漏事件臥底調查報告》曝光,就在今年3月19日該作者體驗了一把泄露數據微博平台個人身份信息的地下販賣個人私有數據的產品,確認只需花上價值大概10元左右的ETH,就可以通過微博ID就可查到該ID帳號所對應手機號,再通過手機號關聯到更多密碼和個人身份信息。
通過上面截圖我們可以看到,輸入任何一個人的微博帳號就可以在上面系統中查到對方姓名、密碼、手機、郵箱等各種信息。
該作者在文末感嘆道:「相信目前所有網際網路服務,基於目前中心化的架構,出現數據泄露問題是必然的。你的帳號還在,不說明你的安全做的好,只能說對黑客還沒有價值——因為很多已經暴露的信息永遠暴露了。」
看完上面的資料,我們還覺得保留在各購物網站、各平台系統的個人帳號密碼還那麼安全嗎?
據ZDNet報道,中國企業去年前3個月出現數起簡歷信息泄露事故,涉及5.9億份簡歷。這次事件,不僅是伺服器出現漏洞,還有內部人員的參與,主動將敏感信息泄露出去。據媒體報道全世界四分之一的數據泄露都起源於公司內部。
據網上相關信息顯示2019年4月,某國內知名的視頻彈幕網站後台源碼泄露涉及多個用戶密碼短短6小時已經獲得6000多的Star和Fork,代碼包含了很多配置文件、密鑰、密碼等敏感信息,去年7月,某名為歐XX智能家居公司資料庫泄露涉及超過 20 億條含有用戶名、Email地址、密碼到精確位置等內容信息。
類似以上信息數據泄漏事件不勝枚舉。據網上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全球披露的數據泄露事件有5183起,泄露的數據量達到79.95億條,比2018年(3886)上漲33.3%。而這僅僅是浮出水面的數據。面對不斷爆雷的信息泄漏事件與猖獗的地下灰色市場數據交易,我們該如何保護自己個人數據?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個人帳戶密碼是繞不開的事情。我們無論是去銀行存款,還是去交易所買賣股票以及去網上購物,總少不了先開通個人帳戶,擁有自己的了自己的帳號密碼後,接下來完成登陸才能進行辦理存取款或交易所買賣交易。
現在網上各種登陸註冊,已經泛濫,無論哪個網站。哪款手機APP,都會有一個完成登陸註冊都這麼一個動作。而正是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註冊登陸行為,為平台搜集我們的個人信息埋下伏筆,讓我們包括登陸帳號、密碼、手機、微信、身份證號、銀行帳號等信息在內等個人信息數據直接暴露給對方系統,並且存在被盜取販賣的極大可能。而我們的這些個人信息就這麼不安全的散落在了網絡間各個平台的系統,並且為了利益無論是系統平台還是不法人員,還在背後監視者我們的行為,如饑似渴的搜集著我們的信息。
區塊鏈保護私有數據是未來發展方向
保護個人數據安全最有效方式是把數據交還到個人手裡,並且有足夠的安全技術讓別人沒有任何手段盜取。那麼什麼樣的技術手段才能實現自己安全的擁有自己的數據呢?
在區塊鏈上我們找到了答案。擁有數字貨幣的人們一定知道,自己的數字貨幣是存放在自己的錢包里完全有掌握在自己手裡的。那麼這個個人錢包是怎麼生成的呢?跟去銀行申請開戶完全不同,是自己從網上下載安裝軟體後,隨機生成含有個人密鑰的專屬錢包。這個錢包真正意義上完全屬於自己。現有技術,任何人包括上帝在內都沒有辦法破解並取走錢包里的資產。而隨機生成的密鑰被猜中的機率並不亞於在整個浩瀚的宇宙中找到我隨意指定的那個原子。如果我們個人的私有信息數據被存放在這樣一個錢包里,沒有授權將沒有任何人可以窺視到裡面的秘密。
那麼在實際操作中如何進一步去實現呢?關注區塊鏈的朋友一定知道,國內推出人民幣版數字貨幣已是板上釘釘的事。而數字貨幣存放在自己的錢包里,完全不需要經過銀行的帳戶系統就能點對點完成交易。
同樣,現在我們已經開始嘗試採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各類商品的數字化。以商品憑證代替商品流通,取代現階段必須完成登陸註冊才能網上購物的傳統電商模式。新的數據保護電商,將不在需要註冊登陸,在整個購物環節,個人完全不需要提交任何信息,完成支付後,商品憑證直接進入名為stringon-wing(物影)的個人資產管理器里。而因為整個購物過程是一個完全不需要個人註冊帳戶的全新購物場景,用戶根本就不存在個人的帳號密碼,自然就更不會存在帳號密碼被盜取一說了。同樣,沒了帳戶存在,電商平台也無從記錄我們的購物消費與瀏覽軌跡。而個人的信息數據全部保存在自己堅不可摧的錢包里。
個人掌握數據催生巨大的數據交易市場
而隨著個人錢包數據的積累,保護自己購物行為軌跡等數據價值會逐步凸現,而各大數據公司只能通過有償使用方式,向數據擁有人購買數據用於大數據分析。區塊鏈技術把時序引入到區塊中,通過哈希值加密算法,通過時間戳把上下兩個區塊連結起來。因此,藉助區塊鏈技術創造了一個有序的網絡空間,讓個人在數字世界裡的財產權以及數據權利得以確立。從而讓數據交換成為現實。
那麼我們的數據真可以產生價值用來交換嗎?很多事例可以證明我們發現,在我們人類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地球上任何原本不可被使用的資源,隨著科技的發展都有一個從不可被使用到可以被使用這麼一個過程。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也沒有礦泉水的概念,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去兜售瓶裝水,一定會被當時等人們認定為瘋子或傻子。但隨著商業的發展,把水裝到瓶里擺放到各大賣場出售,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當前網際網路時代,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戰略資源因而存在,正如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所說:未來的時代將不是IT時代,而是大數據的時代。尤其在商業領域,利用大數據可實現對大量消費者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可以進行精準營銷。隨著數字經濟的到來,掌握在個人手裡的數據價值必將會得進一步的發展與體現,並會催生一個可以自由交易的龐大數據市場。
(本文由李茗團隊供稿)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kWfF3EBnkjnB-0znaV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