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俐和文章兩人的婚姻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兩人經過5年婚姻的掙扎後,已於今年7月份離婚。文章和馬伊琍離婚後,倆個女兒的撫養權並沒有判給哪一方,兩個女兒由兩個人共同撫養。只是孩子先跟馬伊俐住在一起。文章會經常看望孩子。文章和馬伊俐離婚後,也能履行自己的諾言。
11月22日,文章和大女兒文君竹(小名:文愛馬)一同現身上海機場,這也是文章自與馬伊琍離婚後,首次跟女兒一起現身。大女兒在父親文章的身邊,笑得很開心,可以看出父女兩人的感情非常融洽。大女兒愛馬,身材高挑。文章在看到有人拍照,用手輕擋女兒的臉,盡顯對女兒的關愛。
文章和女兒愛馬。
離婚後,父親還能如此關心女兒,兩人有如此好的感情,也是非常少見的。可以說,文章還是盡到了做爸爸的責任。以前文章也曾多次被拍到陪大女兒一起去比賽。有網友說:儘管文章工作繁忙,但他每周都會回上海陪女兒。還曾多次去女兒的學校里,為女兒的表演加油打氣。文章可能不是一位好丈夫,但卻是一位好爸爸。兩人離婚後,對孩子並沒有太大的影響!這是因為,他們的離婚是一種良性離婚。
「良性離婚」一詞出自於美國心理學家康斯坦絲.阿榮斯寫的《良性離婚》一書。他幫助了很多夫婦與家庭處理離婚時帶來的影響。
他認為兩人在離婚一到兩年的這一階段很關鍵。這是因為在這個期間雙方都會出現心理退行。如果能夠處理好,會得到令雙方都滿意的結果。處理不好,會給雙方留下持久的傷痕。同樣對孩子也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當愛情故事謝幕後,很多夫妻並不想給孩子造成傷害,但是自己又不知道該如何做。有的只是隨著自己的性子來,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雙方應該如何做才能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孩子的傷害呢?
文章會觀看女兒的比賽。
當兩人的婚姻已走到盡頭,為了孩子著想,就只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在有的家庭中,兩人離婚後就變成陌路人、或者是敵人。互相傷害,互相貶低。總想在孩子面前證明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錯的。會使孩子恨對方,影響親子關係。
在一些家庭中,當夫妻兩人感情破裂,準備離婚時,母親會問孩子:
「是爸爸好,還是媽媽好?如果我們兩個離婚了,你是跟著我,還是跟著爸爸?」
把這樣一道難題擺在孩子的面前,會讓孩子很難做出選擇。我的母親以前在跟父親吵架的時候,就會經常這樣問我們這幾個孩子,我當時嚇得不敢回答,因為我知道不管如何回答,我都會得罪一個人。但是,我最怕母親的樣子,於是,我最後會對母親說:我跟著你過。
在心理學上,不管在什麼情形下,孩子都會本能地想向父母尋求認同,或者尋求與父母相似的部分。這種「求同」是基因裡帶來的,潛意識裡指向的是:「看吧,我真的是你們生的。」
這種強迫孩子表態,到底喜歡誰的做法只是為了滿足父母的控制欲。他們只想證明,在這場婚姻當中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錯的。
父母讓孩子站隊。
董潔和潘粵明離婚後,潘粵明很難見孩子一面。在《媽媽是超人》這個節目中,她就把潘粵明塑造成一個不關心孩子的爸爸。而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照顧孩子的好媽媽。有一次韓國教練問孩子頂頂:「爸爸怎麼沒來」?頂頂沉默了一會,說:「爸爸工作忙,沒時間看他」,但其實並不是這樣。
潘粵明在兒子頂頂過生日時,他在微博里寫到:如果我能換你一生幸福,我寧願痛苦一輩子。從記者懟潘粵明的採訪中了解到,他並不是不想見頂頂,而是根本就沒有辦法見到孩子。
這對孩子來說是非常痛苦的,因為他以為父親不愛他,母親在孩子面前說父親的壞話,割裂了孩子對父親的感情。
潘粵明的微博。
黃奕和黃毅清離婚之後,爭奪女兒的撫養權不成,就到處傳播黃奕的壞話,說她虐待孩子。後來又在微博上公開喊話黃奕:「要是對我有什麼怨有什麼恨,請你直截了當衝著我來,折磨孩子幹什麼?」這讓天下人都知道黃奕會折磨孩子。他用這些損招絲毫沒有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孩子總有一天會長大的,父母這些事情他通過網絡都會知道的。兩人的感情沒了,但孩子還在。
也有的媽媽會在女兒面前說盡爸爸的壞話:
「這世界上沒有一個好男人。」
「男人靠得住,母豬都會上樹。」
「這個家都是我在管你,你爸爸根本就不愛你。」
其實一個女人一生才遇到幾個男人呀?就因為這幾個男人而一棍子打死了所有的男人。當孩子聽多了母親對爸爸的指責以後,她會把這種想法變為自己的信念,從而形成一種潛意識,認為這個世界上真的沒有一個男人是好的。
黃奕和黃毅清離婚大戰。
這還有可能會影響到孩子未來的婚姻。女孩即使在談戀愛時遇到了一個非常優秀的男人,她也會擔心這個男人是不是真的愛她,在對愛情不信任的情況下,從而拒絕踏入婚姻的殿堂。現在很多女孩成為大齡剩女,不能說與原生家庭沒有任何關係。
因此,當父母離婚後,與孩子談及配偶一方時不要摻雜任何對對方的評判,不要說配偶的壞話。只需要客觀的描述事實就可以,配偶如何,讓孩子自己去感受。
父母離婚後並不一定要成為陌路人,而一句話都不說。這樣會給孩子帶來冷漠的氣氛。在父母共同陪伴孩子時,如果父母不開心,孩子焉敢快樂?在西方國家,很多離婚後的父母依然可以為了孩子在一起聚會、郊遊,甚至再婚後他們都可以帶上各自的孩子相約去玩,只是為了讓孩子享受到「爸爸媽媽都陪伴著你」的親子時光。但是中國人很難接受,他們認為,做不了夫妻,也不可能再成為朋友。這是人們的傳統文化所造成的。
在今年上半年的時候,我們幼兒園裡開展了一次親子活動。父母帶著孩子一同去公園做遊戲。我班上有一位孩子的父母是離了婚的,當天他們是一同帶著孩子來參加活動的。但是我看到他們一句話都沒有說,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媽媽走在孩子身邊,而爸爸就走的遠遠的,一路無話。孩子能夠很明顯的感覺到爸爸媽媽之間感情的變化。而這種氣氛讓孩子感到一點也不快樂。他們只是為了一種形式陪孩子來參加。
父母離婚後的狀態。
儘管父母已經離婚了,但是在共同陪伴孩子的時候,還是可以給孩子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
王菲兩次離婚,有兩個孩子,女兒李嫣還有先天性唇齶裂。在王菲與李亞鵬離婚後,他與孩子並沒有疏遠,反而經常出席孩子的活動。給了李嫣滿滿的愛。兩個孩子與父親關係都非常好,而且李嫣一點都沒有自卑感,反而性格特別活潑開朗。
李嫣曾自信的說:我覺得我是最完美的。從這句話里我們能看到李嫣的自信感爆棚!父母離婚並沒有給她造成太大的影響。
離婚離掉的是夫妻關係,而不是親子關係。
自信的李嫣。
《良性離婚》的作者康斯坦絲.阿榮斯曾說:父母離婚後高質量的溝通,解決夫妻之間的衝突,不讓孩子介入夫妻之間的沖入,更不是讓他們來承擔婚姻失敗的原因。維持正常的家庭功能,保持與與孩子的交流,提供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其他的各種情感,經濟以及生理的需求。
良性離婚未必比那些勉強為了孩子而支撐的惡性婚姻差。只要處理好,孩子一樣能健康成長!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講師/指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國家高級育嬰師,致力於家庭教育。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