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如此家長》引熱議,這口鍋培訓機構「背得起」嗎?

2021-02-14     鄭勇的自媒體

原標題:春晚《如此家長》引熱議,這口鍋培訓機構「背得起」嗎?

今年春晚,由金霏、陳曦表演的相聲《如此家長》不僅給觀眾帶來了歡樂,而且也引發了對於家庭教育、課外輔導等一系列討論。其中,最為關注的話題當屬:報班熱和「恐輔症」。

「現在當家長的太難了!畫畫、書法、鋼琴、舞蹈、游泳、桌球、籃球,都是必修課。」「爸爸媽媽和岳父岳母凌晨三點半起床,準備孩子起床上學用的東西,家長們吃飯都隨緣。」……這些台詞不知道戳中了多少家長的內心。

之後,相聲演員金霏以主創人員的身份談及了創作初衷: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孩子教育各種說法各種問題也就撲面而來,這成為了好多家長心中最重要的問題。各種補習班就開始鋪天蓋地的報名,家長花多少錢放一邊,一家人有時因為上課鬧的「雞犬不寧」。後來我發現這是當下生活中的普遍現象,於是我有了創作這樣一個節目的想法。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我發現還有很多連家長都不知道學完以後能幹什麼用的補習班。例如:冥想班、量子波動速度班、全腦靈動開發班等等……這就應了那句話孩子的錢好掙,才會有這麼多你想不到的補習班出現!」金霏說道。

金霏特別提到,面對這些問題,你問家長,家長就用一句話回答「這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我們冷靜地想想這真是為了孩子好嗎?孩子不是在補課就是在補課的路上,這些課孩子真的需要補嗎?很多家長還會說,別的孩子都報了,我們不能落下。這都是現在家長的心態。

實際上,《如此家長》所拋出的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並沒有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尤其是最具笑點的「作業輔導翻車現場」的內容。

現在,中國家長給孩子輔導作業,有一個專有名詞,名曰「恐輔症」。意為:「每當我在給孩子輔導作業的時候,我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忍不住凶他,還會拿起桌子上的戒尺對他進行懲罰。」

事實上,報班熱與「恐輔症」的如影隨形的,因為家長不具備家庭教育的能力,促使其選擇校外輔導機構代為輔導。因此,從另一個角度看,校外輔導班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家長們的負擔。

原本,校外輔導的出現也只是為了解決孩子的學習上的問題,彌補他們在學校沒有聽懂,家長不會或者沒時間,又無人可教的問題。

如今,之所以校外輔導機構被冠以「增負」的「罪名」,則是出於其自身「發展」的需求:如果學生在輔導班學習後,和學校的學生相比並沒有什麼優勢,肯定不行,所以很多輔導班就開始給學生講課,甚至超前講學校的知識,打亂了一些學生的學習節奏,影響了學校的正常教學。

隨著報輔導班的學生也越來越多,孩子們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大。為了學習效果更明顯,也為了吸引家長報名,校外培訓機構開始不斷給孩子更多的學習任務。與此同時,校外培訓市場競爭也愈發激烈,製造焦慮、販賣焦慮成為營銷的一個賣點,結果造成學生及家長學習壓力過大。

但是,無論如何,輔導班確實有其存在的價值,畢竟不是所有家長都會教孩子、有時間教孩子,也不是所有孩子在學校就能夠聽懂。

當前,教育主管部門大力整治校外培訓機構,其目的也是讓校外輔導「不超前、不超標」的範疇中來。同時,教育主管部門規定「小學階段作業不出校門,隨堂作業在校園內完成」,也是讓學生在校內解決課後的問題,從根本上解除家長的「恐輔症」。

然而,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綜合整治,對於「報班熱」降溫效果未必樂觀。因為即使孩子放學之後沒有了學習任務,但做什麼又是一個問題。於是,家長們肯定會自己布置作業,或者請家長一對一輔導,甚至選擇各種各樣的興趣班、素質課程,家長和孩子的壓力依然存在。

家長們都清楚,雖然孩子眼前的學習壓力沒有了,但以後的考試壓力依舊存在,將要面臨的社會壓力更大,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投入不敢鬆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_vqnncBMMueE88vHgt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