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軍正式列裝蘇57為何卻尷尬?五代機已白菜化,落後全球10個國家

2019-11-09     貞觀防務

​日前,俄羅斯負責軍備的國防部副部長克里沃魯奇科赴遠東視察共青城飛機製造廠視察,期間他對外稱,「首架量產型蘇-57實際上已經具備交付條件。年底前這架戰機將交付給空天軍。2020年,俄空天軍還將再接裝一架蘇-57,然後將成倍擴大生產。」圖為車間組裝中的首架量產型蘇-57S,其戰術編號為「藍色1號」,生產編號為51001。

蘇-57於2010年1月29日首飛,如今已過去近10年。蘇-57首飛時,俄羅斯正處於經濟和國力上升期,因此對蘇-57的進度十分「樂觀」,按照原定計劃,蘇-57應該在數年內完成試飛,並於2020年前交付俄空軍70架。不過,隨著後來油價下跌和西方制裁,蘇-57的進度被一拖再拖至今日。原定的70架是不可能完成了,最新的計劃是俄軍在2028年採購76架蘇-57,目前來看這還是比較靠譜的。

​蘇-57雖然沒有服役,卻以各種形式占據著媒體的頭條。如俄軍將其派往敘利亞並發射實彈,這就讓蘇-57理論上參加了「實戰」,成為世界上第2款參加實戰的飛機。雖然有點名不副實,但也無法反駁,畢竟F-22的實戰也是這麼來的;又比如,俄軍讓蘇-57與S-70「獵人」隱身無人攻擊機編隊飛行,理論上又成了「先進技術和理念」的實踐者。

​可無論如何,蘇-57如今服役終究是晚了。俄羅斯人在蘇-57首飛時無論如何都不會被人快速反超,這其中殲-20的出現最令人意外,殲-20在蘇-57首飛之內不到一年內也成功完成首飛(2011年1月11日)。在中國強大綜合國力的支撐下,殲-20的試飛快速推進,並快速服役裝備中國空軍。

​從公開的信息來看,殲-20目前已經裝備中國空軍一線王牌部隊,是名正言順的正式服役飛機。據報道,在此之前殲-20已經在其它部隊參加過實戰演習,並取得積極效果。應該說,殲-20剛剛服役距離成熟或許還有一段路要走要走,但它的出現不僅是讓戰機部隊本身的實力大大增強,作為磨刀石更是能夠帶動我軍空防體系的整體提升。

​除了殲-20這個後來者,早早領先的美軍F-22戰機部隊在蘇-57首飛後的1年停產,如今的F-22機隊已經進入非常成熟的階段,無論是作戰使用、還是後勤保障都是其它國家短時期內所無法比擬的。

​更令蘇-57尷尬的則是F-35,F-35比蘇-57首飛的早,率先服役並不足為奇。尷尬的地方在於,美國人產能太強大,年產過100,如今不僅美軍裝備F-35的規模不小,如今全世界已經有9個國家(不含土耳其)接收F-35。換句話說,俄軍不經意間已經成了全球第11支接裝五代戰機的國家。這對我們同樣是一個警示,我國周邊也已經有數國裝備F-35,我們不得不提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JjbY24BMH2_cNUgYdPy.html