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期,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研發的進展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相關負責人4月17日表示,目前數字人民幣研發工作正在穩妥推進,先行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
相關負責人強調,當前網傳DC/EP信息為技術研發過程中的測試內容,並不意味著數字人民幣正式落地發行。數字人民幣目前的封閉測試不會影響上市機構商業運行,也不會對測試環境之外的人民幣發行流通體系、金融市場和社會經濟帶來影響。
數字貨幣的熱度在不斷上升,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它未來的發行和落地。但是提到「數字貨幣」的概念,可能大家還是會感覺一頭霧水,那麼到底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它會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哪些影響?它和支付寶、微信支付又有什麼區別呢?
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介紹,央行數字貨幣是央行貨幣的一種新形態。他說:「央行貨幣有兩種主要形態,第一種是存款準備金,是數字化的,但只面向商業銀行。第二種是我們日常用的現鈔,它是面向老百姓的,是紙質版的。我們目前討論的央行數字貨幣,它是央行對老百姓發行的一種數字形態的貨幣,可以理解成現金的一種高級形態。」
央行數字貨幣與其他虛擬貨幣例如比特幣,有什麼不同?鄒傳偉指出,央行數字貨幣和比特幣有本質區別。「(央行)數字貨幣是法定貨幣的一種形態,是中央銀行發行的,它能有效地承擔貨幣的三大職能:價值儲藏、交易媒介和計價單位。比特幣沒有任何價值基礎,也不享受任何主權信用擔保,它不可能成為一個有效的支付工具。」
央行數字貨幣如何運營?鄒傳偉介紹:「央行數字貨幣採取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雙層人員模式,首先是批發環節。中央銀行發行數字貨幣後會批發給商業銀行。當然,央行數字貨幣的回籠也是商業銀行回籠給中央銀行。其次是零售環節,即面向一般老百姓的環節。老百姓需要通過用存款或者現鈔向商業銀行兌換的方式來獲取。我們擁有和使用央行數字貨幣要通過專門的數字貨幣錢包,這個錢包會體現成手機上的一個APP。」
如今移動支付高度發達,不少人已經習慣了只帶手機不帶現金出門,央行數字貨幣一旦推出,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鄒傳偉表示,央行數字貨幣可以滿足公眾一些正常的匿名支付需求,它和我們正在使用的微信、支付寶還是有區別的。
鄒傳偉介紹:「央行數字貨幣是現金的一種高級形態,它跟現金一樣有很好的利民性,可以保證我們在一些合法合規的支付場景對匿名性的需求,這一點是微信和支付寶不具備的。第二,數字貨幣是央行的貨幣,它享受的主權信用要高於微信和支付寶。第三,在一些日常支付的環節,使用央行數字貨幣和用微信、支付寶的用戶體驗應該是相當的,但是央行數字貨幣還會用在商業銀行之間,以及商業銀行和中央銀行這些批發的場景,微信和支付寶不可能用在這些批發場景。第四,央行數字貨幣可以實現雙離線支付。」
關於雙離線支付,鄒傳偉進一步解釋,在能夠聯網、不在乎匿名性的場合,比如小額日常消費,使用移動支付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在無法聯網、用戶希望匿名維護隱私等情境下,央行數字貨幣就有了用武之地。「比如我們兩個人,只要有手機,並且手機是開通的,哪怕處在一個沒有網絡的環境里,比如飛機上,我們仍然可以用央行數字貨幣進行支付。但在一個沒有網絡的環境里,微信和支付寶是用不了的。」鄒傳偉說。
央行數字貨幣離我們還有多遠?人民銀行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央行將數字貨幣作為未來最重要的基礎設施之一,積極開展法定數字貨幣研發工作。2014年啟動數字貨幣前瞻性研究,2016年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2017年成立專項工作組啟動數字貨幣研發試驗。
目前,數字人民幣體系在堅持雙層運營、流通中貨幣(M0)替代、可控匿名的前提下,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標準制定、功能研發、聯調測試等工作。下一步,將遵循穩步、安全、可控原則,合理選擇試點驗證地區、場景和服務範圍,不斷優化和豐富功能,穩妥推進數字化形態法定貨幣出台應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Z1_lHEBnkjnB-0zfAI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